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国栋 《光明中医》2016,(16):2361-2363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合巨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配合巨刺法可提高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胡梦 《新中医》2016,48(3):89-92
目的:观察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动气针法巨刺三泉穴再选取少量常规穴位电针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穴位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临床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House 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测试评分以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8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级及F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气法巨刺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王玲姝 《四川中医》2007,25(11):109-1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House-Bralcm(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8.9%,对照组分别为100.0%和48.9%,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所需治疗时间为(20.15±3.30)d,对照组为(28.41±4.9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巨刺法配合药物治疗是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孝成  纪青山  齐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04-1205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浅刺方法进行治疗,取患侧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快速浅刺腧穴约1~2 mm,留针30 min。对照组采用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8.33%,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35.00%。结论:多针浅刺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年 《四川中医》2007,25(3):104-105
目的:观察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烧山火透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例,与同期采用电针透刺治疗25例进行比较,观察疗程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12例(4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28%),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浅针透刺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法(治疗组)和普通针刺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4.8%,对照组愈显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细针浅刺合短时间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董建党  张媛 《吉林中医药》2013,(10):1061-106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纳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中药内服、膏药外敷、针灸结合;对照组36例,采用阿昔洛韦、泼尼松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结合比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和针刺对生物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四针八穴透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法治疗,两组均采用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及针刺前后的生物表面肌电信号的中心距数值进行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和生物表面肌电信号的中心距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面肌电信号能够量化反应出针刺治疗产生的疗效。结论:透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表面肌电信号可以作为面神经麻痹治疗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钟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82-1782
目的:观察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部肌电位及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0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作为治疗组,30例传统针刺法作为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面部肌电位检测及穴位微循环参数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痊愈率为33.33%。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病辨证理论,选取风热阻络面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选取32例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无激素禁忌症的3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牵正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选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对照组86.7%,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急性具有激素使用禁忌症的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军  陈炜 《西部中医药》2010,23(5):34-35
目的:观察滞针疗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患者发病7天之内给予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西药至急性期后开始局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对照组治愈率为38%,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局部针灸治疗可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浮刺法结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为90.6%,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良好;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用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刘宜军  周友龙 《中国针灸》2004,24(10):677-678
目的: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2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2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临床常规针灸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针灸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中26例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15例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2例恢复期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并与36例常规针灸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取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4.0个,两组在治疗疗程上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病程在2天~30天的早、中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63例和电针组(对照组)52例。后期70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39例,电针组(对照组)3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无论早、中期还是后期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电针联合清胰汤对治疗急性胰腺炎肠麻痹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电针联合清胰汤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确诊肠麻痹后至肛门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3.5±1.0)d,对照组为(5.2±0.8)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清胰汤灌肠可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肠麻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