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对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疟疾流行病史患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合并疟原虫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为两者的混合感染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0年7—12月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恶性疟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项目进行检测,并结合病程变化进行阶段性分析。结果 3例新冠感染患者均有疟疾感染史,入院后第4~11天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疟原虫抗原检测和血涂片检测均发现疟原虫,3例患者在确诊新冠感染后均出现疟疾复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恶性疟复燃患者初期淋巴细胞减少,CRP、SAA均升高,经抗疟治疗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余血常规结果(WBC、ESO)和肝功能结果(ALT、AST、GGT、TBIL、DBIL、CG)中仅1例患者疟原虫检出初期PLT降低,其他则在病程始末均未见异常。结论 新冠感染有可能促进疟疾复燃,所以对有疟疾感染史的新冠感染者应同时监测疟疾发病或复发情况,尤其是对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确诊后数天开始出现发热等症状患者,炎症指标可作为二者合并感染治疗有效的辅助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2019年武汉市8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报告的85例疟疾病例全为境外输入病例,外籍患者3例,中国籍82例,恶性疟68例(80.00%),间日疟12例(14.12%),卵形疟4例(4.71%),三日疟1例(1.18%),混合感染0例。1—12月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5月份出现明显集中趋势,1、8月份存在小高峰。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来源于非洲国家79例(92.94%),亚洲国家6例(7.06%)。患者一般在发病后4 d内就诊,63.53%患者既往有疟疾病史,均有发热症状,部分合并寒战、头痛及意识障碍。83.53%为轻症病例,重症病例中恶性疟占92.86%。不少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白蛋白降低,合并肝功能、肾功能等多器官损害。采用青蒿素及衍生物规范抗疟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武汉市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保持高效的疟疾监测体系;对于输入性病例采用规范的抗疟原虫及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能够同时检测恶性疟(P.falciparum)、间日疟(P.vivax)、卵形疟(P.ovale)、三日疟(P.malarie)及其混合感染的多重巢式PCR方法,对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在疟原虫混合感染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传统的镜检法提供有效的补充。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的18SSU rRNA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以等比例混合的4种疟原虫核酸为模板,建立疟疾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法对28份疑似疟疾混合感染样本进行检测及测序验证,将其结果与镜检法比较。结果:28份疑似混合感染样本中混合感染样品数为6例,其中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样品5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样品1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用于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及其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在疟疾混合感染的确诊与分型上较镜检法有明显的优势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45例重症恶性疟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青山 《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82-282,285
目的探讨重症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对4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5例均为外来人口恶性疟疾,以脑型疟居多,占62.2%;黑尿热、妊娠疟疾等分别占13.3%和6.7%.严重并发症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呼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冠心痛,经抗疟治疗和辅助治疗后死亡4例,治愈41例,治愈率为91.1%.结论恶性疟痰危重病症原虫治疗是根本措施,及时识别和合理治疗并发症是关键,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预防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年到西非的中国人感染恶性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西非国家209例实验室确诊的中国人恶性疟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9例恶性疟临床表现不典型、复杂多样,可伴有头痛、咽痛、肌肉痛、怠倦等症候群、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采用青蒿素衍生物和奎宁类药物早期、联合、分级、系统抗疟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无恶性疟重症病例发生,仅3例实验室复查仍有少量疟原虫,成为无症状带虫者。结论恶性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疟疾高发区应予给高度重视和警惕,早期、联合、分级、系统抗疟治疗效果满意,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重症恶性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武汉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2019年武汉市8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报告的85例疟疾病例全为境外输入病例,外籍患者3例,中国籍82例,恶性疟68例(80.00%),间日疟12例(14.12%),卵形疟4例(4.71%),三日疟1例(1.18%),混合感染0例。1—12月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5月份出现明显集中趋势,1、8月份存在小高峰。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来源于非洲国家79例(92.94%),亚洲国家6例(7.06%)。患者一般在发病后4 d内就诊,63.53%患者既往有疟疾病史,均有发热症状,部分合并寒战、头痛及意识障碍。83.53%为轻症病例,重症病例中恶性疟占92.86%。不少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白蛋白降低,合并肝功能、肾功能等多器官损害。采用青蒿素及衍生物规范抗疟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武汉市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保持高效的疟疾监测体系;对于输入性病例采用规范的抗疟原虫及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疟疾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对卡松果医院2010年9月~2011年11月门诊诊治和收治入院的1215例疟疾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1171例患儿经抗疟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6.4%,死亡率3.6%,28例脑型疟患儿死亡,16例患儿合并肾功能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结论 采取早诊断,早治疗,尽早给予以青蒿素抗疟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阻断蚊虫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好传染源对防控疟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某医院65例原发性疟疾(间日疟62例,恶性疟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有37例肝肿大,其中间日疟35例,恶性疟2例。肝肿大1.5厘米者10例,3厘米者19例,4.5厘米者8例。肝肿大5~10天,经抗疟治疗后均消退。65例中有黄疸者10例,其中间日疟9例,恶性疟1例。黄疸属轻度至中度,持续3~5天。在有黄疸的10例中,肝肿大者9例。 65例中,脾肿大1.5~4.5厘米者30例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治疗60例抗氯喹恶性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友恶性疟疾是热带地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药虫株的逐年增多和多种抗药性的产生,使临床控制疟疾出现困难。近年来,我国新的青蒿素制剂在世界许多受援国家应用,在抗疟方面尤其是治疗抗药恶性疟收获显著,作者在坦桑尼亚的奔巴地区对青蒿琥酯治疗成人抗氯喹恶性疟60例,现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选自坦桑尼亚奔巴岛的阿卜杜拉-姆才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恶性疟的诊断标准,经使用标准剂量及疗程的氯喹磷酸盐片治疗无效者,本组60例中,男48例,女32例,男女之比为1∶…  相似文献   

10.
