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新鲜程度分为新鲜组对比手术前后和随访期间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新鲜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陈旧组(P〈0.05);新鲜组术后Cobb's角平均矫正幅度大于陈旧组平均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术后ODI下降程度大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治疗新鲜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方法.方法 对2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PKP术中采用分步推注骨水泥的方法治疗椎体后壁破损36椎,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7.3±6.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椎体(13.8%)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旁渗漏2个,椎间盘渗漏2个,椎管内渗漏1个.无肺栓塞发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结论 PKP治疗椎体后壁破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采用分步推注骨水泥的方法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8kyphoplasty,PKP)和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共5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用PVP治疗256例,PKP治疗306例。统计分析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SF-36评分系统、伤椎高度及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患者获随访6。12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无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2组手术前后VAS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前与术后1周、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改善率与PV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的术后12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PKP矫正椎体高度及改善后凸畸形比PVP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组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中用明胶海绵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4-02—2016-04采用PKP治疗的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使用明胶海绵填塞骨腔。对照组纳入自2012-01—2014-01行PKP治疗的26例,术中未使用明胶海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及中重度渗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症状。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相对安全,术中使用明胶海绵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和减轻渗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治疗的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2组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程度。结果 PVP组3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2.0%;PKP组5例骨水泥渗漏,渗漏率14.7%;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中,高粘度骨水泥PVP与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缓解及预防骨水泥渗漏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王佳  周耀  竺智雄  李伟  杨方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0):872-87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采用PVP和PKP技术共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7例(107椎)。其中45例(56椎)采用PVP治疗,男20例(24椎),女25例(32椎),年龄57~89岁,平均73.8岁;42例(51椎)采用PKP治疗,男18例(23椎),女24例(28椎),年龄56~90岁,平均72.7岁。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椎体高度变化,随访椎体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 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8.2个月。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增加PKP组优于PVP组,末次随访时PKP组椎体高度丢失量较PVP组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17.6%,PVP组为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同样满意的止痛效果;PKP恢复椎体高度优于PVP,远期高度也容易丢失;骨水泥渗漏发生率PKP组低于PVP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空腔样骨折与无空腔样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其中27例伤椎呈空腔样骨折(A组),27例伤椎无空腔样骨折(B组)。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情况。根据手术前后x线片及CT,比较分析2组伤椎高度、局部Cobb角、骨水泥的注入量及渗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体高度的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1.1%和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2种类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空腔样骨折,PKP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的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2-02—2016-04诊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者50例(PKP组),行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者50例(PVP组)。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3 d、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值低于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值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程度,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更优,而高粘度PV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透视下精准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4-06—2015-12采用透视下精准局部麻醉PKP治疗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对照组纳入同期采用全身麻醉PKP治疗的40例骨折。比较2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对照组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下精准局部麻醉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但是术后椎体发生再骨折时有报道,越来越引起l临床医生的重视。目的:探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出现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而接受PKP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66例,年龄51~88岁,平均73.0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年以上,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椎体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42例)和对照组(1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椎体再骨折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平均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和术前骨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可能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7例,26例采取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为PVP组;39例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PKP组;32例采取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改良PVP组,记录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及渗漏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1周时间、手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改良PVP组的cobb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VP组(P<0.05);改良PVP组的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和PKP组(P<0.05);PVP组和PKP组渗漏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能缓减疼痛,同时可降低渗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04--2012—04收治的94例OVCF患者非随机分为手术组40例和非手术组54例。随访1年,记录患者疼痛评分、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新发椎体骨折情况。计算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前1个月手术组疼痛缓解明显好于非手术组(P〈0.05),1个月后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P〉O.05);手术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组(P〈O.01);1年后,手术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及Cobb角明显小于较非手术组(P〈0.01);2组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zardRatio=1.12,P=0.83)。结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PKP可在早期明显减轻OVCF患者的疼痛并缩短卧床时间、改善伤椎后凸畸形且并不增加新发椎体骨折风险,但对于远期疼痛改善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肿瘤35例,其中脊柱转移瘤23例,血管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术前均有顽固性背痛,无神经症状,CT及MRI提示椎体溶骨性病变。在C型臂透视下行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注射骨水泥,采用VAS评分、WHO疼痛缓解标准及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来评估疼痛缓解,日常功能恢复情况,并对病椎的高度变化进行分析,记录骨水泥外漏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1天、1月、6月,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h内疼痛缓解,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及压迫症状,复查X片见椎体内骨水泥填充良好。手术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ODD和病椎高度对应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月疼痛缓解、日常活动功能改善趋于稳定。结论:PKP能迅速缓解胸腰椎溶骨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效恢复病椎高度,并发症相对较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伟7椎)应用PKP治疗,包括单球囊单侧椎弓根入路组(21例26椎)和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17例21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及双侧入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入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大于单侧入路组(P〈0.05)。结论单侧及双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骨水泥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保守疗法治疗OVCF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椎体高度恢复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并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分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组,保守治疗组,每组选取15例患者。采用VAS、ODI评分标准和影像资料分别评估,对比分析组之间的疗效、影像资料变化,并分析椎体高度恢复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①PVP、PKP组椎体高度的恢复效果显著;②两组早期止痛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日常生活,但远期疼痛缓解效果与保守治疗组相当;③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与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疼痛的缓解无相关性;④PVP手术过程中发生了4例骨水泥渗漏、PKP组2例,术后随访发生了4例椎体再骨折。保守治疗组在卧床恢复期间出现肺部感染2例、褥疮2例。结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程度与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压缩骨折椎体中等程度压缩时疼痛值相对较高;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与疼痛的缓解无相关性。PVP与PKP手术治疗后中短期临床疗效优于保守疗法;保守疗法在经济性及安全性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不同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不同骨水泥量对伤椎段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36个椎体。将其按注入的骨水泥量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同时利用MIMICS软件对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O.3MPa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生理载荷下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 Mises应力。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症状出现,5ml组2例,7ml中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8.9月。三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水泥注入量与疼痛缓解程度无相关性。成功建立了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生理载荷0.3MPa时,骨水泥量的注入量和伤椎的刚度呈正相关。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和骨水泥的的注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伤椎的刚度和强度恢复和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牛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