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甲流防控谈高校传染病防控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我国也受到严重影响.从甲流疫情刚开始时我国就高度重视,并部署相关甲流防控的措施.由于高校是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是甲流容易传播的场所, 因而高校的甲流防控工作乃至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去年我校的甲流防控工作, 以及当前面临的甲流防控的新挑战,分析今后高校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邱海力 《中国校医》2010,24(10):732-733
目的了解徐州市鼓楼区甲流发病情况,为防控工作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年龄、性别、职业分类统计发病率和构成比;甲流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鼓楼区2009年甲流发病以中小学生为主,孕产妇和患有基础疾病者是高危人群。结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和应对能力,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南通市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和2010年南通市甲流发病率分别为8.24/10万和1.03/10万。2009年崇川区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港闸区和开发区。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81.56%,学生病例占53.76%。疫情在2009年9月和12月形成2次流行高峰,2010年5月起无病例报告。2009年报告14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校园。[结论]0~29岁的儿童、青少年是甲流防控的重点人群。对人群易感状态进行持续监测,对病原体变异情况开展常规监测,实现甲流监测体系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对进一步防控甲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东莞市2009年甲型HIN1流感(简称甲流)疫情及防制措施进行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分别来源于东莞市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感监测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首例甲流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共发生甲流确诊病例518例,其中重症病例27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发生率为5.21%,病死率为0.58%。518例中男性占61.58%,女性占38.42%;学生占75.10%;15岁以下人群占62.74%。3例死亡病例均为学生,均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期共发生暴发疫情50起(学校47起),罹患率最低为0.87%(32/3 674),最高为17.00%(68/400),暴发疫情中确诊甲流病例260例,占2009年甲流报告总病例数的50.19%。甲流就诊趋势指数及暴发疫情时间分布显示发病高峰为11月份。甲流的流行及防控可分为严防输入、局部暴发及社区扩散、多点暴发和社区流行3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了侧重点不同的防控措施。结论东莞市2009年甲流发病的重点人群为15岁以下的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对某高校2009年秋季甲流疫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学校甲流的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及其效果,为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自2009年10月9日-12月5日某高校卫生所发热隔离病房的发热学生病历及学校采取的有关防控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健康教育》2009,(11):F0004-F0004
2009年10月15日,针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需要,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携手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宝洁公司舒肤佳家庭卫生研究院,以“正确洗手,预防甲流”为主题,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了2009年世界洗手日主题活动,希望籍此活动广泛普及正确洗手的方法,提高公众对甲流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评价2009年武汉航空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为口岸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设计调查表,收集2009年甲流防控期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旅客留验、转运、诊治等的成本资料,将口岸防控模式与两种理论防控模式,即改良的口岸防控模式和社区防控模式进行比较,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最小化分析、成本-效果、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三种防控模相比,改良的口岸防控模式成本最小;口岸防控与社区防控相比,预防1例甲流病例将节省成本7505.35元,成本效益比是4.58。结论改良的口岸防控模式是卫生经济学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8.
曹宏 《中国校医》2011,25(3):195-196
<正>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公布了墨西哥与美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甲流疫情快速蔓延,6月11日WHO已宣布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这是全世界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甲流定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虽然WHO宣布目前甲流大流行阶段基本结束,但学校人口密集,一旦有传染病易爆发流行,学校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为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现将某高校甲流防控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法规 政策     
严禁瞒漏缓报“甲流”死亡病例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日前表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防控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严禁瞒报、漏报、缓报“甲流”死亡病例。对未依法履行“甲流”疫情报告和发布职责,或者故意隐瞒、谎报、缓报疫情信息的,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甲流患者病例骤升。为加强对甲流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医院决定成立甲流救治呼吸感染病房。护理部反应迅速,立即成立甲流救治护理工作组。制订了人员调配方案和防控预案,调派全院重症专科护士、骨干精英分批到发热病房参与护理工作。从11月到12月疫情平稳下降,共收治甲流患者135人,重症患者18人,孕产妇12人,小儿27人。历经一个月的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重任,同时也使得我院护理队伍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和能力得到了考验,总结了大量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2009年416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下称甲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甲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9年辖区内报告的416例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秋末冬初是甲流的高发季节,青少年和中青年是该病的易感人群,7~30岁患者的构成比与小于7岁和大于30岁患者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结论学校和机场是防控的重点场所,进一步促进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甲型H1N1的知识,普及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防控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衢州市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流行特征及监测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衢州市2009年甲流疫情资料及监测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衢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流238例,其中重症16例、危重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238例甲流病例中,累计住院治疗61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5.63%。