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赵艳玲  王屹  吕璐瑜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6-2877
目的:探讨门诊就医儿童血标本采集部位及方法。方法:对门诊采血室11 836例儿童(新生儿组386例,婴儿组4 476例,幼儿组6 974例),分别从手背静脉、肘部静脉、头皮浅静脉、股静脉、颈外静脉进行采血,并对不同部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小儿静脉采血不同部位,一次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较股静脉成功率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90.3%;婴儿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最高为93.7%;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略高于手背静脉,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采血1次成功率与采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找到一种更适合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针,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血片合格率. [方法]对刀片采血针1 mm、刀片采血针2 mm及普通三棱针三种不同的采血针采血所需时间、血斑直径大小、采血[结论] 束后压迫止血时间、采血次数等量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刀片采血针采血所用时间明显少于普通三棱针,BD公司1 mm采血针与BD公司2 mm采血针采集血样标本时间接近;刀片采血针采集的血片质量明显高于普通三棱针,以BD公司2 mm采血针效果最佳;BD公司2 mm采血针采集标本[结论] 束后所需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长于普通三棱针和BD公司1 mm采血针;使用刀片采血针采血次数明显少于普通三棱针(P均<0.01).[结论]刀片采血针可以提高血片采集质量,适合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使用.  相似文献   

3.
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时环境拥挤,互相碰撞;长时间工作或一人同时为2名献血者采血;操作中双手回套针头,护针帽脱落,传递过程中被带血针头刺伤及采集小样针头放置不当,易导致采血护士针刺伤。2006年未设置防刺破试管座前,采血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80%;采用不锈钢试管座后未再发生针刺伤。结论采血护士易受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影响,针刺伤是其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应加强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298例呼吸科患者,男135例,女163例,年龄28~82岁,经股动脉采血324次,桡动脉采血325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分为:①男、女性组,②青、中、老年组,③心衰、非心衰组,④肥胖、非肥胖组.根据护士的护龄分为:<5 a组和≥5 a组.统计各组群经股、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比较各相应组群间采血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男性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高于女性股、桡动脉采血组;老年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青年股、桡动脉采血组;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肥胖股、桡动脉采血组;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心衰股、桡动脉采血组;<5 a组护士采血成功率低于≥5 a组护士;上述各组群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患者性别、年龄、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股、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护士静脉采血针刺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静脉采血过程中针刺伤现状,探讨有效防护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临床一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及护理人员静脉采血培训与管理状况、采血前戴手套依从性、近一年因静脉采血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等。结果共发放问卷2 861份,回收有效问卷2 575份。护士定期参加静脉采血培训的占93.17%;定期进行静脉采血考核的占87.15%;仅72.74%护士在采血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染病;采血时坚持佩戴手套的仅61.01%;近一年,因采血发生针刺伤的占20.78%。使用三种不同针具静脉采血时针刺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1.649,P=0.438)。48.21%的静脉采血针刺伤发生在整理医疗废物时。结论中国护士静脉采血培训与管理较好,但针刺伤发生率仍较高。预防针刺伤应制定静脉采血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培训内容,以改变护理人员不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的人工采血、检验作业法的优势。方法:应用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与人工采血作业、检验流程方法做比较。结果:从采血、化验流程上看优化了采血作业流程,改善了实验室检验流程;从信息系统发展上看,该系统象一座桥梁,将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融为一体,发挥其各自更大效益;从医院管理角度上看,方便了工作量统计和物资的管理,实现了医院采血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结论: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了医院管理和自动化水平,在方便患者,减少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智能、高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静脉采血方法,减少标本的溶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2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别采用真空采血针和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的标本合格率(97.43%)优于对照组(8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P<0.05)。结论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可以减少标本溶血。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生化检验血液标本大都来自于静脉、动脉及毛细血管。而静脉血是最为常用的标本,采血方法取静脉穿刺。毛细血管采血常常被用于儿童采血,而动脉血则在血气分析中使用。静脉采血法采血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基本资料及检验项目,严格按照试验项目的要求,准备好采血容器,如干净试管、抗凝管以及促凝管等。保持正确的采血体位,取坐位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缩短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精益管理项目团队,调查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等候情况,通过价值流图找到需要改善的爆炸点,应用5Why法找到根本原因,通过改善布局、制定标准化特殊医嘱处理流程、标准化采血操作流程等,比较整改前后患者等候时间。结果 精益管理整改后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等候时间>15 min的占比均显著短于整改前(均P<0.001)。结论 运用精益管理方法能有效改善门诊采血流程,缩短门诊采血高峰期患者等候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动脉采血、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三种方式下,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方法:挑选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人员120例,其中40例行动脉采血,归入A组,40例行静脉采血,归入B组,40例行末梢采血,归入C组,所有体检人员均采血两次,做重复性实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性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C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与动脉采血的检测数值更为准确稳定,而静脉采血又比动脉采血更为方便,故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优先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发一种采血换纸装置,用于静脉穿刺时的纸巾更换,以预防患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方法:采血换纸装置由支撑台、送纸筒、收纸筒、驱动收纸滚筒的旋转电机驱动机构以及输送机构组成,将采血换纸装置平放在静脉抽血操作台上进行操作,采血前后一人一巾更换。