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管电流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儿童胸部、腹盆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基于水当量直径(Dw)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Dw)在衡量辐射剂量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811例行CT检查患儿,其中954例胸部CT患者资料和857例腹盆部CT资料,依照管电压的不同将胸部CT患者分为80 kVp组和100 kVp组;将腹盆部CT患者分为80 kVp组、100 kVp组和120 kVp组,分别记录患儿年龄、CTDIVOL,手动测量最中间扫描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面积(AROI)及ROI内CT值(CTROI),按照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PM)报告方法计算Dw、转换因子(f)及SSDEDw。比较CTDIVOL与SSDEDw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TDIVOL、SSDEDw与管电流(mAs)、Dw间的相关性,建立CTDIVOL、SSDE<...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调查我省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我省儿童CT辐射剂量情况,从而研究儿童CT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省内5家综合性医院,5家儿童医院,通过医院CT医学影像系统随机选择五个年龄段中接受胸部CT检查的受检者,针对样本受检者剂量报告中显示数据进行统计建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5~70岁组与其他四组比较,CTDIvol和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年龄段(0~1,1~5,5~10,10~15岁组)中,两个相邻年龄段CTDIv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组与5~10岁组DLP比较,5~10岁组与10~15岁组D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儿童CT辐射防护的标准,进一步指导儿童CT检查的工作的发展。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更加细致完善儿童CT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所有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CT设备常见扫描部位的剂量参数调查,分析上海地区成人CT扫描剂量分布,为建立上海市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所有辖区(共16个区)分别选取至少1家开展CT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每家医疗机构抽取1台年度状态检测合格的CT设备开展头颅、胸部、腹部、腰椎扫描受检者进行剂量调查,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CT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剂量指标。结果 共收集1475例CT受检者扫描数据,头颅、胸部、腹部和腰椎的CTDIvol的75%位数分别为57 mGy、11 mGy、16 mGy和23 mGy;DLP的75%位数分别为862 mGy·cm、361 mGy·cm、593 mGy·cm和550 mGy·cm。结论 不同扫描部位的CTDIvol和DLP存在显著差别,相同部位扫描的CTDIvol和DLP也存在较大差异,男性DLP略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检查体位优化技术对减少肘关节外伤儿童CT检查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单侧肘关节外伤患儿CT扫描图像,根据肘关节摆放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患侧肘关节上举的优化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肘关节放置身体侧面体位。对两组CT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分别为(4.48±1.28)mGy和(7.00±1.75)mGy;DLP分别为(100.81±26.00)mGy·cm和(150.57±45.85)mGy·cm;ED分别为(1.55±0.41)mSv和(2.30±0.61)mSv;观察组图像的CTDIvol、DLP和E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12,F=14.21,F=20.61;P<0.01)。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按5分制评分进行,观察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7.8%和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P>0.05);结论:肘关节患儿CT检查中,采用将患侧关节上举的优化体位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与肺部低剂量CT(LDCT)联合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的80150mAs组、低剂量CareDose模式的2150mAs组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的20mAs组,每组72例。3组患者扫描图像由AI阅片,并由3位高级职称的放射专家双盲评判图像质量和检出符合率;对比分析3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2150mAs组图像主观评分和诊断符合率接近80150mAs组,且明显优于20mAs组。2150mAs组CTDIvol、DLP和ED均显著低于80150mAs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4.05,F=589.02,F=246.96;P<0.05)。结论:AI联合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能够显著降低COVID-19患者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且不影响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利用智能最佳管电压调制(CARE kV)技术扫描胸部时剂量优化滑块不同位置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以确定CARE kV技术扫描胸部时剂量优化滑块的最佳位置。方法:收集在医院行胸部平扫的180例成年患者,依据剂量优化滑块位置分为3档A组,7档B组,11档C组,每组60例。在图像客观评价中测量比较各组患者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CT值与噪声值(SD),以及同层肺窗空气的CT值与SD值;比较各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计算有效剂量(ED),并对图像的主观评分值进行分析。结果:3档A组,7档B组和11档C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依次为(2.55±0.82)分、(2.47±0.73)分和(1.92±0.51)分,3档A组与7档B组两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007,P<0.05);3档A组,7档B组和11档C组图像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42.7±5.4)HU、(43.9±6.3)HU和(44.6±6.7)HU,同层肺窗空气的CT值分别为(-980.0±42.6)HU...