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激素、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HIV、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免疫低下人群逐渐增多,条件致病菌白念珠菌的感染逐年增多,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作用也日渐突出。中药单体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真菌作用,毒副作用小,可与抗真菌药物协同作用,降低真菌耐药性,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中药单体成分小檗碱、黄芩苷、苦参碱等抗白念珠菌的相关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抗体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是免疫力低下患者黏膜和系统的真菌致病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有很强的致死性.即使是健康的个体,也容易感染阴道念珠菌病和其他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传统抗真菌药的疗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耐药.近年来,一些新型抗体疫苗已经研发并应用于动物模型和临床,表现出很好的对抗白念珠菌和协同传统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尽管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念珠菌抗体疫苗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药作为抗真菌药物,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不良反应小、不易耐药等优点。该文通过对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中西药协同抗真菌作用及中药抗真菌作用的机制及近年来中药抗真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中药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白念珠菌培养在含不同药物浓度的YEPD培养基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DNA荧光强度和细胞体积大小。结果 4种抗真菌中药有效成分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的细胞比率越低,亦即细胞分裂受抑制越明显。在含药物培养基中生长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减弱,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减弱越明显,反映细胞体积大小、折光度和颗粒度的散点图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这种图形变化越明显。结论 中药单体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发挥抗真菌作用,流式细胞仪可用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5.
张卫卫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3):145-146,151
随着念珠菌易感人群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增加,念珠菌耐药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从念珠菌属的菌种变迁、抗真菌药物应用、生物膜形成、药物作用靶酶基因过表达或突变等方面,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药"AF-1"内服治疗外生殖器念珠菌病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阴道炎(VVC)和念珠菌性龟头炎(CBP)。目前有关WC的治疗仍无理想方案,临床上抗真菌西药短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及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疗效不满意。近年来念珠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也使治疗更为棘手。我们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拟定中药“抗真菌1号”(AF-1),进行了内服治疗对外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比较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殖器白念珠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逐渐增多,随着多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株亦随之出现.我们选择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做了伊曲康唑等4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同时观察了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2种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了解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我国首次试制成的抗真菌咪唑类新药——肟康唑的抗真菌作用及临床治疗212例体股癣及足癣患者.实验研究证明对24种常见致病性真菌除皮炎着色真菌及3种均霉外,均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高里氏念珠菌分别在1μg/ml及0.51μg/ml时即有抗菌作用.临床试用124例体股癣的治愈率达90.32%,治疗88例足癣的近期治愈率达89.78%.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生殖道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60例患者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占71.67%,热带念珠菌占11.67%,光滑念珠菌占8.33%,克柔念珠菌占5.00%,其他念珠菌占3.33%.ROSCO纸片扩散法测得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3.33%和65.00%.结论:白念珠菌仍为生殖道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ROSCO纸片扩散法为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流式细胞术测定3种中药提取物对白念珠菌胞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中药作用白念珠菌后其DNA合成周期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探讨抗真菌中药对白念珠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3种中药有效成分的不同浓度对白念珠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总趋势是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其处于S-G2-M期细胞的比率减少,亦即细胞分裂受到抑制。(2)经过药物处理后的真菌细胞的荧光强度有所改变,图形左移,反映了细胞DNA片段的丢失,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直方图形向左移动越明显。(3)反映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折光性和颗粒度的散点图也发生变化,图形向下和向左移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超明显。FCM可能成为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应用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法测定山苍子油(Liseacubebaoil)对5种医学重要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在电镜下观察山苍子油作用后,耐唑类药物的克柔念珠菌(Candidakrusei)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耐唑类药物的抗念珠菌中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参照NCCLS(NCCLS-M27-T文件)推荐的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检测5种念珠菌标准菌株,并以氟康唑作为质控药物。电镜下观察山苍子油作用前后克柔念珠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山苍子油对5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白念珠菌(14.14±3.64)μg/mL,热带念珠菌(23.22±2.85)μg/mL,光滑念珠菌(31.24±2.88)μg/mL,近平滑念珠菌(76.19±4.40)μg/mL,克柔念珠菌(28.30±2.54)μg/mL。电镜观察发现,氟康唑处理组克柔念珠菌结构完整,其细胞壁、细胞膜结构清晰;山苍子油处理组见克柔念珠菌细胞壁溶解破坏,细胞膜连续性破坏,细胞器肿胀溶解乃至坏死溶解。结论山苍子油不仅对白念珠菌有抗菌作用,对其他致病菌种,特别是耐唑类药物的菌种如克柔念珠菌也有着类似的抗菌作用。山苍子油可能通过破坏克柔念珠菌的细胞壁、细胞膜的结构而抗真菌。  相似文献   

12.
皮肤念珠菌病为儿童皮肤科常见病之一,主要由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星型念珠菌/高里念珠菌等引起,1念珠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对临床诊断及抗真菌药物的选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最高(MIC90≤0.5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4.
生殖器念珠菌病致病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生殖器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对73例包皮龟头炎和外阴阴道炎患者临床标本进行菌种分离和药敏检测.结果:73例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前三位致病菌为白念珠菌(72.6%),近平滑念珠菌(10.96%)和热带念珠菌(6.85%).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69.86%)、5-氟胞嘧啶(67.12%)、两性霉素B(64.38%)、氟康唑(35.62%)、酮康唑(28.77%)、伊曲康唑(21.92%)、咪康唑(16.44%).结论:本研究显示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念珠菌.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唑类药物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5.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简要介绍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独特的药代动力学以及目前相关指南对于曲霉病、念珠菌病等的管理。重点介绍了三种新上市的抗真菌药物,如艾沙康唑、艾氟康唑、Tavaborole。也介绍了某些抗真菌药物所具有的非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局部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分3类,即:聚烯类、咪唑类和消毒剂,然治疗失败的较多,故开始寻找新的抗真菌药物。1987年12 月从儿科肝移植患者胆汁中培养的白念珠菌敏感试验发现对各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用Mupirocin非常敏感。继之,局部用2%的Mupirocin治疗对多种抗真菌药耐药的烧伤葡萄球菌感染与体外试验调查发现,Mupirocin对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伤口有杀真菌作用。2%Mupirocin对白念珠菌的抑菌圈与其他常用的6种局部抗真药物可比美,故是一种新的局部  相似文献   

17.
卢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咪唑类抗真菌外用药物.体内外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显示,卢立康唑对皮肤癣菌、白念珠菌、马拉色菌和部分相对少见的暗色及透明丝状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真菌活性,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低至0.00024 μg/ml.在日本,1%卢立康唑膏剂和溶液已被批准用于包括皮肤癣菌感染、皮肤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最主要的病原菌,即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从RVVC患者阴道中分离出的102株白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会公布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A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氟康唑(FCZ)对102株白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示,37株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64.000μg/mL,57株MIC>0.125μg/mL、<64.000μg/mL,8株MIC≤0.125 μg/mL。伊曲康唑(ICZ)对37株耐FCZ的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示,35株MIC≥16.000μg/mL,仅2株MIC<16.000μg/mL。结论:①NCCLSM-27A方案操作简便,MIC的一致性及重复性好,可作为体外抗真菌药敏感性试验的一种较好方法。②37株耐FCZ的白念珠菌对ICZ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FCZ和ICZ可能具有相似的抗真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保护性免疫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共同参与并交织有天然免疫的一种复杂反应,宿主血流中白念珠菌抗原成分及多种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抗真菌药物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