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在肥厚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磷酸化与降解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及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SPF级动物房进行。取4周龄BALB/c雌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模型组小鼠转染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CTnIArg146Trp突变基因。饲养至20周龄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模型组小鼠室间隔肥厚,断颈处死两组小鼠后,称取小鼠心脏质量(湿),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病理学检查,小鼠心肌组织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肌钙蛋白I的磷酸化及降解表达,GAPDH作为内参半定量。结果:1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小鼠心脏明显增大,心脏质量(湿)/体质量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质血管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均正常(P>0.05)。②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用抗EGFP单克隆抗体在Mr55000,24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及其降解片断表达。③模型组在Mr55000,30000,28000分别检测到磷酸化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30000见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模型组内源性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18±0.15,0.97±0.15,P<0.05)。④去磷酸化抗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在Mr55000,28000,检测到去磷酸化突变肌钙蛋白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未见去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用针对不同位点的抗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3E3,2I-14,8I-7,MF4分别在Mr55000,30000,28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30000,见肌钙蛋白I表达,未见降解片断。结论:AdcCTnIArg146Trp-EGFP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成功转染心肌组织并有明显表达及降解片断出现,小鼠心脏呈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小鼠内源性肌钙蛋白I磷酸化表达增强、降解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的改变可能有关,但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及确切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在肥厚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中的磷酸化与降解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及南京医科大学动物中心SPF级动物房进行。取4周龄BALB/c雌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正常对照组6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模型组小鼠转染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CTnIArg146Trp突变基因。饲养至20周龄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模型组小鼠室间隔肥厚,断颈处死两组小鼠后,称取小鼠心脏质量(湿),心尖部心肌组织光镜病理学检查,小鼠心肌组织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肌钙蛋白I的磷酸化及降解表达,GAPDH作为内参半定量。结果:12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小鼠心脏明显增大,心脏质量(湿)/体质量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质血管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均正常(P〉0.05)。②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用抗EGFP单克隆抗体在帆55000,24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及其降解片断表达。③模型组在M55000,30000,28000分别检测到磷酸化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Mr30000见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模型组内源性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18&;#177;0.15,0.97&;#177;0.15,P〈0.05)。④去磷酸化抗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在肛55000,28000,检测到去磷酸化突变肌钙蛋白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未见去磷酸化肌钙蛋白I表达;用针对不同位点的抗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3E3,2I-14,8I-7,MF4分别在M55000,30000,28000检测到突变CTnI-EGFP、内源性肌钙蛋白I及其降解片断表达,正常对照组在帆30000,见肌钙蛋白I表达,未见降解片断。 结论:Adc CTnI Arg146Trp—EGFP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成功转染心肌组织并有明显表达及降解片断出现,小鼠心脏呈现明显室间隔肥厚;小鼠内源性肌钙蛋白-I磷酸化表达增强、降解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的改变可能有关,但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及确切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MPK磷酸化及介导的脂联素抵抗对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心脏瓣膜病组,33例心脏外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正常组,抽取肘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水平;心脏瓣膜病组、对照组术中取少量心肌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APN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APN蛋白、AMPK蛋白、磷酸化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心脏瓣膜病组血清APN、TNF-α、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对照组血清APN、TNF-α、BNP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对照组心肌组织纤维排列有序整齐,心脏瓣膜病组心肌纤维走向杂乱无章,心肌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心脏瓣膜病组心肌组织AP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病组pAMP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MPK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APN、TNF-α、BNP显著升高,但患者AMPK磷酸化程度受到抑制,心肌组织出现APN抵抗现象,导致APN无法发挥正常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蕊  姜巧  孙杰  熊日成  肖飞  俞宙  