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引导定位下肺部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56例发现肺部占位需要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选择28例使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120 mAs) CT引导,28例使用低剂量扫描(120 kV,30mAs)引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比较两组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低剂量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1 ±0.33) mGy,(46.73 ±3.68) mGy·cm,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03 ±0.36) mGy,(126.41 ±4.81)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6.43%,低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2.86%,两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定位的目的。肺部低剂量引导定位穿刺活检术,在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16层螺旋CT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胸部检查中的作用,评估低剂量螺旋CT肺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300名因怀疑儿童肺炎及儿童异物的患儿行胸部CT扫描,根据儿童的年龄或者体重分成5组,每组各60名。每组受检者按照不同的扫描参数将其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5名患儿。每亚组扫描参数分别一个标准剂量组和三个低剂量组:120kV、150 mAs,120kV、50 mAs,120kV、30 mAs,120kV、15 mAs。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As的降低,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 < 0.05),以15mAs水平为最低。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在儿童胸部扫描,15mAs的更低剂量螺旋CT肺窗图像可满足 < 8岁或 < 40kg的患儿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对儿童进行胸部CT检查产生的辐射剂量及采集的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儿童重症医学科行胸部CT检查年龄3岁左右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常规定位组(采用正位定位像,常规目测腋中线定位)和辅助定位组(体厚卡尺辅助定位),每组各15例。分别采集2组患儿胸部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比较不同定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常规定位组和辅助定位组之间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80,P>0.05);客观图像质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586、0.432,P>0.05);对于辐射剂量CTDIvol、DLP、ED,辅助定位组明显小于常规定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52、6.632、6.632,P<0.001)。结论:利用体厚卡尺辅助定位进行儿童胸部CT检查,通过侧面一个定位像即可明确扫描范围,辐射剂量较常规使用正位定位像大为减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SPECT/CT检查中CT部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SymbiaT2型SPECT/CT,固定管电压130 kV,螺距2.0,分别在100 mAs、130 mAs、160 mAs、190 mAs和230 mAs的条件下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Catphan 600型和Catphan 500型CT性能检测模体,分析扫描图像,得到各个条件下CT影像质量指标。结果 CTDIvol随管电流时间积(mAs)的升高而线性升高,mAs的改变对高对比分辨力,CT值和CT值的线性指标无影响,低对比可探测能力、均匀性和噪声值指标随mAs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SPECT/CT中的CT辐射剂量随mAs的升高而升高,影像质量随着mAs的升高而提高,由于mAs对高对比分辨力无影响,在进行特定部位的扫描时可选择适当降低mAs,实现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低剂量C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常规剂量650 mA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450 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43和3.52±0.63,噪声分别为29.62±4.24和27.32±5.21,两种剂量下图像质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DLP、E分别是常规剂量的49.53%、49.53%、49.55%。结论 应用降低mA大小30%的冠脉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不差,可以大大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降低公众人群的辐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名胸部CT健康体检者,按照检查时管电压的不同将其分为120 kV组和80 kV组,每组60名。分别采用Karl 3DTM迭代算法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两组进行图像重建,两组分别获得Karl 3DTM迭代重建和FBP重建图像;比较两组图像的两种重建方法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并分析每次CT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两组辐射剂量。结果:120 kV组Karl迭代重建与FBP重建图像和80 kV组Karl迭代重建图像与FBP重建图像的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的图像噪声、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0 kV组=15.778,t=15.953,t=10.974;t120 kV组=14.274,t=12.134,t=14.249;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1)。80 kV组的平均CTDIovl和DLP值比120 kV组分别下降70.54%和72.53%。结论:在16层胸部CT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并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16cm宽体探测器CT扫描对无法配合屏气患者胸部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胸部CT检查中无法配合屏气呼吸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扫描设定观察组为16 cm宽体探测器CT扫描准直宽度256mm×0.625 mm,对照组为8 cm宽体探测器CT扫描准直宽度128mm×0.625mm,其他参数相同;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测量并计算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标准差(S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8.81±6.84)岁,平均体重为(64.46±9.86)kg,BMI、CTDIvol、DLP、ED及曝光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2.89±3.09)kg/m2、(4.61±1.00)mGy、(1471.02±345.25)mGy·cm、(20.59±4.83)mSv和(1.0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CT检查有效剂量水平,为儿童CT扫描辐射危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测量CT剂量指数,计算得到剂量长度乘积(DLP),利用DLP与有效剂量E之间的相关性、线性关系及儿童相对于成人的归一化系数,估算儿童CT检查不同扫描部位的有效剂量。