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血必净对严重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ARDS诊断标准选择40例患者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必净配合机械通气的综合治疗(血必净治疗组)和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常规治疗组),对两组TNF-α水平、相关机械通气指标和转归(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血必净治疗组患者TNF-α水平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而治疗有效率亦较常规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配合保护性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肺挫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法,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呼吸机治疗,治疗组加用UTI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改变、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CRP、IL-6、TNF-α明显下降(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缩短(P<0.05)。结论:UTI可改善ALI/ARDS患者的氧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对ALI/ARDS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lung injury,AL)I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20例符合条件APALI患者,每组30例,分别为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血必净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血必净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血必净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3、7、10、14天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呼吸频率、血PaO2、氧合指数为观测指标,综合判断ARDS发生率、14 d生存率,观察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血必净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对肺损伤的疗效.结果乌司他丁+血必净治疗组ARDS的发生率为20.0%,病死率6.7%;乌司他丁治疗组ARDS的发生率为36.7%,病死率13.3%;血必净治疗组ARDS的发生率为46.7%,病死率16.7%;对照组ARDS的发生率为63.3%,病死率23.3%,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血必净对各阶段ALI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P〈0.01).结论乌司他丁+血必净可以显著减少APALI加重导致ARDS的发生,促进APALI的好转,降低死亡率,对AP引起的ALI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叶钧强  陈怿  邱俊铭  童华生 《广东医学》2012,33(23):3640-3642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肺挫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19)。对照组使用抗感染、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液体控制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治疗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接受紧急手术治疗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每天监测生命体征和血常规、每2天复查胸部X线检查和痰细菌培养,根据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标准分析判断是否并发VAP,记录两组治疗第1、7天的氧合指数、VAP发生率、病死率、抗感染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快地改善,抗感染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而且抗感染药物联用的比例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等方面改善严重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ARD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峰压(PAP)、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aO_2/FiO_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NF-α、CRP、IL-6、IL-8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6.28%较对照组34.88%显著较低(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ARDS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ARD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血必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14例,病死率48.1%,血必净治疗组治愈17例,病死率32%.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数据库中筛选出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27例。在患者达到ALI/ARDS诊断标准时,根据患者通气治疗情况分为未通气组(n=58)、无创通气组(n=55)和有创通气组(n=14)。追踪未通气组和无创通气组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情况。分别以发展为ARDS和死亡为应变量作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无创通气治疗成功与失败患者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达到ALI/ARDS标准时,无创通气组与未通气组患者比较病情较重,发展至ARDS的比例较高(P0.01);有创通气组患者死亡率较高(P0.01)。58例未通气组患者中,一直未使用通气治疗45例,改用无创通气6例,改用有创通气7例。55例无创通气组患者中,改用有创通气15例。61例使用过无创通气的患者与45例未通气患者相比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P0.01),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继续无创通气的患者(n=40)与一直未通气患者(n=45)相比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P0.01),改用有创通气患者(n=22)死亡率较高(P0.01)。达到ALI/ARDS标准时接受了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55例,15例改用有创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多因素回归提示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越大无创改有创通气的几率越高。结论 SARS患者达到ALI/ARDS标准时,接受通气治疗的患者病情较重,从ALI发展为ARDS可能性较大,但早期应用无创通气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大部分能耐受无创通气的患者可避免气管插管,特别是相对年轻的患者,但须把握好从无创转有创的时机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罗辑 《当代医学》2021,27(15):153-154
目的 探究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内炎性分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血必净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血必净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存活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必净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必净组的存活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必净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微生物、机械通气、脏器功能支持、血管活性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2次/d,连续静脉滴注10天。记录两组患者的死亡率、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死亡率低,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APACHEⅡ评分下降快。结论:血必净在治疗重症肺炎方面,有明确的疗效,联合应用血必净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血必净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4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血必净加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和常规治疗(常规组),对两组细胞因子水平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血必净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而显著降低ARDS的死亡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收集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试验并评价质量,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包括459例患者(试验组233例,对照组226例),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aO2[WMD=12.23,95%CI(9.62,14.84),P〈0.0001]和Pa02/FiO2[WMD=32.75,95%CI(30.00,35.51),P〈0.0001],减少肺损伤评分[WMD=-0.49,95%CI(-0.66,-0.33),P〈0.000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WMD=-2.70,95%CI(-3.24,-1.12),P〈0.0001]和ICU住院时间[WMD=-2.70,95%CI(-3.37,-2.04),P〈0.0001],降低死亡率[OR=0.46,95%CI(O.22,1.00),P=0.05]。