郭振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690-2692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小鼠心肌P-选择素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雌性昆明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盲肠结扎穿孔(CLP)组(48只),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CLP后2、4、8和12 h处死动物分别留取血和心脏组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CLP组2、4、8和12 h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LP后心肌组织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与心肌组织MPO活性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时小鼠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P-选择素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3.0 T心脏磁共振(CMR)延迟强化(LGE)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HC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获得LGE与心肌标志物即心肌代谢酶的关系,从而探究HCM患者心肌标志物升高是否与心肌纤维化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有关。方法纳入34例HCM患者(HCM组)与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3.0 T CMR扫描,包括短轴位心脏电影及LGE序列。心脏功能用短轴为心脏电影序列测定;运用LGE序列测定HCM与正常对照组的LGE参数,包括总LGE率、LGE体积及LGE质量;测定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的血清心肌标志物含量,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积矩相关对心肌标志物及LGE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M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均大于临床正常范围。通过LGE检测,HCM组的LGE参数,包括总LGE率、LGE体积及LGE质量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95±9.87)%vs.(50.82±14.18)%、(8.50±4.50)ml vs.(86.26±41.99)ml及(9.00±4.80)g vs.(90.58±44.11)g,均P<0.05]。Pearson积矩相关证明,HCM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总LGE率、LGE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9、0.448,P值分别为0.000、0.008)。肌钙蛋白与总LGE率、LGE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7、0.578,P值均为0.000)。结论 3.0 T CMR LGE技术可用于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定量检测,HCM患者心肌标志物与心肌的LGE率呈正相关,表明心肌纤维化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内的代谢酶类即心肌标志物释放,从而影响心肌的代谢功能,最终造成心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烫伤后肌钙蛋白Ⅰ(cardiac toponin Ⅰ,cTnⅠ)和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烫伤组(S组,n=10只)、烫伤组(T组,n=10只)、异丙酚预处理组(P组,n=10只).建立大鼠30%体表面Ⅲ度烫伤模型,烫伤后6 h麻醉下迅速心内取血,观察血浆中cTnⅠ含量;取左心室中性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观察心肌大体改变及心肌内MMP-2的表达量.结果:烫伤后6 h大鼠血浆cTnⅠ含量及心肌MMP-2表达明显增高,光镜下出现明显的心肌损害;而异丙酚预处理组烫伤后6 h血浆cTnⅠ含量及心肌MMP-2表达量明显少于烫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心肌损害明显减弱.结论:异丙酚预处理明显降低烫伤大鼠血浆肌钙蛋白Ⅰ和心肌组织MMP-2高表达,从而减弱了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7.
背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验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与结论:两组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肌局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可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心肌.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较小,说明浅低温心脏跳动手术有利于抑制心肌组织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保护心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后是否能迁移、分化及存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急性心肌梗死组织后,在体内的迁移、分化及其存活.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DAPI标记细胞.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30只新西兰大耳兔抽签法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冠状动脉结扎后1 h在梗死周边区用微量注射器分4点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点注射体积30 μL.分别于移植后10 min,3 d,4周时各组各处死5只动物.取心脏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细胞是否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和α-肌动蛋白.结果与结论: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呈椭圆形,似心肌细胞核,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纤维方向一致,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Ⅰ、α-肌动蛋白均为阳性.说明缺血心肌内移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局部微环境的刺激下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在儿童心肌炎中的诊断意义,作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1例心肌炎患儿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cTN-Ⅰ)和CK-MB,并与正常对照组31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每组8只.采取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模型,24 h后动脉采血及分离左心室心肌,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心肌匀浆上清液中TNF-α、ET-1浓度.并分别观察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cTn Ⅰ较正常时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心肌出现典型变性及超微结构损伤;心肌TNF-α、ET-1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组血清cTn Ⅰ与心肌TNF-α、ET-1水平正相关(γ值分别为0.967和0.958,P<0.001).