柯城区报告病例数占所有报告病例数的73.53%,发病时间先上升后下降,以11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占所有报告发病数的61.34%,无医务人员感染。监测结果显示,衢州市流感样病例(ILI)的阳性率为59.18%,甲流占所有阳性结果的61.80%。结论前期围堵为甲流防控争取了时间,今后还应加强疫情监测的强度和分析的深度,将甲流疫苗接种列入计划免疫,适时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德城区医疗机构甲流感防控情况,为采取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的监督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11月9日至11月20日对区属202家医疗机构甲流防控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制作调查表。[结果]德城区医疗机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状况通过采取新的甲流感防控监督对策后有了极大的改观,预检分诊制度,整改前合格率65.84%,整改后合格率99.00%;门诊日志登记,整改前71.29%,整改后98.51%;传染病登记薄整改前合格率84.16%,整改后合格率98.02%;消毒隔离措施、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情况,整改前合格率56.93%,整改后合格率97.03%;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整改前合格率69.31%,整改后合格率97.52%。[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监督对策,加大监督力度和频次,德城区医疗机构甲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12月,新疆奎屯地区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患者达数百人之多.为了掌握甲流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进而指导今后防控工作,对该时间段内在本院确诊的156例甲流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余慎凯 《中国校医》2010,24(6):464-465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认知现状,为科学有效开展甲流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060名在校高职学生进行甲流防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968人对甲流的症状、病原体及传染方式认知情况良好,占总人数的92.30%;963名学生出现发热会想到甲流,并及时到校医院诊治,占总人数的91.80%;648人明确表示不愿接受医学隔离,占总人数的61.89%;被调查学生对甲流预防方法认识不一。结论我院在校高职学生对甲流基本情况认知良好,对医学隔离认知不良,对疫苗接种缺乏重视。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12月,新疆奎屯地区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患者达数百人之多。为了掌握甲流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进而指导今后防控工作,对该时间段内在本院确诊的156例甲流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冠疫情前后广州地区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甲流和乙流)的感染率及流行态势。方法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临床拟诊甲流和乙流送检的26 889人次呼吸道标本进行甲流和乙流胶体金抗原或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前后一年甲流和乙流阳性率数据及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进行χ~2分析。结果以2020年1月23日广州进入新冠一级防控为时间节点,新冠疫情发生前一年我院共检测呼吸道标本17 387人次,甲流和乙型阳性率分别为3.45%和2.81%,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后一年检测呼吸道标本9 502人次,甲流和乙流阳性率分别为0.20%和0.11%。新冠后较新冠前,甲流(χ~2=292.113)和乙流(χ~2=247.239)阳性率均下降(P0.001);流感阳性患者年龄组构成(χ~2=0.755, P=0.709)及性别分布(χ~2=0.227, P=0.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胶体金抗原检测法共检测呼吸道标本18 352人次,甲流和乙流阳性率分别为3.30%和2.60%,核酸检测法检测呼吸道标本8 537人次,阳性率分别为0.23%和0.25%,两种检测方法流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64, P0.001)。结论新冠防控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甲流和乙流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健康必读》2009,(11):22-25
入秋,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内地的传播速度不减反增,而且此轮的爆发态势似乎比之前更来势汹汹,防控的任务更重。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发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正当有人对我国国产甲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担忧时,8月12号,陈竺挽着胳膊接种甲流疫苗的照片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上,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甲流疫苗受试者,卫生部长的这一举动顿时提升了国人对国产甲流疫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平谷区15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忠  薛慧  刘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68-1870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报告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在该地区的流行模式,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方法对2009年平谷区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的150例甲流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与不同时期的防控策略进行关联,评价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甲流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98例),占总发病人数的65.33%;职业分布以中学生为最多(101例),占发病总数的67%;地区分布以城镇发病人数多于农村,占发病总数的62.67%;发病时间分布以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之后疫情呈现下降趋势,至11月份疫情进入平稳、低发水平。结论该地区甲流发病特征与北京市总体甲流疫情流行特征相符,适时调整防控策略对延缓疫情播散速度和防治多暴发疫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2009年甲型H_1N_1流感流行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在浙江省的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甲流个案信息、病原学监测数据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浙江省甲流报告发病率为25.18/10万,病死率为0.26%。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占85.76%;有91.23%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疫情分别在9月和11月中下旬形成2次流行高峰,第2次流行高峰的强度约是第1次的4.09倍。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0~29岁中的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