结果 儿童CT扫描有效剂量已达到年自然本底辐射水平。结论 对于儿童辐射危险度的评价,有效剂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5例高度怀疑为PE患者,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普罗胺Ultravist 370)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35例)和小剂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CTPA检查模式,注射对比剂50 ml,管电压120 k V;小剂量组对比剂为30 ml,管电压为80 k V。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并对比诊断效能。结果: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均略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满足诊断需要,评分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小剂量组扫描后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t=2.175,t=2.106;P<0.05)。常规组和小剂量组诊断PE的特异度分别为92.31%和85.00%,灵敏度分别为77.78%和90.00%,准确度分别为88.57%和8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能够获得满足PE诊断基本需求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好,且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与辐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杜翔  徐小三  杨春勇  王进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3):290-292,295
目的 了解江苏省CT诊断放射剂量现状,探讨CT扫描的诊断参考水平(diagnostic reference level,DRL).方法 在江苏省7个设区市抽取13家医疗机构的13台CT扫描设备,调查设备扫描病例时剂量水平.每台CT收集头部、胸部、腹部和腰椎4个检查部位,将CT受检者分为<1、1~<5、5~<10、10~≤15、>15岁5个年龄组,每个部位每个年龄组收集不少于10个随机病例.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为研究指标,计算其P75为CT诊断参考水平推荐值.结果 共收集1460例受检者剂量数据,其中头部、胸部、腹部、腰椎CTDIvolP75分别为55、15、15、20 mGy,DIP P75分别为690、350、460、480 mGy· cm.头部、胸部、腹部、腰椎CTDIvol均值分别为45、8.9、11、20 mGy,DLP均值分别为565、246、372、346 mGy· cm,不同部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182.2,P值均<0.05);Tamhane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TDIvol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LP指标除腹部和腰椎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DIvol、DLP指标头颅扫描辐射剂量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江苏省CT剂量分布有自身特点,需根据实际建立省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剂量64排CT在低龄儿童肾脏肿瘤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GE的QA模体模仿低龄小儿体部,分别进行120 kV,50 mA、120 kV,25 mA以及120 kV,10 mA的扫描,记录三次不同扫描序列的CTDIvol及DLP。同时通过模体中线对的显示以及噪声的测量,评价相应的图像质量。结果 以10 mA剂量扫描,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20.1%,图像质量较差,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25mA剂量扫描,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50.2%,图像质量较好,与常规剂量的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25 mA)对低龄儿童肾脏肿瘤进行扫描,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能减少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应用管电流调制(CARE Dose 4D)技术,在不同条件下(80 kV与100 kV),对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5例临床疑似肺栓塞受检者随机分做2组,分别以80 kV(80 kV组,32例)和100 kV(100 kV组,33例)管电压,均使用128层CT及管电流调制技术行肺动脉成像。测量肺动脉主干至双侧亚段肺动脉的CT值,以肺动脉主干CT值的标准差代表图像噪声。记录实际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长度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录有效剂量(ED),对两组指标进行统计学t检验。使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行U检验。结果 80 kV组所测肺动脉CT值均高于100 kV组(P < 0.05)。80 kV组CTDIvol、DLP和ED均低于100 kV组(P值均< 0.001)。两组主观评分与图像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28层CT管电流调制CTPA 80 kV比100 kV更具优势,ED值更低,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上海市头颈部、胸部CT扫描频次分布及其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的25家医院为调查对象,通过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各医院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医学信息系统(HIS),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扫描参数、受检者剂量报告等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1 732 286人次的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检查在儿童受检者占75%以上,在成年人受检者则占60%以上。对于成年人受检者,颅脑CT、眼部CT和胸部CT的CTDIw的平均值分别为55.4 mGy、43.1 mGy和12.4 mGy,CTDIvol的平均值分别为56.1 mGy、47.0 mGy和10.6 mGy。颅脑CT、耳道CT和胸部CT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平均值分别为603.4 mGy·cm、241.8 mGy·cm和293.6 mGy·cm。结论 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所占比例很高,不同类型CT检查导致的剂量水平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某家医院2021年儿童CT扫描剂量水平并提出优化扫描建议.方法 选取某市某家医院儿童CT扫描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扫描部位的典型剂量值、典型扫描参数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中头颅平扫、上颌窦及胸部平扫样本量大于10,其中1岁组和5岁组头颅平扫、上颌窦两部位的kV、mA及CTDIvol值相同,胸部扫描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