与疟疾有关的肾脏疾病主要有三种。恶性疟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三日疟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在恶性疟严重发作时,可伴有尿少、无尿和有关的尿毒症症状的肾功能障碍。这是由于肾脏微循环受到损害所致。如迅速用抗疟治疗合用血液或腹膜透析常可恢复。恶性疟时出现的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在感染1~2周内常发生轻度至重度蛋白尿,感染6~23天内肾脏活检常显示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广西河池市2010年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10年河池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情况,为当地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市所辖11个市、县、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市共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人14例,其中恶性疟(P.f)5例(死亡1例),间日疟(P.v)8例,混合感染1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外出史,12例外出缅甸,1例外出安哥拉,1例外出海南岛。结论尽管当地存在大量的传疟媒介,但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未发现输入性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12.
邵英  范志成  李苌辉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077-1078,1081
目的 分析湖北省襄州区2007~ 2011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襄州区2007~2011年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襄州区2007-2011年报告疟疾病例696例,间日疟616例,未分型发病79例,恶性疟1例(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77/10万,2011年比20007年下降了98.79%,全区共有13个乡镇,其中,中华按蚊疟区10个乡镇,嗜人按蚊疟区3个乡镇,发病最高两个乡镇是中华按蚊疟区程河镇和朱集镇,占发病总数的37.07%.4~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7~8月为旺季,病例中农民占73.85%、学生占14.51%;年龄组发病最高是40-55岁,占发病总数38.80%.结论 2007-2011年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态势,加强传染源控制和输入病例处置,防止继发性传播,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江苏省疟疾疫点进行分类并建立疫点分布图制作方法。方法 收集2011—2018年江苏省疟疾病例疫情资料,根据病例的感染来源、感染虫种、感染季节以及传疟媒介种类综合判断疫点类型,采用KML文件格式转换器实现疫点的批量标记,利用Google Earth 加载数据完成疫点分布图制作。结果 2011—2018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 463例,其中,间日疟119例、恶性疟1 928例、三日疟80例、卵形疟316例、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20例。2 463例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13例、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9例、省内其他市输入病例2例、境外输入性病例2 435例、输血感染病例4例。2 463例疟疾病例经综合判断疫点分类为:已出现传播的疫点13个,为2011年报告的13例本地感染病例;具备传播可能的疫点56个,为5—10月份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无传播可能的疫点2 394个,包括输入性恶性疟1 928例、输入性卵形疟316例、输入性三日疟80例、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混合感染20例,以及非流行季节输入性间日疟50例。制作了基于Google Earth的江苏省2011—2018年疟疾疫点分布图。结论 依托KML文件转换器实现了疟疾疫点分布图的批量制作,为省级消除疟疾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广西西南地区20个市、县灭疟联防区基本消灭疟疾前后防治效果。方法收集灭疟联防区各市县1982~2009年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09年该区域发现疟疾病人共11 464例,基本消灭疟疾前当地居民疟疾血检阳性率为0.67%,期间阳性率为0.05%,前后共发现恶性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共79例,1995年后未发现恶性疟患者,2003年后未发现疟疾患者。基本消灭疟疾前流动人口疟疾血检阳性率为14.75%,期间阳性率为2.55%,之后阳性率为0.31%,前后发现恶性疟及混合感染患者共260例。结论当地居民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一直存在,但未发现当地继发疟疾病例,因此,加强该区域疟疾监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A review of malaria cases over a five year period from 1984-1988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Kuala Lumpur, Malaysia is presented. A total of 64 cases were recorded; 50% of which were due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 40.6% were due to Plasmodium vivax, 6.2% due to Plasmodium malariae and 3.1% due to a mixed infectio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and Plasmodium vivax. The breakdown of species type compared similarly with other studies conducted in the region. Of this total, sixteen cases were imported from Pakistan, India, Thailand, Indonesia, Sri Lanka, Vietnam, Madagascar and Mali. The presenting symptoms and the clinical findings were typical of a malaria infection.