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杰  吴雪晖  许建中 《重庆医学》2008,37(10):1050-1052
组织工程的基本含义是单用或将细胞、细胞因子和生物材料复合以后应用于体内的活组织再生和体外的组织构建。其研究大致经历了以免疫缺陷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阶段;以免疫系统健全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阶段,以修复人类器官缺损为目的的探索阶段[1]。组织工程骨因其三要素支架材料、种子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是一门将细胞生物学和材料学相结合进行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或器官的新兴学科,是将少量种子细胞在体外扩增后种植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移植到体内,最终形成具有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以达到替代修复病变和缺损的组织器官,重建解剖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琦  谭仁林  李璞钰 《医学综述》2009,15(11):1632-1635
组织工程是单用或将细胞、细胞因子和生物材料复合以后用于体内活组织再生和体外组织构建,其研究大致经历了以免疫缺陷动物和免疫系统健全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阶段;以修复人类器官缺损为目的的探索阶段。近20年来,组织工程学在种子细胞、生物材料、组织构建等方面已取得颇多成果,时至今日,研发的部分骨组织工程产品已进入临床,它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及并发症,且不同程度地保证了自体骨植骨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对国内外骨组织工程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研究和开发修复改善损伤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科学。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体外扩增的正常组织和细胞吸附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上 ,形成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复合体。然后将细胞 生物材料复合体植入机体、器官病损部位 ,细胞在生物材料被机体逐渐吸收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具有相应形态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达到了修复创伤和重建的目的。其中的血管组织工程是利用血管壁的正常细胞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来制备、重建和再生血管替代材料的科学。血管组织工程的发展标志着组织…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牙齿为中心的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畸形缺乏生理性修复及功能重建困难的问题,"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组,围绕牙齿,颌面骨及提供口腔支撑环境分泌唾液的涎腺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利用涎腺内镜及基因转导技术诊治阻塞性涎腺疾病,恢复涎腺功能,重建放射损伤涎腺功能。提出"生物牙根"理念,利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再生了具有咀嚼功能的生物牙根;基于牙发育提出牙再生新方式并发现种子细胞。确立颌骨牵张成骨关键技术及参数,通过数字测量技术提高颌面创伤的整复效果,研发专用牵引装置及关键技术进行颌骨内源性骨再生。该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提高了我国口腔颌面组织再生修复的诊治水平,推动口腔医学领域及转化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由于软骨组织的修复再生能力有限,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对修复软骨缺损有重大意义。现对近年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的研究成果,对种子细胞的获得,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研究,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组织工程软骨的临床初步应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皮干细胞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岩  刘源  张超  董蕊  雷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74-677,i0007
目的利用自体表皮干细胞与异体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构建双层组织工程角膜,并修复兔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损.方法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以去细胞猪角膜基质片作为支架材料,以自体表皮干细胞与异体角膜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并用来修复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结果利用自体表皮干细胞与异体角膜基质细胞复合异种去角膜基质片在体外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角膜;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与正常角膜相似,具有上皮层和基质层;用组织工程角膜修复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3个月后,损伤角膜透明度恢复良好,组织学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兔的双层组织工程眼角膜,并修复了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  相似文献   

8.
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肿瘤等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而缺损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目前国际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宋扬  雷星 《医学综述》2013,19(9):1581-1583
对于肌腱缺损,传统的手术方法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其功能重建并不乐观。随着肌腱组织工程的发展,用工程化肌腱来修复肌腱缺损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治疗方法。目前,组织工程肌腱的研究涉及种子细胞、支架、生长因子和改进策略等各方面。组织工程化肌腱临床应用的关键是如何模拟体内环境,在体外成功构建肌腱组织。因此,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进行组织工程的构建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开发用于恢复、维持及提高受损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生物学替代物。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已成为骨修复重建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的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聚合物支架上,形成细胞质支架复合物,然后将这种复合物移植到动物体内组织缺损部位,最终形成一个与集体本身在组织学和生化组成上完全相同的组织,从而能够完成组织缺损的修复和再造。  相似文献   

11.
