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以头孢曲松为对照,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商品名舒普深)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 方法 对119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曲松治疗,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与头孢曲松组的体温稳定天数、发绀消失天数、肺部罗音消失或呼吸音恢复正常天数、摄奶量达正常半量天数、肺炎治愈天数分别是3.67±1.32与4.86±1.78、3.42±1.63与5.13±1.37、6.78±1.64与7.99±1.53、6.12±1.78与8.23±1.64、9.26±1.70与12.2±0.93,治愈率分别为94.02%与73.0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优于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96例确诊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0~80mg·kg-1·d-1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治疗7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和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方案的安全性。方法1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mg·kg-1·d-1后同时口服阿奇霉素10mg·kg-1·d-,连续3天。对照组10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mg·kg-1·d-1,连续7天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mg·kg-1·d-,连续3天。详细记录症状、体征、X线等及复查肝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3天,两组均能较好地控制发热、咳嗽等症状,治疗2周后X线检查病灶均基本吸收,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与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疗效无差异,安全性相同。但前者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用药频率,同时可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 mg·kg-1·d-1与1 mg·kg-1·d-1甲泼尼龙辅助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在二联抗生素应用基础上分别给予2 mg·kg-1·d-1和1 mg·kg-1·d-1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剂量甲泼尼龙辅助二联抗生素治疗小儿RMPP合并肺外并发症临床效果接近,但1 mg·kg-1·d-1甲泼尼龙应用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安全性更符合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分别与痰热清、炎琥宁联合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及实验室疗效。方法将49例患儿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5~10mg·kg-1·d-1;阿奇霉素+痰热清0.5mg·kg-1·d-1;阿奇霉素+炎琥宁8~10mg·kg-1·d-1;7d为1个疗程。实验室将健康家兔30只分为3组,3组按临床同样方法给药,按生物法测定抑菌圈。结果 3种方案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内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痰热清联合协同作用强,与炎琥宁联合协同作用弱。  相似文献   

6.
聂景海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48-1249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和氧氟沙星治伤寒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伤寒患儿按家长选择拟好的两种治疗方案分为氧氟沙星组(n=42)与头孢哌酮组(n=62)。氧氟沙星组氧氟沙星按10~15mg·kg-1·d-1剂量,分2次静脉滴注;头孢哌酮组头孢哌酮按100~150mg·kg-1·d-1剂量,分2次静脉滴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培养及肝功能等检查,并记录开始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100%)优于头孢哌酮组(90.32%)(u=2.1,P<0.05),氧氟沙星组开始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优于头孢哌酮组。结论氧氟沙星以其低毒、廉价、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克毒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支气管肺炎患儿 61例 ,分为治疗组 47例 ,给予克毒清注射液 10~ 15mg·kg 1 ·d 1 ,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 5 0~ 10 0mL中静脉滴注 ,qd ,同时配伍青霉素或阿奇霉素等 ;对照组 14例 ,给予利巴韦林 10~ 15mg·kg 1 ·d 1 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qd ,再配伍与治疗组相同的抗生素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 5~ 7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加显效分别为 3 8例 (80 .8% ) ,7例 (5 0 .0 % ) ,P <0 .0 5。结论 :克毒清注射液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急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Dxm)与单独用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IVIG400mg·kg-1·d-1+Dxmlmg·kg-1·d-1静滴5天。对照组Dxmlmg·kg-1·d-1静滴连用5天。结果:治疗组:总反应率88.24%,平均止血天数1.07±0.96d.对照组:总反应率68.41%,平均止血天数2.4q±0.95d。治疗组血小板回升速度、幅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结论:IVIG联合Dxm治疗急重症ITP的疗效优于单一Dxm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参附液治疗婴幼儿哮喘3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附液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婴幼儿哮喘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婴幼儿诊断标准的101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大剂量参附液组(A组,3ml·kg-1·d-1静脉滴注),小剂量参附液组(B组,1ml·kg-1·d-1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C组,0·15mg·kg-1·d-1,静脉滴注),疗程5d,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A组哮喘缓解时间为(23·5±5·6)h,哮鸣音消失时间为(4·3±1·2)d,治疗前、后PaO2、PaCO2、pH值、哮喘复发次数均较B组为优(P<0·01),急性期的疗效与C组接近(P均>0·05)。结论大剂量参附液对婴幼儿哮喘效果显著,急性期有拮抗支气管痉挛作用,同时有预防哮喘发作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搏抗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病毒唑10mg·kg-1·d-1,富马酸酮替芬片治疗。同时治疗组50例给予搏抗注射液10mg·kg-1·d-1,加入5%GS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青霉素20万u·kg-1·d-1,静脉滴注,疗程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结论该药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林印涛 《海峡药学》2003,15(6):59-60