结论:脓毒症时心肌损伤与心肌TNF-α、ET-1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将携带人CD15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rAAV)载体注入缺血心肌,观察CD151对缺血心肌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rAAVCD151注入缺血心肌.4周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151的表达,检测eNOS的表达情况,了解高表达CD151对e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术后4周,CD151组心肌组织检测到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对照组、GFP组未检测到外源性CD151 mRNA的表达,且CD151组心肌组织CD15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对照组、GFP组(P<0.05);CD151组eNOS与磷酸化eNOS比值明显增加,与对照组、GFP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 rAAV-CD151可以有效地转染大鼠心肌组织,激活eNOS,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378在压力超负荷致小鼠心肌肥厚中对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经主动脉缩窄构建心肌的压力超负荷(TAC)模型,2周后对小鼠进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观察miR-378和HSF1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机械牵张刺激24 h后观察miR-378和HSF1的表达变化;对心肌细胞分别转染miR-378模拟物和抑制物,48 h后观察心肌细胞内源性HSF1的表达变化;通过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miR-378是否靶向结合其预测靶点HSF1的3′UTR区域。结果:建模TAC小鼠2周后,心脏表现为代偿性心肌肥厚,HSF1表达升高而miR-378表达下降。心肌细胞机械牵张后HSF1表达升高而miR-378表达下降;心肌细胞过表达miR-378后,HSF1表达显著下降,而当抑制内源miR-378时,HSF1表达显著升高;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miR-378能够靶向结合HSF1的3′UTR序列。结论:在心肌肥厚代偿期,miR-378可能通过靶向结合HSF1的3′UTR序列调节心肌内源性HS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左室构型超声参数、癌基因和血管活性肽表达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放免法和LSAB免疫组化法,动态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的超声改变,心肌细胞癌基因c-myc、c-fos、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血管活性肽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含量变化。结果:高血压大鼠心肌构型变化依据超声参数可分为正常左室构型、向心性肥厚、离心性肥厚等类型。正常构型及向心性肥厚组心肌细胞c-myc、c-fos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防心性肥厚组(P<0.05),且c-myc、c-fos表达随血压升高逐渐增强(P<0.05)。血浆和心肌组织中ET含量为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正常构型组>对照组。而ANP含量则为向心性肥厚组>正常构型组>离心性肥厚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LVPWd、ISVd、LVM/BW、EF%、FS%等超声参数与癌基因、血管活性肽表达有较强相关关系,后两者是心脏构型改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主要包括外周静脉注射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心肌内注射移植,但存在迁移缺少靶向性,价格高昂等局限性.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穴位移植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血管新生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提取兔骨髓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扩增、鉴定,并标记.将5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手术组.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再随机分为3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模型对照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5周后,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BrdU染色、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心肌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夹心酶联免疫法、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榆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与结论:穴位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梗死区,并可以在梗死区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与模型对照组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梗死区及周围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表达上调,诱导梗死区及周围组织血管新生,其机制是刺激心肌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调.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心肌组织中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无上调趋势,因此推测,血管新生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未知因素诱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G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因子半乳糖凝集素-3(Gal-3)、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88例冠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SGI 100 mg/次/d,共14 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Gal-3及PLGF的表达变化。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喂养+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组[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及治疗组(ISO 5 mg皮下注射+SGI 20 mg/kg),连续注射7 d,停药后观察4周。停药第四周末后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各项心功能指标;处死大鼠,取心脏,行HE、Masson染色进行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Gal-3及PLGF的表达及左心室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及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心室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al-3及PLGF表达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脏彩超结果显示LVEDd及LVESd明显增大,LVEF及FS%减少(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病理积分及纤维化相关因子Gal-3及PLGF表达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ColⅠ、ColⅢ、ERK及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SGI可能通过降低Gal-3及PLGF的表达,使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合成减少,抑制ERK蛋白磷酸化,达到抗心肌组织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脏不停跳技术对机体的保护效果可能与减轻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诱发的炎症反应有关。