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和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大剂量氨溴索能明显改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aO2、PaO2/FiO2,降低肺损伤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但因研究质量及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存在偏倚的高度风险,影响结果证据的强度,因此期待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LI/ARDS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ICU住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LI/ARDS患者74例,将进行面罩NPPV者作为治疗组,未进行NPPV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插管率、病死率。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LI/ARDS患者使用NPPV治疗后其动脉血气分压(PaO2)均有不同程序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PH值P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插管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NPPV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LI/ARDS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LT/ARDS采用NIPPV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中心ICU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2例并发ALT/ARDS,其中29例行NIPPV、3例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结果:32例并发ALT/ARDS,29例行NIPPV治疗者25例成功,4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死亡3例.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LT/ARDS采用NIPPV治疗,具有更多的优点:患者痛苦少,保留了患者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避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反复发生,住院费用减少,住院天数缩短.配合综合治疗,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针10万U+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 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治疗组住 ICU时间、28d病死率、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氧合指数、FI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T、D- D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能改善ARDS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张玉梅 《疑难病杂志》2010,9(7):496-49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联合大黄胶囊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58例ALL/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1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D-二聚体及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例数。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含量和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2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RR减慢、MAP下降,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与大黄胶囊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机体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改善ALI/AR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Q12 h;治疗前及治疗后7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HMGB1浓度,同时监测血气分析,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pH值及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24 h内血清HMGB1浓度较正常健康组显著升高;治疗7d后,与常规组相比,血必净组血清HMGBl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必净组较常规组pH值、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死亡率及ARD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 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HMGB1即开始明显升高,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可显著降低其外周血HMGB1水平及改善缺氧状态,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42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统计其术后ALI/ARDS的发生情况。以是否发生ALI/ARDS把患者分为ALI/ARDS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后退法回归分析,探寻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共有41例患者发生ALI/ARDS,占所有患者的9.7%(41/422),ALI/ARDS组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18.9±9.7) d vs. (14.8±3.6) d,P=0.011]、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51.2%(21/41) vs. 9.4%(36/381),P<0.001]、院内死亡率[31.7%(13/41) vs. 5.0%(19/381),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64)、术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P=0.020)、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P=0.011)、体重指数(body weight index,BMI)(P=0.044)、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分级(P=0.049)及术中单肺通气时间(P=0.008)在ALI/ARD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FEV1/FVC(OR=1.053,95%CI 1.010~1.098,P=0.016)、ASA分级(OR=2.392,95%CI 1.073~5.335,P=0.033)、术中单肺通气时间(min)(OR=0.994,95%CI 0.989~0.999,P=0.028)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I/ARDS是食管癌术后不容忽视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术前FEV1/FVC、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是食管癌术后发生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对患者的充分评估和准备,术中控制单肺通气时间是预防食管癌术后ALI/ARDS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现就我科近四年收治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液体管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143例ARDS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液体管理主要通过中心静脉压 (CVP) 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补液或利尿,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n=98)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B组(n=45)采用了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患者氧合指数、心率、血乳酸、尿量进行密切监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追踪其死亡率。结果:两组开始时指标相近,严格液体管理3天后A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心率减慢、血乳酸下降、尿量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A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ARDS患者根据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比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更安全、有效,且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