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实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20例肝部分切除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4d胃肠减压液量、5~7d日均进食量、并发症、腹泻和腹胀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术后5~7d日均进食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胃肠减压液量、腹泻、腹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将胃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组58例,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含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3天切口疼痛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结论胃癌术后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及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空肠造口传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为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EORTC QLQ-C30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整体健康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观察组在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疲劳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但在恶心呕吐和疼痛比分上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ORTC-QLQ STO22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在反流、进食受限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待术后肠蠕动正常开始正常进食,即普通的肠外营养。比较2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胃癌患者的身体恢复,能更好地增加营养支持,可降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5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2组术后营养状况,包括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48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标准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平均饮食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营养支持方式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饮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肠内营养支持作为临床手术后安全、简单、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择9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后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术后营养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术期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依照氮以及能量摄入情况,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开展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围术期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分析相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2 d的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和本组术前相比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8%,观察组为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围术期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病患康复速率,且有助于降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50例大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肠内营养组患者分次口服肠内营养佳维体500ml,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身体的营养情况(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总白蛋白)和炎症反应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IL-6)状况。结果术后第5d肠内营养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与总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d和第5d的TNF-α、CRP、IL-6的含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口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尤翠侠 《淮海医药》2014,(6):607-608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2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发生;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和住院时间、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外源性补充白蛋白恢复胃肠术后胃肠功能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11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常规肠外营养,实验组加入白蛋白,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6例,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5±1.7)d,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4±1.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3±3.1)d。对照组术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10例,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3.5±1.4)d,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8±2.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6±4.3)d。两组患者除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外,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问、平均肛门排气时问、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外营养补充白蛋白有助于恢复胃肠术后胃肠功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开放式胃肠减压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开放式胃肠减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7.2±2.6d,腹胀消失时间为4.3±1.7d,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为4.2±2.1d,腹痛消失时间为4.8±3.3d,胃肠减压引流量为757.6±30.8ml/d。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11.9±3.2d,腹胀消失时间为7.9±2.8d,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为3.7±2.0d,腹痛消失时间为5.7±3.0d,胃肠减压引流量为1279.4±45.9ml/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给予开放式胃肠减压,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同时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和刺激,便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中,可推广应用开放式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8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营养组108例,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起始处,术后24 h予以肠内营养,维持7~10 d,患者能较正常进食糊食或半流质后停止;对照组78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营养治疗,胃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后第8日测量患者体质量,检测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组为(48±4)h明显少于对照组(72±6)h(t=2.236,P<0.05);营养组术后在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体质量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轻(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其临床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为43例,观察组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参考组术后早期采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营养,避免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91-19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然后将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机体状态恢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及24~36h的肛门排气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第7及14天的营养与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快速促进患者的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护理前、护理30 d后营养生化指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营养生化指标中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空肠营养管注入四磨汤对贲门癌术后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贲门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除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给与四磨汤注入,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生化指标等项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饮食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空肠营养管注入四磨汤有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94例胃癌患者,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REN)组.E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REN组在肛门排气后给予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9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免疫指标监测,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短;术后9d营养指标、免疫指标EEN组均较REN组改善明显.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