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上进行分子扩散测量,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份,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功能性成像。1986年Libenhan将DWI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对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已经近20年。最早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的研究,现已成为脑卒中检查的一种常规序列。随着磁共振硬件、软件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扩散是指分子的随机侧向运动,即布朗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唯一能无创性检测活体分子扩散过程的方法。该方法临床应用近20年,由最初应用于神经系统已发展到全身多系统的检查和应用研究。本文重点综述肝脏疾病的DWI、SENSE和DTI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十多年,MR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已经从实验领域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并且已经从最初的脑卒中早期诊断领域逐渐扩展到白质病变、肿瘤甚至其他系统、器官的疾病研究中。但是,在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技术难题,例如图像质量、回波时间过长、伪影等等。目前,伴随着多种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进步,DWI技术也不断进步,不但在成像速度、质量、伪影矫正等方面都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而且,在张量成像、对生物内部生理变化的反映上都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DWI技术中存在主要问题及目前针对这些问题所出现的相关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评估活体内水分子扩散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无创检查技术,早期主要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DTI可以定量分析肌纤维的细微变化,可视化纤维结构,起到早期诊断、监测肌病进展、改善预后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骨骼肌的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学研究。目前,下肢、前臂、舌、足部肌肉、眼肌和骨盆肌肉等均成功进行了DTI研究。随着DTI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提高,DTI在下肢病变中的研究逐步增多,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1.5T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子宫肌瘤HIFU术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一次性HIFU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及术后0.5个小时、24个小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成像检测,应用加权成像技术观察患者在术前及术后MRI、DWI、ADC数值的变化。结果:对本组50例患者的子宫肌瘤进行增强扫描的结果显示没有灌注区,DWI数值在序列上的信号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子宫肌瘤的消融区在术后0.5个小时后ADC的平均数值低于术前ADC的平均数值,在术后24个小时后进行复查,发现患者子宫肌瘤的消融靶区ADC的平均数值回升。结论:DWI信号和ADC数值的变化可作为应用HIFU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 DWI)是磁共振功能成像之一,是在分子布朗运动基础上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通过间接获取的微观病理组织学信息,无创地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检查技术。 DWI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的超早期诊断价值已得到公认[1,2],但是早期的DWI成像时间长,对呼吸运动、肠蠕动等高度敏感,故在上腹部的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MR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回波平面技术( EPI )的不断成熟,DWI的应用逐步延伸到颅脑以外的人体器官, DWI在腹部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在腹部脏器应用的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3,4]。目前己采用了多种技术克服上述不足,包括屏气技术、自由呼吸、呼吸及心电门控、快速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和并行采集技术等,使DWI在腹部的检查中趋于成熟。本文就近年来DWI用于胰腺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7.
能谱CT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谱CT成像作为CT成像领域的一项崭新技术,已经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着重阐述能谱CT成像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MRI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价值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近些年,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临床医师越来越意识到MRI新技术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阐述了DTI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然后重点总结了国内外DTI技术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风、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发育障碍、神经精神障碍、运动障碍和神经遗传发育障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对未来DTI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 《医学综述》2008,14(8):1259-1261
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用于评估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扩散,应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可以特异性地评估白质纤维,主要用于对影响脑白质尤其是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疾病的诊断。在常规磁共振成像显示正常时,通过分析FA图即可发现白质损伤早期的细微病理改变。在诊断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感染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肿瘤鉴别和治疗后随访有辅助作用并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文章对DTI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相控阵线圈应用改良敏感编码技术消除直肠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伪影及提高图像对比的能力,探讨mSENSE技术对表现扩散系数值测量的影响。方法 20例直肠癌患者MRI检查入组研究,行自旋回波一平面回波(SE-EPI)DWI,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0、400、800s/mm^2。根据mSENSE的有无来设计两组序列,分别为DWI组和mSENSE-DWI组。比较两组序列所得图像的质量,评价mSENSE技术对直肠癌癌肿ADC值测量的影响。结果 20例直肠癌癌肿在DWI及mSENSE-DWI上均显示为相对高信号。DWI序列15例可见伪影,平均伪影分级评分1.85,3例由于明显伪影干扰或图像变形无法进行ADC值测量;mSENSE-DWI序列5例可见伪影,平均伪影分级评分1.28,均未干扰ADC值测量。