选取体检抽血的30名体检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名。采血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更换纸巾方法,观察组采用采血换纸装置,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更换采血纸巾的时间。结果:在6次采血试验中,观察组和对照组1人次平均完成采血时间分别为(61.67±7.26)s和(75.67±9.31)s,两组1人次、5人次、10人次和15人次的平均完成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270,t=0.117,t=0.773,t=0.798;P<0.05),且缩短了采血等候时间。结论:采血换纸装置优化了医护人员更换采血纸巾的方法,可节约采血时间,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采血不足量的影响因素。方法A组为2001-01~2003-12在本院进行无偿献血者;B组为改善采血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后,2004-01~06在本院进行无偿献血者;记录两组采血不足量的例数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采血量不足者的比例分别为0.95%和0.53%,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状态造成采血不足量的比例B组下降显著(P<0.01);采血不足量者以18~23岁为主,B组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年龄、精神状态、献血缺乏知识等严重影响献血者采血量,疏导心理因素、改善采血环境及提高采血技术和服务质量有助于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不同采血部位的效果及血标本的质量,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提高采血质量;减轻新生儿疼痛。方法将396例新生儿按单日、双日出生分成两组。观察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手背浅静脉;对照组采血部位在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缘。结果观察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检验P〈0.01。结论应用手背浅静脉采血,可以提高采血的一次性成功率及一次性标本合格率,避免新生儿足底水肿及瘀斑,减轻新生儿疼痛,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  相似文献   

14.
黎晴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2):121-121,12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法:选择116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风控组,分别实施常规采血护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干预。结果:风控组采血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风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与控制干预用于无偿献血管理,可降低采血工作的风险水平,为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辐射台恒温法及止血带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5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7例,试验组269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采血方法在室温下用手法固定采集血液;试验组通过辐射台恒温法及止血带干预的方法采集血液。观察两组采血所需时间、一针采血成功率和血片合格率等因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采血所需时间分别为(6.0±3.0)min、(3.0±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17);对照组和试验组一针采血成功率分别为88.7%、9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P<0.05);血片合格率分别为95.6%、9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结论辐射台恒温及止血带干预法明显缩短了采血时间,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血片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曾春花 《现代医院》2007,7(9):91-93
目的探讨提高真空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则按常规注射器静脉采血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采血成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采血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可有效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疼痛,提高真空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胡婷  徐小红 《医疗装备》2021,(4):149-150
目的比较静脉采血针与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小儿颈静脉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9月于高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颈静脉血,观察组使用静脉采血针采集颈静脉血,比较两组采血时间、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溶血发生率、标本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溶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针应用于小儿颈静脉血采集过程中,可明显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降低溶血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检验科静脉采血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随机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采血标本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查中应用末梢采血法与静脉采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体检行血常规检查的18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的入院顺序,奇偶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90)行静脉采血法;对照组(n=90)行末梢采血法。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指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90例研究对象中中度疼痛者多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血常规检查应用静脉采血的准确率优于末梢采血法;末梢采血法采血时疼痛程度要稍低于静脉采血法。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患者,中心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进行(观察组),外周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真空静脉采血器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化验结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达98%,显著优于对照组(84%)(P<0.05);观察组化验结果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标本行血培养证实样本中无菌生长;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显著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防菌型中心静脉采血器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