大动物体内促组织工程骨成骨及血管化手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能否修复大动物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筋膜瓣能否及如何促进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及血管化的过程。方法:中国青山羊9只作为空白组,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肌缺损,缺损内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检查、组织学方法评价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27只中国青山羊根据骨缺损植入物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 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 经诱导分化的BMSc)。组织工程骨组和筋膜瓣组分别取9只山羊的BMSc体外进行诱导分化,之后与CHAP复合。制备皮下带蒂深筋膜瓣。各组按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植入到骨缺损内。术后2、4、8周行ECT检查,4、8、12周行X线检查、组织学(V-G染色)检查,12周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术后各项检查结果表明,空白组山羊胫骨2cm的骨缺损是其自身无法修复的,因此是一个理想的骨缺损模型。单纯材料组未能修复骨缺损,仅表现出一个缓慢的爬行替代过程;组织工程骨组可基本修复骨缺损,在成骨质量和血管化过程方面表现出较理想的结果;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为满意,成骨质量和血管化程度亦高于组织工程骨组。结论:山羊胫骨2cm缺损模型不能自主成骨,符合骨组织工程实验的要求。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修复山羊大段骨缺损的能力。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成骨的作用是通过其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这一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组织、器官重建的基础: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细胞是应用组织工程技术重建组织、器官的前提和基础,干细胞已成为最佳种子细胞来源.成体干细胞在动物及临床试验中的成功,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展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同种异体干细胞的研究以及通用型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拓展,将为实现组织工程产业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其基本原理为在体外构筑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然后移植到骨缺损处,经过材料的吸收和组织的增生,实现自身骨组织代替组织工程骨,最终实现骨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修复。种子细胞及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核心,通过对种子细胞的成骨诱导以及对支架材料理化性能的改良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促进骨生成及修复的效能。既往研究表明血管及神经分布对骨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组织工程骨进行血管化和神经化也能达到相似效果。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通过复合构建已制造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简单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4.
Apoptosis in bon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ne loss due to congenital defects, trauma, improper fracture fixation, metabolic disturbances, infections, or after tumor resection represents a major clinical problem in head and neck surger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different types of scaffolds, growth factors and cell sources -- alone or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 have been applied for development of bioartificial bone tissues. Although these applications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interest, use of autologous bone grafts is still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issue repair. Despite progress in some areas of tissue regeneration, significant transla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 has not been achieved. Reasons for this impass include rejection of engineered tissue implants by the immune system, limited blood supply, or morbidity of the donor site. During the process of bone regeneration, approximately 50-70% of osteoblasts undergo apoptosis. Apoptosis is a naturally occurring cell death pathway induced in a variety of cell type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caspase activation or caspase mediation. It is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mbryogenesis and tissue morphogenesis and, in adult skeletons, it con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physiological bone turnover,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Intracellular mechanisms are orchestrated by a variety of proteins, the interplay of which seems to vary,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iation state of the cell 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issue. Closing gaps in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apoptosis of bone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cell death in tissue engineered bone will improve results in the translation from bench to bedsite.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general concepts in apoptosis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its regulation in osteoblast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5.
张俊磊  张培华 《医学综述》2014,(23):4237-4239
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于脂肪组织,是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ADSCs作为种子细胞,能促使血管、骨、软骨、肌腱、神经、皮肤等组织的修复、再生及更新。该文主要介绍AD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分化潜能及其在骨组织工程和创面修复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李凯  付明  王玉学 《医学综述》2012,(21):3532-3535
骨肿瘤的治疗导致骨缺损很常见,修复缺损的方法是采取骨移植。骨移植材料根据来源大致可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骨替代材料。骨组织工程的兴起为骨缺损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利用骨组织工程培养的人工骨不仅可以修复大面积骨缺损,而且可以按需塑形并大量制备,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现就组织工程骨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Chai G  Zhang Y  Liu W  Cui L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76-1681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6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到2002年问,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1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4例,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7例)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与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tix,pDBM)复合,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1,3,6,12,24,48,5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取少量植入物活检,行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2.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3~6月吸收,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纤维组织的混合物。结论 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颅颌面骨组织缺损。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创伤或其他病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病变通常难以自愈,且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脂肪干细胞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种来自脂肪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基于ADSCs成软骨分化能力的 组织工程学疗法为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体外诱导ADSCs分化成软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生长因 子和支架材料模拟体内微环境,进而促进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其相关应用已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技术为泌尿外科临床医师提供了一条修复乃至重建受损脏器的新途径。组织工程再造阴茎海绵体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利用组织工程产物进行尿道下裂重建在临床上已获得肯定的疗效;膀胱组织工程技术的临床应用也已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随着新血液透析装置的临床应用,腹腔内人工肾脏替代可能成为现实。该文就目前组织工程技术在泌尿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