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朊病毒病     
朊病毒是一类可传递的蛋白质感染颗粒,似乎仅仅由一种修饰后的蛋白PrP~(Sc)构成。PrP~(Sc)由正常细胞蛋白prp~(c)通过翻译后加工、发生构象变化而形成。牛海绵状脑病和人Creutzfeldt-Jacob病(CJD)是朊病毒引起的最著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CJD有散发性、家族性、传染性、医原性等。有证据表明牛朊病毒已传递至人类导致新的变异性CJD。针对朊病毒病独持的致病机制可得出若干防冶策略。  相似文献   

2.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朊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c(cellular PrP)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Sc(scrapie PrP)是至关重要的.目前,PrPSc转化增殖及致病机理仍不清楚.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研究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PrPC转化成PrPSc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病毒蛋白有两种形式,即PrPc和PrSc.PrPc是正常的细胞蛋白;而PrPSc是PrPc的异构体,具有致病性.大量的证据表明朊病毒是由PrPc错误折叠从而转变成PrPSc的,朊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与PrPc转变成PrPSc密切相关,朊病毒病属于蛋白质构象病.本文将着重叙述PrPc转化成PrPSc的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又称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病死率100%。人类对朊病毒病的认识始于1730年发生在绵羊的羊瘙痒病(Scrapie),目前已经在人类以及20余种动物中发现有朊病毒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海绵样的变性,伴有神经元的丢失和胶质细胞的增生。其感染因子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prion)。人类朊病毒病又称克雅病(Creutzfeldt-Jacobdisease,CJD),具有…  相似文献   

5.
克-雅病(Creutzfeldt-Jackob disease,CJD),又称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ubacut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SSE),是由一种朊病毒(prions)感染引起的,以大脑皮层、基底节、小脑和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脱失和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呈海绵状变化的朊病毒病[1].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类似于PCR的蛋白质扩增方法-蛋白错误折叠循环扩增技术(PMCA),用于朊病毒病脑组织中PrPSc的检测。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羊瘙痒因子263K毒株原液与正常仓鼠脑组织匀浆混合,经反复孵育/超声,共10~15个循环。WesternBlot检测扩增产物中蛋白酶K抗性PrPSc信号。结果在本研究试验体系下,263K毒株可以利用仓鼠脑组织为基质在体外迅速复制。所建立的PrPSc-PMCA技术可检测到10-5稀释的毒株原液中的PrPSc。与常规的脑组织免疫印记方法相比,敏感度提高了105~106倍。研究还显示PrPSc还可利用小脑和脑干为基质进行体外扩增复制。结论成功建立了PrPSc-PMCA技术,为朊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和朊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朊病毒病实验动物脑组织检测样本库,检测其在特定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用于动物和人朊病毒病诊断技术的评估和考核.方法 选用30只经颅内注射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仓鼠和30只正常仓鼠,每只分别制备10%、1%和0.5%3种浓度的脑组织匀浆,分装冷冻保存.以Western Blot方法 确定脑组织匀浆中PrPSc的存在情况,并分别在建库半年和3年检测PrPSc的稳定性.结果 30只感染仓鼠10%脑组织匀浆全部可检出PrPSc,1%脑组织匀浆有26份为PrPSc阳性,0.5%脑组织匀浆有19份为PrPSc阳性.半年及3年后复检,PrPSc阳性检出率基本不变.所有正常仓鼠脑匀浆均为PrPSc阴性.结论 建立了稳定性良好的含有90份PrPSc阳性标本和90份PrPSc阴性样本的朊病毒病实验动物脑组织检测样本库.  相似文献   

8.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C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Sc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C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一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C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C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r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病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致死性退行性脑病,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朊病毒病的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合成肽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黏膜免疫疫苗等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现有的免疫策略仅能部分克服免疫耐受,诱导较低或中等滴度的抗体,对PrPSc感染动物模型只能提供部分保护,Prion疫苗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朊病毒病是一组蛋白质折叠异常的蛋白质构象病,由正常朊蛋白PrPC转化为具蛋白酶抗性的异常朊蛋白PrPSc并在中枢神经系统聚集引起.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神经元的丢失,脑组织的海绵样变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目前认为其神经元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凋亡及自噬等,而神经元的凋亡涉及多种因素及途径,机制较为复杂.对神经元凋亡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encephalopathies,TSE)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病死率,目前已经在人类以及20余种动物中发现有自然发生或感染的TSE。人类的TSE,包括克-雅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GSS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syndrome,GSS)、库鲁病(Kuru)及变异型CJD(variant CJD,vCJD)。其感染因子目前认为是一种不含有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粒子-朊病毒(prion),因此此类…  相似文献   

