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成药》2016,(1)
黄芩为临床常用的清热燥湿药,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氢黄酮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心血管系统保护、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近年来报道的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及药理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范围广,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菌消炎等作用明显,研究前景广阔。参考文献10篇。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降血压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以C6-C3-C6的方式构成的三环天然有机化合物,多以甙类形式存在,主要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异黄酮、查耳酮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基本母核的衍生物,常见取代基有-OH基、-OCH3基以及萜类侧链。在植物体内黄酮类化合物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自从降压药芦丁发现以来,人们逐渐重视它在药物中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已发现其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抗肿瘤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  相似文献   

5.
异戊烯基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个分支,特点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上存在异戊烯基侧链。根据异戊烯基结合位点、数量及结构类型,异戊烯基黄酮分为:3号位异戊烯基黄酮,5号位异戊烯基黄酮,6号位异戊烯基黄酮,8号位异戊烯基黄酮、多侧链异戊烯基黄酮、吡喃环异戊烯基黄酮和薰衣草基异戊烯基黄酮7种。异戊烯基黄酮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促进干细胞分化、抗炎和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改善代谢性疾病、改善骨质疏松、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衰老及生殖作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疗效。异戊烯基黄酮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因此,异戊烯基黄酮的构效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功能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作者主要介绍了太极运动的技术特点与运动方法 ,以及太极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人体机能改善的作用 ,并论述了太极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总黄酮近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总结银杏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 5年来有关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报道的资料。结果 :发现近几年研究报道银杏叶生物黄酮不但有扩血管作用 ,还有抗炎、镇痛、抗衰老、降血脂、调节生物转化、调节基因代谢、抗肿瘤、抗白血病、调节内分泌等功能。结论 :银杏叶黄酮对于人类的卫生保健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8,自引:4,他引:174  
目的:综述黄酮化合物对心脑缺血损伤、肝损伤、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其镇痛,抗自由基和抗肿瘤等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40余篇,分析综合。结果:黄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植物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结论:黄酮化合物作为新药开发的资源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媛  张东明  庾石山 《中药材》2003,26(11):833-838
本文对山黄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总结,主要是三萜、甾体、黄酮、香豆素、苯酚类、长链脂肪族、环烯醚萜等化合物。并综述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抗氧化、抗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解痉、治疗皮肤老化和毒性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楂免疫和保健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楂的活性成分和养生作用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山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收集国内外近几年内关于山楂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简要概述。结果山楂能够消食健脾、行气散瘀,降血脂、活血化瘀、止痛、保护肝脏、缓解疲劳、抗菌、抗氧化等。结论山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山楂中的黄酮、山楂果胶、谷甾醇成分具有降血脂功效。深入研究山楂活性成分,对推动中医药服务于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蜂胶的药用价值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蜂胶是自然界中珍贵稀有的能改变生命状态的天然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都能产生广泛的作用与有益的影响,是自然界中极佳的药物。蜂胶是蜜蜂从胶源植物新生枝、腋芽处或花蕾处采集的树脂类物质,掺入其上...  相似文献   

12.
丹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丹参(Slvia miltiorhiza Bge)及其制剂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止痛等功效,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毛子草化学成分及其促PC-12细胞的分化作用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毛子草的化学成分及其促PC-12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采用PC-12细胞株模型对毛子草不同提取部位及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促分化作用研究。结果:从毛子草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车前醚苷(Ⅰ),5-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Ⅱ),4′,5-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Ⅲ),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Ⅳ),5-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Ⅴ)。结论:化合物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表明毛子草正丁醇溶解部位和化合物I对PC-12细胞均具有一定的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药款冬花用药历史悠久,药典古籍多有收载,功效以润肺止咳、化痰平喘为主。综述近年来款冬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对款冬花中黄酮、萜类、生物碱、酚酸及挥发油等活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方法以及新发现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款冬花在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以及抗炎、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款冬花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均有作用。本文主要对吴茱萸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多酚类物质潜在药理活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已成为当今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对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肿瘤、抗炎、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脑及神经系统、预防肥胖和糖尿病、预防微生物所致疾病等药理活性的靶点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迷迭香酸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羟基化合物,是迷迭香、紫苏、丹参等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过敏、抗光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肺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迷迭香酸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领域有了众多新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MEDLINE数据库检索,着重介绍了肿瘤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巧玲  贾绍华 《中草药》2009,40(Z1):40-42
川陈皮素是一种黄酮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在体外试验中,川陈皮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国内外关于川陈皮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H22、SMMC-7721、A549等细胞为代表,全面而又系统的阐述了川陈皮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为川陈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及其制剂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群等数据库检索并查阅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有关丹参及其制剂的原始文献数据,并对丹参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丹参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遍及人体各个系统,尤其在心血管系统甚多,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丹参及其制剂的广泛应用而日趋增多,具体表现为变态反应、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等,其中变态反应发生的比例最高,但没有罕见的不良反应报告。结论丹参及其制剂的作用机制日益成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稳态而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进一步研究开发丹参及其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20.
藻酸双酯钠能引起过敏反应如脱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与药物剂量、滴速、血药浓度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