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future will be the increase in imported cases of malar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2015年非洲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全省非洲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信息进行分析,用Excel表进行数据统计和作图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总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 131例,其中非洲输入病例890例,占78.69%,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来自非洲的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苏丹、尼日利亚、多哥、刚果等国家;其中间日疟258例,占28.99%,恶性疟583例,占65.51%,卵形疟27例,占3.03%,三日疟4例,占0.45%,混合感染18例,占2.02%;埃塞俄比亚以间日疟居多,占79.79%,其它地区如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多哥、刚果和塞拉利昂等国家以恶性疟居多,苏丹恶性疟和间日疟数量相当.成都市、广安市和南充市报告病例544例,占全省61.12%.男女比例为67.46:1;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9±9.13)岁;农民工677例,占76.07%;每月均有病例报告,5-8月报告病例484例,占54.38%;从发病到就诊平均(13.20±56)d;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873例,占98.09%;重症病例78例,重症恶性疟死亡病例12例.结论 四川省非洲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态势,需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避免出现输入性继发病例,减少重症恶性疟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梁河县近十年的疟疾流行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收集全县2001~2011疟疾疫情、传染源监测、干预措施等资料,对疫情及防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年发病率为9.78/万,10年共检验发热病人血涂片69 586人份,阳性2 167份,阳性率为3.11%。确诊疟疾为2 167例,发病率为12.18/万,占传染病总数的41.62%,其中恶性疟占34.56%,间日疟占63.36%,未分型占2.08%。通过实施疟疾防控措施,2011年发病率下降为1.09/万。结论梁河县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实现消除目标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Calcutta is now intensely malarious. Malarial infections are detected in every month. In an endemic area in central Calcutta a year-long study from August 1996 to July 1997 reveals that 31.47% of all cases are due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fection. A competition is going on between P vivax and P falciparum to gain upperhand. An equilibrium is there in the month of January (1997), when P vivax and P falciparum cases constitute 51.13% and 49.43%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and lowest percentage of P falciparum infection is in December 1996 (67.98%) and in May 1997 (0.89%) which is just reverse in the case of P vivax in December 1996 (33.60%) and in May 1997 (99.10%). Three imported cases of P malariae have been detected but the patients cannot be traced. Six cases of mixed infections have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巢式PCR鉴别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效果。方法 收集武汉市2008—2015年疟疾患者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提取患者血样中的疟原虫DNA,进行巢式 PCR 检测。结果 采用巢式PCR检测疟疾患者282例,其中恶性疟原虫206例、间日疟原虫62例、三日疟原虫6例、卵形疟原虫19例。巢式PCR结果显示,卵形疟原虫经典型curtisi 和变种型wallikeri 分别扩增出800 bp和780 bp目的 条带。2012—2015年卵形疟占当年疟疾患者分别为4.1%(2/49)、12.2%(9/74)、8.2%(4/49)、11.4%(4/35),卵形疟总数占全部病例的6.74%,其中,经典型curtisi 14例,变种型wallikeri 3例,混合感染2例,变种型wallikeri检出率占卵形疟26.3%。19例卵形疟病例全部为男性,感染输入地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2例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来自安哥拉和尼日利亚。其中有2例卵形疟原虫curtisi型镜检 结果分别为间日疟和恶性疟,1例血片重新复核后为卵形疟,另1例巢式PCR检测为间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型。结论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减少卵形疟误诊的情况;加强卵形疟curtisi及变种wallikeri的巢式PCR 检测,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胡绿荫  杨冀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8):1005-1006,1020
目的探讨近年来上海市疟疾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上海市38例外周血涂片阳性疟疾病例资料,进行镜下形态学分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肝功能、血常规)、治疗效果(治愈例数和再燃例数)和特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8例中20例为境外输入,主要来自非洲国家,外省市输入12例,本市散发仅为6例。病例临床表现较为多样性,大部分无明显的规律性发热,查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间日疟与恶性疟患者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总胆红素存在显著性差异。青蒿琥酯联合伯氨喹、氯喹疗法较青蒿素单一疗法和氯喹、伯氨喹联合疗法治疗效果好。结论上海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建议相关部门注意对外来人员的普查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临床治疗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ACT)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