结合mSENSE后,图像信噪比(SNR)减低(P〈0.05),对比噪声比(CNR)增高(P〈0.05)。DWI与mSENSE-DWI组测得癌肿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在直肠癌DWI中应用mSENSE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同时病灶ADC值测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megnetic resonanceimage,MRI)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重要的临床诊断成像方法,通过MRI技术还可以进行结构、功能及分子的研究。近年来,由于高科技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硬件和高级临床应用软件不断创新,促使磁共振成像技术迅速发展,一直困扰临床诊断的技术难题如伪影、心血管成像、功能与分子成像及MR介入等也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些都归结为MRI技术的较大突破。这些技术多集中在超导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并行采集技术及网络化等方面,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MRI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和灌注加权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肾脏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MRI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影像检查中[1-3]。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推荐乳腺MRI应用于筛选病例、评价疾病程度以及临床治疗评估。常规乳腺MRI主要通过T2加权序列(T2-weighted imaging,T2WI)病灶信号强度以及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诊断[4]。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种影像技术成为鉴别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方法。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癌早期定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RI包括常规MRI和功能MRI,与常规MRI相比,功能MRI从单一解剖学的研究发展到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可弥补单独应用常规序列的不足。尤其是MRI扩散加权成像,不仅能反映前列腺癌组织水分子弥散特性,而且可以定量分析其内部微观结构,从而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SE序列T1加权、T2加权及FLAIR序列和DWI序列扫描,比较其在显示脑梗死病灶中的差异。结果:73例患者MRI扫描DWI均明确诊断,CT仅诊断23例。结论:MRI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脑梗死诊断的首选方法,DWI序列是急性脑梗死诊断与鉴别中最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乳腺肿瘤性质的鉴别对临床的手术与治疗非常有意义。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着快速的发展,已经用于脑肿瘤、甲状腺肿瘤、肾上腺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本文分析41例常见乳腺肿瘤的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DWI和MRA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影像学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2例,均行DWI检查,其中30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根据行MR检查距发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成6h内,6~24h,24~48h,48—72h4组。选取病灶中心和健侧相应部位5X5像素大小区域为各自的感兴趣区,测定各自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描述DWI上病灶与MRA血管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均在DWI上显示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的病灶。病灶在DWI上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病灶侧的ADC值均低于健侧(P〈0.01)。30例MRA中,21例(70.0%)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12例大面积病灶的血管病变阳性率为100%。DWI在前后循环上显示病灶解剖定位均与MRA上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MRA能很好的显示颅内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DWI所显示病灶与MRA上血管异常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body magnetic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筛查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健康体检者和5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及WBDWI等影像学资料、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综合组织病理学结果。计算WB-DWI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测量所有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在10例健康体检者WB-DWI图像上,脑实质、涎腺、椎间盘、脊髓、脾脏、肾脏、前列腺、睾丸、子宫、卵巢及淋巴结等脏器呈高信号,其余脏器及骨骼呈等低信号,同时检出良性病灶7处。在55例肿瘤患者中WB-DWI检出原发灶35处、转移灶109处,共144处,所有恶性病灶呈高信号、其ADC值与病灶所在组织正常区域比较明显降低、降低幅度>50%,同时检出良性病灶23例37处。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66.7%。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低于良性肿瘤平均ADC值(t=19.12,P<0.05)。结论 WB-DWI具备了探测恶性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是适合临床有效筛查肿瘤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螺旋桨采集技术扩散加权成像(PROPELLER DUO DWI)+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直肠癌患者65例,均进行MRI及DWI扫描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MRI与常规MRI+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及准确率。结果65例直肠癌患者常规MRI诊断T1~T2期33例,T3期22例,T4期10例。MRI+PROPELLER DUO DWI诊断T1~T2期37例,T3期21例,T4期7例。MRI+PROPELLER DUO DWI诊断总准确率为92.3%(60/65),高于MRI[80.0%(52/65,P<0.05)]。结论与MRI常规序列比较,PROPELLER DUODWI技术+常规MRI在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中准确率更高,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杨晓玲 《重庆医学》2022,(7):1220-1223,1229
鼻咽癌(NPC)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临床症状多为头痛及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就诊时已多为中晚期,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临床治疗预后带来了困扰.磁共振的形态学成像与功能性成像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其中扩散峰度成像(DKI)是1种建立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基础上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