12.
摘要 遗传性朊病毒病由编码PrP蛋白的PRNP基因突变引起,其中八肽重复区的插入或缺失突变与家族性克雅氏病(fCJD)、GSS综合症相关。PRNP基因八肽重复突变的细胞生物学、转基因动物研究对揭示遗传性朊病毒病发病机制,进而揭示朊病毒病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朊病毒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系列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很大.本文就朊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朊病毒病治疗的前景做一综述,并简介朊病毒的感染和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遗传性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额中回皮质差异表达蛋白以探究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方法 对我国经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的3例遗传性朊病毒病尸检脑组织额中回皮质,以3例同年龄组的心脏猝死且无神经系统病变的尸检脑组织为对照,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应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蛋白电泳、MALDI-TOF/MS串联质谱仪进行差异蛋白质谱分析.Mascot search results软件进行搜库,确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表达上调的蛋白有: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泛素(Ubiquitin);兰尼碱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RyR2);肌动蛋白结合蛋白(Profilin-2,PFN2);Rab相互作用溶酶体蛋白样蛋白-1(Rab-interacting lysomes protein-like protein 1,RILPL-1);髓鞘碱性蛋白异构体4(Isoform 4 of myelin basic protein);表达下调的蛋白是血色素β亚单位(Hemoglobin subunit beta).结论 结合文献分析其中泛素、Gal-1、RyR、PFN2和RILPL-1可能与遗传性朊病毒病发病机制关系更为密切.Gal-1可能在朊病毒病中发挥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RyR2与记忆及肌阵挛有关;泛素、RILP-1与错误折叠蛋白质清除有关;PFN2可能与神经变性病的轴浆运输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rP蛋白与GFAP蛋白是否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PrP蛋白多肽链中与GFAP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方法制备仓鼠脑组织匀浆上清,通过原核表达系统以及体外翻译系统表达了全长的小鼠GFAP蛋白、人PrP蛋白以及各种缺失突变体,利用Pull-down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rP与GFAP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不仅重组的GFAP与PrP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脑组织中的GFAP与PrPC及PrPSc也发生相互作用。PrP与GFAP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PrP的C端第91至231位氨基酸。结论PrP及其缺失突变体与GFAP在体外能够发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示GFAP可能参与朊蛋白的正常生理功能或者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朊病毒是一类能造成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损害的致死性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具有传染性,部分病例还具有家族遗传性。该疾病表现为海绵样脑病,如羊痒病、疯牛病、震颤病、克-雅氏病等。由于朊病毒病在人类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同,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病理性基因及相关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朊病毒病的发生是由于细胞正常朊蛋白PrPC转变成了异常构象的PrPSc形式.PrPC 的生理学功能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铜离子代谢、脂质摄取以及细胞信号传递有关.PrPC可以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而活化Fyn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从而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转导;可以作为受体与PrPC键合多肽结合后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以及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而活化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8.
以原核细胞表达的人PrP蛋白为抗原制备抗人朊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制备针对朊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方法 以初步纯化的原核细胞表达的GST-PrP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朊蛋白特异的抗体。结果 以GST-PrP-s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家兔血清中的朊病毒抗体效价最高可达至128000。Western bolt检测显示所制备的抗体不仅可以与体外表达的全长及不同C-末端缺失的人朊蛋白反应,而且能够识别人,鼠脑组织中内源性朊蛋白。结论 利用G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雅氏病(CJD)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治能力。方法收集广州市报告的CJD患者共6例,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检查,14-3-3蛋白及PRNP基因检测。结果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进行性痴呆(2例)和椎体外系症状(2例)为主。病例均无痴呆类疾病家族史和手术、脑垂体生长激素使用史。MRI检查显示,无特异性异常信号。脑电图检查结果,均出现弥漫性慢波,4例出现特征性的周期性三相波。3例14-3-3蛋白阳性,而PRNP基因序列分析均为无突变型。1例进行脑组织活检,蛋白酶K抗性朊蛋白(PK抗性PrP)阳性。结论 CJD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脑脊液14-3-3蛋白检测和持续动态的脑电图检查可能是CJD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朊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 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及其同事,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而提出朊病毒 (prion)的概念, 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 (proteinaceousinfectiousparticles), 并将其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protein), 简称为PrP。正常PrP(PrPc)转变为致病PrP(PrPSc),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又叫做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transmissiblespongiforencephalopathies, TSEs)。Prion概念的提出不仅提供了一个疾病既能传染又能遗传的假设, 而且解释了至今未明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部分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