目的 对“东元安奇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针剂静脉滴注同时加用安奇片剂口服疗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双盲对照法将 86例 2~ 6岁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42例 ,给予东元安奇粉针剂每次 3 0 mg· kg- 1 ,1日 2次静脉滴注 ,静滴完毕后 6~ 8h再给予安奇颗粒剂 1次 1包 ,口服 1次 ;对照组 44例 ,给予东元安奇粉针剂每次 3 0 mg·kg- 1 ,1日 2次 ,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有效治疗平均天数。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3 .3 3 %和 81.82 %,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有效治疗平均天数分别为6.0 1± 1.15 d和 10 .2 2± 2 .0 5 d,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 P<0 .0 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改变。结论  东元安奇针剂静脉滴注同时加用安奇片剂口服联合治疗小儿肺炎 ,和传统单用静脉滴注治疗 ,均有明显疗效 ,但联合用药能明显缩短住院天数 ,降低医疗成本 ,经济又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采用环丙沙星 (CPFX)口服(30mg·kg- 1 ·d- 1 )治疗 ,同期吡哌酸 (PPA)口服 (30mg·kg- 1 ·d- 1 )治疗 60例作对照 ,疗程均为 3~ 5d。结果 CPFX组在疗程内全部治愈 (1 0 0 % ) ,PPA组仅部分治愈 (2 3 3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腹痛、腹泻、脓血便消失时间 ,大便镜检复常时间 ,住院天数等 ,CPFX组明显优于PPA组。结论 环丙沙星治疗小儿急性菌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1)头孢哌酮(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舒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在成年与老年的药代动力学。方法44名健康受试者(成年:男12人,女12人;老年:男20人)每次静脉给予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各1g,每日2次,连续给药3天,第4天首次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的血样,分离血清,用HPLC方法分别测定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血药浓度。结果舒巴坦:稳态时,成年男性、女性和老年人的CL分别为(30.6±5.2),(29.3±4.3),(13.7±4.9)L·h-1;Vd分别为(49.7±21.2),(58.8±23.1),(28.7±15.7)L;t1/2分别(1.2±0.5),(1.4±0.4),(1.4±0.4)h;Cmax分别(27.9±4.8),(26.5±4.3),(54.7±19.9)mg·L-1;AUC分别(33.7±6.74),(34.7±4.64),(81.8±28.4)mg·h·L-1。头孢哌酮:稳态时,成年男性、女性和老年人的CL分别为(5.7±1.2),(4.8±1.3),(4.2±1.2)L·h-1;Vd分别为(11.7±2.7),(11.7±4.6),(12.8±3.8);t1/2分别为(1.5±0.5),(1.7±0.4),(2.2±0.6)h;Cmax分别为(89.4±10.7),(110.8±24.7),(102.0±15.3)mg·L-1;AUC分别(182.3±49.6),(224.7±60.7),(256.3±72.0)mg·h·L-1。结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中,舒巴坦存在明显差异;而头孢哌酮的差异不明显;两性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肝硬化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药物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健康的Wistar雄性大鼠64只,以60%CCl4油溶液0.3ml/100g皮下注射,同时饮用5%酒精溶液,45d后制成肝硬化动物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16只/组。全麻下均行左、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各组按以下方案处理: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g·kg-1·d-1,丹参素组腹腔注射18mg·kg-1·d-1,泮托拉唑组皮下注射0.2mg·kg-1·d-1,两药合用组同时给予丹参素(tanshinol)腹腔注射18mg·kg-1·d-1,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皮下注射0.2mg·kg-1·d-1,连续给药2周,抽取静脉血样,取肝脏组织,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MI)、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核DNA含量。结果丹参素组、泮托拉唑组及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药合用组MI、PCNA阳性染色细胞量、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丹参素组、泮托拉唑组(P<0.05),但各组间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素、泮托拉唑及两药合用均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2月至2 0 0 4年 3月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12 6例。乳糖酸阿奇霉素剂量按 10mg·kg- 1 ·d- 1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 ,药物浓度 1.0~ 2 .0mg ml,静脉慢滴 ,连续 3~ 5d ,停 4~ 7d ,序贯治疗共 3~ 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 12 6例 ,治疗后有 6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 76.45± 10 .5 5 )U L(正常参考值 0~ 64U L) ,9例血清谷草转氨酶 (ALT) ( 5 8.5 0± 6.70 )U L(正常参考值 10~ 5 0U L) ,11例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 ( 166± 16)U L(正常参考值 45~ 13 2U L) ,异常发生率随用药天数的增加而升高。治疗结束后肝功能异常者 ,随访 7~ 10d均恢复正常。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少数患儿血清ALT、AST、AKP轻度正常 ,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周莎莎  陈霞 《抗感染药学》2021,18(4):601-604
