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朱爱军  徐丰  柏冠胜 《陕西中医》2007,28(10):1387-1389
目的:观察大灸百会配合背俞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大灸百会配合背俞刺血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治愈率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治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调整阴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联合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带状疱疹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关穴联合壮医药线灸,对照组口服龙胆泻肝汤。治疗3疗程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84.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联合壮医药线灸治疗带状疱疹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黄褐斑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玉 《陕西中医》2010,31(4):476-477,48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针刺取阿是穴(皮损区)、曲池、外关、合谷、血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随症加减;选择大椎及背脊两侧的肺俞、膈俞、肝俞、胃俞等穴位进行梅花针叩刺拔罐,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存在差异(P<0.01)。结论:针刺配梅花针叩刺治疗黄褐斑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许海  汪泓  程瑶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37-338
目的观察大肠俞傍刺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牵引后采用常规针刺基础上在大肠俞内侧傍刺,对照组仅采用牵引后常规针刺,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1年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俞傍刺配合牵引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机械排痰联合穴位贴敷大椎、肺俞、心俞在喘病痰瘀闭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瘀闭肺症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采用机械排痰联合穴位贴敷大椎、天突、肺俞、心俞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排痰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痰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机械排痰联合穴位贴敷大椎、肺俞、心俞治疗喘病中痰瘀闭肺症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毫针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6 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毫针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为主的治疗 ,随机设立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3% ,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采用毫针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吉玲  宋春青  毛忠南 《新中医》2016,48(3):113-114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加电针结合火龙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0例,2组均采用芒针透刺加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3次火龙灸治疗,2组均芒针透刺加电针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芒针透刺加电针结合火龙灸、芒针透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肯定的疗效,二者均能消除或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但前者综合疗法优于后者,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傍针关刺合下闪电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取阿是穴及近端的痛点或"筋结"行傍针关刺法,针刺双侧下闪电穴重刺激不留针;对照组常规针刺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环跳、阳陵泉、委中,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表(JOA)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VAS及JOA评分(P<0.01);而傍针关刺合下闪电穴组对患者疼痛及下腰痛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76.7%。结论:傍针关刺合下闪电穴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2组均治疗10d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 71%,对照组为76. 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复发率治疗组为16. 67%,对照组为46. 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对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皮疹等症状,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具有良好的远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以腰八穴(肾俞、大肠俞、次"、腰眼)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各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组有效率100%,治愈率63.3%,电针组有效率96.66%、治愈率3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和改进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0例热敏点(带)出现的部位多在肾俞、关元俞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附近。结论 "腰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LDH)有一定的疗效。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LDH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热敏点艾灸明显缓解LDH患者的疼痛。肾俞、关元俞之间存在着一个"高热敏带"。  相似文献   

11.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刺足三里组(试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合谷、太冲、头维等穴,试验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灸刺足三里,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试验组中,有循经感传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无循经感传者的80·0%(P<0·05)。结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治疗网球肘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合谷、太冲穴,加患肘阿是穴、手三里穴隔药饼灸;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1 mL加醋酸泼尼松龙25 mg常规封闭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6%和93.7%,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0%和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是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温针灸运动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运动疗法,穴取合谷、下关、翳风等,配合张闭口运动;对照1组单纯采用毫针刺法;对照2组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85·7%,3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运动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补中益气法"论治顽固性面瘫的机理。方法:将5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补中益气法针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26例,实验组取风池、合谷、百会、足三里、眼四针、面六针,辅以温针灸和局部实按隔纸点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损伤为度。对照组取眼四针、面六针、合谷,不加艾灸。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中益气法"温针灸加局部隔纸实按点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四关穴     
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是针灸临床工作者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针灸大成》中记载:"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穴是也。"合谷、太冲这一经典配穴,均为原穴,合谷善主气,太冲善调血,两穴一气一血,一阴一阳,相互依赖,相互协调,治疗病证广泛,医者使用频次高。现从腧穴理论、配伍分析、经络理论和临床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以腰夹脊为主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针刺腰夹脊穴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JO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操作简单安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深刺太冲穴治疗肝气郁结型喉癌术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9例。观察组采用深刺太冲穴联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太冲穴联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及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包括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89.47%,对照组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深刺太冲穴联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喉癌术后抑郁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合谷刺肩髃穴配合运动疗法在缓解偏瘫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疼痛、肿胀的同时,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的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合谷刺肩髃穴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并结合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情况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神经传导的速度和波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合谷刺肩髃穴配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用《灵枢》经脉针刺深度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灵枢》经脉针刺深度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深度法各31例。穴取大椎、肺俞、气海、关元、尺泽、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太溪。治疗组按照《灵枢.经水》篇,经脉针刺深度2~6分(4~12mm),对照组按照常规针刺深度8~15分(16~30mm),行平补平泻手法,8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与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70.97%,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3.55%,优于对照组的6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灵枢》经脉针刺深度法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深度法,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0.
远端取穴治疗眼肌痉挛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肢远端取穴治疗眼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双侧照海、申脉、合谷、太冲穴治疗32例眼肌痉挛患者,共2个疗程。结果痊愈21例,有效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四肢远端穴位治疗眼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