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03-604
目的观察不同干燥方法对消毒后备用湿化瓶存放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消毒后的备用湿化瓶68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消毒机烘干干燥,对照组采用自然晾干干燥。分析与比较两组湿化瓶的存放时间。结果两组湿化瓶的细菌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污染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湿化瓶比对照组可以多保存1天。两组湿化瓶7天内的细菌污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晾干比较,采用消毒机烘干备用湿化瓶可缩短干燥时间,对消毒后备用湿化瓶存放时间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氧气湿化瓶作为临床患者吸氧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也成为治疗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氧气湿化瓶的污染又是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做好湿化瓶消毒和保存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为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消毒后的干燥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氧气湿化瓶是输氧装置的一部分,是一个易带菌的感染源.其有效地消毒处理操作流程,目前尚未规范.我院自2010年1月全院氧气湿化瓶采取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其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现总结报道如下. 1医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省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34个护理单元.年输氧>4万次,日氧气湿化瓶处理量>130个.消毒供应中心已通过省卫生厅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项标准组织的评审验收. 2消毒方法与效果监测 2.1消毒方法 方法(1)消毒:使用后的湿化瓶放入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500 mg/L浸泡容器中浸泡30min;清洗:消毒后滤出消毒液漂洗;晾干:清洗后的湿化瓶甩干倒立,自然晾干;组装:密闭保存,注明消毒时间.(2)分类:将有水垢、污渍的湿化瓶捻出;去污:将捻出的湿化瓶用鲁沃夫水垢去除剂去污;漂洗:将所有需清洗的湿化瓶用专用篮筐盛装,在含有酶剂的清洗池中漂洗,再在冷热水清洗池中去酶;消毒:放入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500 mg/L浸泡容器中浸泡30min;终末漂洗:消毒后滤出消毒液,用纯净水漂洗至去除消毒液为止;干燥:滤出水分,连同篮筐一起将湿化瓶倒立于干燥柜内,进行干燥,温度≥75℃,时间≥30 min;组装:用塑料自封袋组装,封闭封口,粘贴消毒标签,内容包括名称、责任人、消毒日期、失效日期.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最有效的消毒、保存方法 ,减少湿化瓶的污染。方法 设常规组、观察组氧气湿化瓶各 10 3件 ,常规组用 0 .1%消毒灵 (含有效氯 4 0 0mg/L)浸泡 30min ,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均匀冲洗晾干后安装在氧气瓶上备用。观察组用 0 .1%消毒灵浸泡 30min ,再用 95 %的酒精干燥处理后安装在氧气瓶上备用。二组均在消毒处理后 1,3,5 ,7d分别采样培养 ,比较污染程度。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常规组污染率明显增加 ,观察组污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常规组、观察组保存 7d的污染率分别是 5 2 .2 8%和 9.71% ,两组比较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氧气湿化瓶在常规消毒处理后加用 95 %的酒精进行干燥处理 ,能提高消毒效果 ,延长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后氧气湿化瓶的储存时间进行研究,以降低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清洗消毒后单独包装的氧气湿化瓶共400套,分别在高温霉雨季节(5~9月份)和低温干燥季节(11~3月份)进行保存,各200套,将消毒后的湿化瓶及内芯每隔5d用棉签涂擦法随机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温潮湿季节消毒后的湿化瓶在室温下存放100d,合格率为100.0%,第105天检出大肠埃希菌不合格;低温干燥季节消毒后的湿化瓶在室温下存放150d,合格率为100.0%,第155天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合格。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根据季节发放氧气湿化瓶注明失效日期,减少科室因盲目重复消毒而增加工作量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6.
氧气湿化瓶两种放置方法细菌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临床上较常用的氧气湿化瓶两种放置方法进行细菌学监测比较 ,为临床氧气湿化瓶的保存提供科学、可靠方法。1 材料与方法将氧气湿化瓶中残留液体倒出 ,彻底清洗 ,浸入 1∶ 40 0神消康消毒液中 10 m in,捞出后 ,将无菌注射用水倒入湿化瓶内 1/ 2量 ,轻轻摇动 ,反复冲洗 3次 ,将湿化瓶口向下倒立于漏网中 ,自然干燥。将已干燥的湿化瓶随机分为 A组 (开口放置法 ) ,湿化瓶内壁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为 B组 (封闭放置法 )。分别于湿化瓶自然干燥即刻、第 1天~第 8天 ,采样进行细菌培养。2 结 果除 A组第 4号在第 8天细菌计数超过标准外 ,其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为临床使用方便与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因其保存不合理造成的医院污染及对患者的感染。方法:在医院临床科室中选取68个氧气湿化瓶和68根呼吸机螺纹管,并随机均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湿化瓶与螺纹管在病区含氯消毒机浸泡消毒后自然晾干备用,B组统一收回供应室,清洗消毒后,氧气吹干,并用清洁透明塑料袋包装。观察并对比两组消毒效果、细菌种类及其存活情况。结果:B组消毒效果显著,细菌种类和细菌存活总数均低于A组,比A组消毒湿化瓶多保存1d,方便临床使用与质量控制保障。结论: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因保存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该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均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其瓶内壁上总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尤其是在寒区边疆,水质比较硬这个现象会更加突出.以往的消毒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除净,通过用35~45 ℃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收到很好的效果,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为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提供安全的产品。方法全院各科室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分别采用手工清洗消毒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两种方法,手工清洗组选取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采用手工清洗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再用纯水冲洗12min;机器清洗组选取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清洗消毒,调查两组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清洁度,两组分别随机选取20件湿化瓶及管芯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机器清洗组调查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合格595件,清洁度合格率为99.17%,手工清洗组调查600件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合格561件,清洁度合格率为9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集中处理氧气湿化瓶的效果优于手工清洗消毒方法,能确保清洗消毒效果,有利于医院感染控制,有利于员工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护理中,氧气湿化瓶是吸氧必备的医疗器材,如不采用有效的清洗消毒措施,将会成为医院感染又一传播途径.