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全新的骨科植入物及器械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降低手术室护理成本及间接提高手术质量的优越性。方法以2008年1-12月开展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及脊柱内固定术为对照组,采用临时外送植入物及器械管理模式;以2009年1-12月的相应手术为试验组,采用库存式植入物及器械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护理人力耗用工时来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力成本投入的差异。结果不论是全髋关节置换术还是脊柱内固定术,试验组的术前、后程序耗时及总人力耗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标准化库存式骨科植入物及器械流程管理模式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有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力成本、提高医生满意率、降低感染率,并由此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丽琴  唐宁娟  张颖 《全科护理》2013,(26):2459-2460
加强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质量管理,确保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使用安全,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保证,也是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化流程管理在骨科植入物提前放行中的管理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6月该医院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采取两种管理方法,按实施不同管理方法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其清洗、包装、灭菌、检测等方面质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后,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器械质量整体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标准化流程管理前的84.1%。结论对外来器械和植入物准入、清洗、包装、灭菌、检测等全过程运用标准化流程管理,并以第5类化学指示剂作为提前放行依据,能有效保障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优化流程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对骨科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分别将2019年12月和2020年3月某院CSSD科接收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分别采用常规流程和优化流程,对清洗和包装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常规流程和优化流程均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信息化闭环管理在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的685包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的768包骨科外来器械与植入物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信息化闭环管理,比较2组器械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器械灭菌后湿包率、器械数量缺失率;器械准时送包率、急诊放行率、规范回收率;术后器械去向明确率、术后器械遗失率。 结果 观察组有效验收率、清洗合格率、器械准时送达率、去向明确率及植入物规范回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器械湿包率、数量缺失率、急诊放行率、遗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实施全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可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和植入物管理质量,减少漏洞风险,使医院管理更趋信息化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6.
《护理学报》2011年1月起与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共同促进手术室新技术、新业务推广,繁荣学术交流,特此征集手术室护理专栏的论文,欢迎踊跃投稿。征稿内容:新术式的护理配合要点;新型敷料、器械在手术中的应用及管理;外来植入物的管理;患者的安全及安全文化的营造;质量控制及风险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的研究;手术室护士工作流程的改进;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才的带教与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在消毒供应中心实行集中化管理的效果,确保外来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安全。方法:我科规范了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接收、清洗、打包、灭菌、发放及与手术室的交接、器械追溯流程,并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结果: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在我科的处理效率提高,质量得到保证,完全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灭菌效果监测要求。结论: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规范管理流程,不但在院感事件控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降低了医院及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也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流理念在手术室骨科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手术室在骨科植入物和外来进口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现代物流管理中精益管理方法,将骨科内植入物假体在手术室备货储存及进口骨科器械进行存放备用的方法,通过设定科学的初始化库存量,良好的目视管理化,有效的计算机条码跟踪管理,加之及时把握拉动和响应时机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不断的循环改进,使手术室内植入物流通最优化,保持了最低库存量、最小占地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搬运,降低物品过度储备,减少了医院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王晓宁  施莺莺  庞源芳 《护理研究》2008,22(28):2603-2604
为了解决手术室在骨科植入物和外来进口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现代物流管理中精益管理方法,将骨科内植入物假体在手术室备货储存及进口骨科器械进行存放备用的方法,通过设定科学的初始化库存量,良好的目视管理化,有效的计算机条码跟踪管理,加之及时把握拉动和响应时机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不断的循环改进,使手术室内植入物流通最优化,保持了最低库存量、最小占地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搬运,降低物品过度储备,减少了医院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骨科植入物管理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桃文 《当代护士》2009,(8):101-103
目的探讨有效的植入物管理方法,确保植入物的安全使用,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改进植入物管理方法:规范植入物准入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植入物备货储存管理,围手术期管理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比较改进前后器械验收正确率、器械准备齐全率、收费准确率、术后器械丢失率和医师满意率。结果改进前后5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实施植入物规范化管理后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手术配合效率,提升了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满意率,保证了收费的准确性,避免了器械丢失现象。结论科学规范的植入物管理,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院的资金积压,保障产品质量,确保手术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合理护理服务收费标准,切实体现护理工作劳动价值,为精神病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金华市第二医院精神科4个病区的相关资料,测算出精神病护理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及精神病护理实际成本,与现行项目价格进行比较。结果所测精神病护理项目其成本均高于现行项目价格标准。结论按护理成本核算,制定护理服务项目价格,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护理。  相似文献   

12.
浅析护理服务低价格的现状及应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体分析了护理服务低价格的现状及对医疗事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运用价值规律、调节医院劳务市场 ,制定护理服务价格时必须召集护理专家参加 ,调整医疗费用的结构 ,提供优质、优价的特需护理服务 ,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使护理工作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方法从参与医疗活动的人、物、技术以及服务等诸多因素入手,分析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与对策。结果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能帮助临床护理工作降低风险系数,制定应急预案,规避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论医疗风险管理对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五常法规范骨科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骨科急救护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运用五常法改善急救环境,改进急救工作流程,从而有效地规范了急救护理程序,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5.
肾脏穿刺活检术临床路径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医疗、护理程序和诊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病人获得最佳护理服务。方法对肾病中心454名病人实施肾脏穿刺活检术临床路径。结果肾脏穿刺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临床路径能提高肾脏穿刺活检术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护理服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对护理学科发展的影响.方法 按照中国行政区域划分随机抽取7个省市,对护理服务项目价格标准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部分项目进行成本回收率的对比.结果 护理服务收费项目设置不够合理,成本回收率普遍偏低,定价缺乏核算依据.结论 提高对护理服务经济价值的认识,建立科学的护理成本核算体系,促进护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发展需要的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卫生行政部门完善质量考核标准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6—10月,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社区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运用德尔菲(Delphi)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结果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项1级指标、27项2级指标和90项指标内涵。结论本指标体系对社区护理开展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指导、家庭护理、舒缓疗护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评价,突出了社区护士参与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现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标本质量的影响,减低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收集样本组与常规收集样本组,将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标本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合格标本、检验结果不可信度、患者投诉发生率方面,常规护理组均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完善标本的采集、运送程序,降低不合格标本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In 2006,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advanced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ed, regionalized, and accountable emergency care systems” to address significant problems with the delivery of emergency medical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chieving this vision requires the thoughtful implementation of well‐aligned, system‐leve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that enhance access to emergency care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 at a sustainable cost. Currently, the delivery of emergency medical care is supported by numerous administrative systems, including economic; reimbursement; legal and regulatory structures; licensure, credentialing, and accreditation processes; medicolegal systems; and quality reporting mechanisms. In addition, many regionalized systems may not optimize patient outcomes because of current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that make it difficult for providers to deliver the best care. However, certain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may also threat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integration efforts or prevent them altogether.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significant administrative challenges to integrating networks of emergency care in four specific areas: reimbursement, medical–legal, quality reporting mechanisms, and regulatory aspects. The authors propose a research agenda for indentifying optimal approaches that support consistent access to quality emergency care with improved outcomes for patients, at a sustainable cost. Researching administrative challenges will involve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numerous natural experiments in the recent past and will be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as we embark on a new era of health reform.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2010; 17:1330–1336 © 2010 by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