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肝升肺降是中医的一大基础理论,涉及一些临床病证的病理机制及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历来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本文对此从中医生理解剖、经络脏腑及相应的病理角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是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的基础。本研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为切入点,就动物的选择、“病”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模型评价体系进行回顾性综述,探讨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的实质,以期进一步制备更精确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规范中医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肝升肺降是中医的一大基础理论,涉及一些临床病证的病理机制及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历来见仁见智各有不同。通过中医生理解剖、中医气化与中医体用的关系,从体用的层面论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4.
《内经》五味理论是中医重要基础理论,于中医的发病、诊断、治疗及营养等方面都有很大价值。本文重点从五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讨论,所提出“味欲”和“味溢”尤其具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刘绍斌 《陕西中医》1993,14(9):401-402
本文分别从人体生理,病理和临床三个方面,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气血津液贵在流通这一学术思想的认识,并认为中医“通路思想”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高脂血症是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从部分病例的主要症状来看,可归于中医“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证的范畴。但是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给中医辨证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中医对该症的认识尚在探讨之中。目前除有人提出本症与肾虚有关外,与其它脏腑相关的报道不多。笔者将部分患者的发病特点与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起来观察分析,发现该症的产生与肝脾失调密切相关。肝脾失调是其产生的主要病理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治与微观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治与微观化研究张明雪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酒精中毒性肝损害,其临床病理演化过程常表现为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癌。中医文献对此也有较全面的记载,其病变过程常包括在“酒劳”“酒疸”“酒鼓”“酒癖”等病证中。本文仅就其病证转...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六版教材以“木不疏土”来概括肝脾的病理关系,《中医诊断学》以“肝郁脾虚证”来描述肝脾常见证候,《中医方剂学》以逍遥散或痛泻要方统治肝脾失调证。笔者认为,仅如此理解肝脾失调有失全面。  相似文献   

9.
痰邪致病机理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痰邪致病广泛,有病机复杂、证型不一、治疗各异常等特点。目前对痰邪致病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脂、免疫、自由基代谢等方面,存在着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结合不凑、未能揭示痰邪致病共性特征及指标缺乏特异性等问题。应从以下3个方面揭示出痰邪致病机理:(1)以中医临床为指导,总结痰证的证治规律,并将理化指标与痰证病理模型,可 有效地避开多种病因和不同疾病的干扰。(3)结合临床及现代研究成果,“病”、“证”结合,确定“病”的“病证”指标以及“痰证”的共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医心与高血压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习惯多把高血压归责于肝,本文不囿成说,提出中医心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认为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多归属中医心的病证,其病理主要为“心主血脉”失常,发病则与“心主神明”有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9-2232
藏象病理生理与理论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实现中医理论发展创新的关键所在。近年研究显示,肝脏在五脏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中医肝脏病证占总体病证多达40%,上升到重要位置。在肝脏诸多生理作用中,"主疏泄"为肝的基本生理功能,对于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运化和调节生殖机能具有重要意义。证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核心,证的现代研究为脏象学说本质的研究找到了切入点,为中、西两种医学深层次的沟通与对话打开了窗口。脏象学说的现代研究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刻不容缓的任务,将以现代医学的客观检测指标为中介,最终实现中、西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撷取张佩青教授临床治疗的中医内科病证之验案3则,分析其对燥痹、头痛等中医病证的辨证治疗及用药经验,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吾师秉承中医之辨证论治理念指导治疗各种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第三次老中医经验交流会议,着重讨论了温病卫气营血的体会和证治经验,有十六名老中医、学过中医的西医和中药研究人员在会上发了言。发言一致认为:中医温病学说的卫气营血,是包括急性传染病为主的临床病证和生理病理的理论概括,是历代医家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防治经验和学术见解。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的方针,组  相似文献   

15.
李巧兰  王焕生 《陕西中医》2002,23(7):621-622
目的 :论述脾胃的生理和病理及证候特征 ,治疗宜忌规律。方法 :用临床实践体会来说明治疗脾胃病证的用药特点。结果 :辨证使用脾胃病证的特效专药与“药对”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中医辨治脾胃病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病名 中医虽无酒精性肝病之称,但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特征,可将其归属于“酒癖”、“酒疸”、“积聚”、“胁痛”、“酒臌”、“伤酒”、“黄疸”、“黑疸”等病证之中。酒精对人体所引起的病证,历代医家各有其见解,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丰富的论述。汉氏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中指出:“心中懊侬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相似文献   

17.
黄晔 《中医药学报》1997,25(4):53-53
再论从临床探讨中医病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北京铁路总医院黄晔(100038)拙作“从临床探讨中医病证规范化的不可行性”(发表在本刊1997年第1期),已从中医本身对病证的规范、中医“病证”本身存在先天缺陷和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等三个问题论证了再对中医“...  相似文献   

18.
肝不藏魂梦象证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象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因病机千差万别,然而无论何种病因,其最终核心病机必有肝魂不入于舍的病理环节,这就是梦象的核心病机。探讨梦象的核心病机及其证治不仅有利于梦象病证中医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而且对中医神魂学说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辨证治疗也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肝的中西医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理、病证角度对中西医有关肝的认识加以比较 ,认为 :中医肝的形态学基础为实体性肝脏 ,其生理病理的某些认识也不同程度源于实体 ,实体肝脏生理、病理特点的观察可能作为认识来源之一 ,参与构筑了中医肝脏象理论。由于两者社会背景不同 ,认识视角、研究手段迥异 ,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脏器概念。通过对中西医肝脏相关性的探讨 ,提出“肝脏调节链”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精”学说与干细胞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进  徐志伟  杜少辉  陈群 《中医药学刊》2004,22(7):1198-1200
成体干细胞功能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或人的早衰现象。中医认为此为先天之精不足.临床以补肾填精法来治疗和五软五迟和早衰等病证。故今后或许可从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来研究中医学中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病证。从干细胞角度来阐述中医学“精”学说。讨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认为全能干细胞蕴藏了全部先天之精,这是精的来源。并将全能干细胞及已发现的多种成体干细胞的功能.与“精”的繁衍生殖、生长发育、生髓化血等功能相比较,认为“精”与干细胞的基本属性较相似。试图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