目的:观察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验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结果与结论:两组瓣膜置换过程中心肌局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升高;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а、肌钙蛋白Ⅰ水平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可减少体外循环期间心肌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心肌。两组体外循环结束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幅度较小,说明浅低温心脏跳动手术有利于抑制心肌组织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肌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该手术方式保护心肌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黄精是一种传统的抗衰老中药,其有效成分黄精多糖具有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目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黄精多糖对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关键物质一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开发有效的蛋白非酶糖基化抑制剂和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3/2004-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室完成.选用清洁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精多糖治疗组,10只/组.方法模型对照组、黄精多糖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8.0 mmoL/L为造模成功.黄精多糖治疗组予以2 mL/(kg·d)的黄精多糖,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水0.5 mL,1次/d灌胃给药,连续12周.给药完毕后断头处死小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各组实验动物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造模12周后各组小鼠大体情况观察.②造模前后各组小鼠血糖的变化.③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凝胶电泳图谱.④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半定量测定.结果实验选用30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12周后各组小鼠大体情况观察正常对照组体质量增加,活动自如;模型对照组出现消瘦、多尿、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等情况;黄精多糖治疗组多尿症状较轻,反应动作较模型对照组灵敏.②造模前后各组小鼠血糖的变化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造模前后血糖基本相似(P>0.05),黄精多糖治疗组造模12周后血糖显著降低[(10.05±1.16),(7.18±0.84)mmoL/L,P<0.05].③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凝胶电泳图谱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而黄精多糖治疗组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④各组小鼠心脏、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半定量测定模型对照组心、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β-actin相对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精多糖治疗组其相对值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0.760±0.121,0.998±0.202;0.609±0.146,0.765±0.113;P均<0.05).结论黄精多糖除可降低血糖外,还可显著下调糖尿病鼠心、肾组织糖基化终产物受体mRNA的高表达,进而抑制糖基化终产物的结合位点及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一系列细胞生物反应,保护高血糖时受损的靶器官和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Rho/ROCK通路观察盐酸小檗碱干预心肌肥厚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较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各10只,模型组、较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大鼠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较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5 mg/kg、10 mg/kg盐酸小檗碱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大鼠变化。每只大鼠在基线、建模后以及灌胃2周后采集左室短轴二维超声图像,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变,并检测组织中Rho/ROCK信号通路因子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大鼠舒张末期心室间隔(IVS)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值显著升高,使用较高剂量盐酸小檗碱干预后大鼠IVS、LVPW值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改变主要为心肌细胞增大、炎细胞浸润、心肌间质纤维化;在较低剂量组和较高剂量组中上述心肌病理改变可减轻。对于正常对照组,其余三组大鼠心肌RhoA、ROCK、TGF-β1表达量显著升高,P-PTEN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较低剂量组和较高剂量组RhoA、ROCK以及TGF-β1表达量显著降低,P-PTEN表达量显著升高,以较高剂量组为著(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可抑制心肌肥厚、抑制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ho/ROCK信号通路失活,调控TGF-β1、P-PTEN表达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s、30s同时左心腔内分别注射Ad-LacZ或PBS后又分为LacZ组和PBS组,观察术后4周不同时间小鼠体重、颈动脉血压和心脏超声等变化HE染色和X-gal染色分别观察心肌肥厚情况和基因转染情况。结果:手术成活率88.8%。升主动脉缩窄小鼠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缩窄术后2周心肌明显肥厚,4周时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X-gal染色显示阻断血流5s以上心脏有蓝染,但10s、20s、30s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为心脏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Ad-LacZ基因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s以上可以使目的基因有较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李玉霞  江珊 《新医学》2010,41(8):531-534,F000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40只远交群(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10只。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4mg/kg,每日1次灌胃;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60mg/kg,每日1次灌胃,其他两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测定4组全心质量指数(全心湿质量与体质量比)、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湿质量与体质量比),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肥厚指数、胶原含量及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含量、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减轻心肌肥厚后心肌组织的纤维化程度,这一效应可能与其降低心肌中高表达的MMP-2、MMP-9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