因此,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清洗、消毒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十分重要.随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实施,我科对全院氧气湿化瓶采用集中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无毒、高效、低费用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清洗氧气湿化瓶;将含氯消毒液作为对照组,与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作为试验组进行对比,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湿化瓶5 min以及含氯消毒液30 min进行细菌检测对比,测量有效氯及pH值。结果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氧气湿化瓶表面自然菌灭菌率为99.84%,瓶内灭菌率为98.90%;含氯消毒液组消毒氧气湿化瓶表面自然菌灭菌率100.00%,瓶内灭菌率为98.96%;有效氯及pH值两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电位水能快速杀灭微生物且对临床氧气湿化瓶进行消毒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两种消毒方法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后的存放时效,探寻最佳的消毒方法。方法2012年3-8月,以科室为单位抽取某院临床病区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及通气滤芯250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洗处理后的湿化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5件,5件为一组。对照组: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84”消毒剂消毒;实验组: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比较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第7-30天的细菌培养情况和保存效期。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湿化瓶经清洗-消毒-烘干处理后,均外观清亮、无水迹。实验组无残余氯味,而对照组浸泡后的湿化瓶残余有氯味。两组样本消毒后第1天、第7-12天采样,细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00%;第13-30天,对照组和实验组送检合格率分别为31.11%(28/90)、43.33%(3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90)。结论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氧气湿化瓶均能达到消毒效果,并可存放12 d,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氧气湿化瓶具有消毒效果好、快速、安全、无毒和低成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氧气湿化瓶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方法采集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中、后各部位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同时对湿化水、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检查. 结果 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各部位、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未检到患者感染细菌,患者使用后40%的氧气湿化瓶的内芯、内壁、出气口及管道检到与患者痰液培养结果相同的致病菌. 结论氧气湿化瓶易被患者污染,其内芯是导致医院感染的最危险因素,应对其各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娟 《医疗装备》2010,23(8):93-93
氧气湿化瓶中的通气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清洁、消毒。由于通气管为塑料制品,反复拆装、浸泡或长期闲置后容易出现老化、变性、损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我科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接头代替氧气湿化瓶中的通气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氧气湿化瓶细菌学检测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红丽 《现代医院》2004,4(6):31-32
目的 为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 ,将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降至最低。方法 对全院临床各病区的氧气湿化瓶进行定期细菌学监测 ,制定有效消毒方法并进行消毒效果追踪。结果 通过采用新制定的消毒方法 ,能有效控制氧气湿化瓶污染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制定氧气湿化瓶的消毒规范和加强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体式氧气湿化瓶和复用式氧气湿化瓶成本效益,以保证医疗质量安全,降低消毒成本。方法:于2022年11月~2023年10月期间,选择上海市黄浦区肿瘤防治院等三家医院住院吸氧患者120例,其中使用复用式和一体式氧气湿化瓶患者各60例;选择同期门诊吸氧患者120例,其中使用复用式和一体式湿化氧气瓶患者各60例。采用估时作业成本法,对比分析使用两种氧气湿化瓶的耗材、消毒等经济成本和护理人力成本,并调查护理人员使用不同氧气湿化瓶的满意度。结果:持续吸氧超过2天的住院患者使用一体式氧气湿化瓶的成本低于复用式氧气湿化瓶;门诊患者使用复用式氧气湿化瓶的成本低于一体式氧气湿化瓶;护理人员对使用一体式氧气湿化瓶的满意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需要持续性吸氧的住院患者使用一体式氧气湿化瓶的成本效益优于复用式氧气湿化瓶,对降低医院医疗成本、减少患者及医保费用支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消毒管理。方法:对我院干部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制定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效果跟踪调查,结果:干部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率达76%,通过使用新的消毒方法,完全可以控制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结论:加强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是杜绝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进行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1000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件,研究组应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病房分散消毒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保存后第1、7、14、21、28天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两组在消毒后第1天湿化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研究组随后持续4次监测合格率均为100%,其余7、14、21、28 d细菌监测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可显著提升清洗、消毒质量,延长无菌保存时间,有助于降低吸氧治疗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氧气湿化瓶及导管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起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是各种直接接触患者的器具物体表面染菌 ,对此我们进行专门调查。1 资 料1997~ 1998年 ,对内外科病区及急诊室所用的氧气湿化瓶内壁及内导管消毒后进行细菌及微生物本底抽查 ,采集标本 5 0份 ,做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2 结 果5 0份中出现部分细菌含量超标或生长致病菌有 2 4份 ,实际合格率 5 2 %。经抽查培养 ,铜绿假单胞菌为 2 4% ,占首位 ,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 16 % ,其他菌属占 8%。3  讨 论我们对氧气湿化瓶内壁及内导管采取有效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并确立督促监测 ,明确规定氧气湿化瓶内壁及内导…  相似文献   

20.
我院氧气湿化瓶在2011年6月之前由各科室自行消毒处理,存在使用后清洗消毒不彻底、保存期短、存放过程中被污染等问题.为了保证氧气湿化瓶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减少氧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从2011年6月开始对氧气湿化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