目的:分析比较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联用针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4种常见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指标,探究方案中最优经济学特点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间收治的11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资料,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头孢呋辛组(2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21例)、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组(36例)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组(38例);采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CEA)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评出最优的治疗方案.结果:小儿支气管肺炎的4种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C/E)之比分别为37.68、38.48、32.38和46.21;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成本高于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的联用,其增量C/E比为476.74(每增加1个治愈值所需的成本).结论:在4种药物治疗方案中,从成本-效果的角度考虑,采用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是最理想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和双氢青蒿素(DHA)对大鼠肝内组成型雄烷受体(CAR)和细胞色素P450s(CYP450s)的诱导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口服ART诱导组(80mg·kg-1·d-1);口服DHA诱导组(10mg·kg-1·d-1);口服溶剂对照组;静脉注射ART诱导组(16mg·kg-1·d-1);静脉推注DHA诱导组(5mg·kg-1·d-1);静脉推注溶剂(ART)对照组;静脉推注溶剂(DHA)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5d,第6天处死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内核受体和CYP450s mRNA水平。结果相比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口服ART诱导组大鼠CAR和CYP2B1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口服DHA诱导组中CYP2B1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而静脉推注ART和DHA诱导组大鼠CAR及CYP450s mRNA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剂量口服青蒿素类药物很可能激活核受体CAR,进而上调CYP2B mRNA水平,从而增加自身代谢。而多剂量静脉注射ART和DHA对核受体CAR及CYP450s mRNA水平均没有影响,说明青蒿素类药物对于CYP450s的诱导作用基于首过代谢。  相似文献   

18.
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叶总黄酮大剂量(800 mg·kg-1·d-1)、中剂量(4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100 mg·kg-1·d-1),优降糖组(60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香椿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香椿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呋新钠治疗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儿科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用头孢呋新钠50mg·kg-1·d-1~100mg·kg-1·d-1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3d~5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痊愈16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84.0%。结论:头孢呋新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王欣怡  张忠银 《安徽医药》2017,21(11):2057-2060
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万古霉素在肾功能正常与不全低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儿中的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成都地区万古霉素对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和其在2个月 ~2岁中国低龄患儿中药动学资料,经Crystal Ball软件模拟5000例次得到相应目标获得概率(PTA)与累计反应分数(CFR).结果 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分布频率,MIC为0.03、0.06、0.12、0.25、0.50 mg·L-1时各占12.79%,MIC为1、2 mg·L-1时各占29.07% 、6.98%.万古霉素达满意抗菌活性的最低剂量:肾功能正常者(A组),MIC为0.03~0.06、0.12和0.25 mg·L-1时分别予30、37.5和80 mg·kg-1·d-1,MIC为0.5~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轻度不全者[B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0~89 mL·min-1·1.73 m-2],MIC为0.03~0.12、0.25和0.5 mg·L-1时分别予30、40和8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中度不全者(C组,eGFR为30~59 mL·min-1·1.73 m-2),MIC为0.03~0.25、0.5 mg·L-1时分别予30、5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各方案下A、B组对MRSA的CFR均<90%.结论 感染MR-SA的肾功能正常与轻度不全低龄患儿经验性应用万古霉素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结合各MIC分布频率和达满意抗菌活性的最低剂量可知,大多数肾功能正常低龄患儿按40 mg·kg-1·d-1给药剂量偏低,绝大多数肾功能中度不全者应用50~80 mg·kg-1·d-1可获得满意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