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正常颈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新山  姜兴岳  张林  翟峰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49-1052
目的:比较不同b值及不同数量梯度场方向对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影响,探讨正常人颈髓最佳DTI技术、扩散及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分别施加6个和25个方向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选择不同b值(0、100、200、400、600、800、1000s/mm2),对25名健康志愿者行颈髓DTI成像,分析比较各自影像特点并分别在颈髓相对宽的C2~C3水平、颈髓相对窄的C4~C7水平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与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第一、二、三本征值(1、2、3)。结果:①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6个与25个方向相应部位的ADC值、FA值及本征值1、2、3无显著差异(P〉0.05)。②随着b值的增大,颈髓平均质量指数变小,b=100、200、400、600s/mm2间的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0s/mm2时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b=600s/mm2时与b=100、200、800、1000s/mm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600、400s/mm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一参数情况下,颈髓C4~C7水平所测的ADC值与FA值分别低于C2~C3水平所测值(P〈0.05),本征值1〉2〉3(P〈0.05)。结论:运用GE1.5T超导磁共振系统,b值取0与600s/mm2,采集方向为6时可获得较好的颈髓DTI图像,颈髓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于白质纤维方向的扩散梯度可得到较高的ADC值。  相似文献   

3.
颈髓MR扩散加权成像优化b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良  李玉欣  周晓琳   《放射学实践》2010,25(5):485-48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颈髓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的选择及获取正常脊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髄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H-EPI-DWI)序列,扩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300、500和1000 s/mm^2,分3组进行扫描,测量正常人颈髓ADC值并分析各组DWI图像及ADC图像质量,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50例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并测得正常人颈髓ADC值。随着b值由300 s/mm^2升高到1000 s/mm^2,图像信号强度逐渐降低。以b值为500 s/mm^2时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和对比度较高,伪影较少。在500s/mm^2时测得的50例正常颈髓的平均ADC值为(95.70±11.01)×10-5mm^2/s。结论:利用SSH-EPI-DWI序列,正常人颈髓在b值为500 s/mm^2时可获得颈髓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例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炎组)和25例常规MRI检查显示正常的检查者(对照组)行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后处理获得扩散系数(ADC)图、各向异性(FA)图和DTT图,采用ROI测量脑炎组病变区与对照组正常脑组织的ADC值、FA值并对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病程早期,脑炎组病变区的平均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平均FA值较对照组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中期及晚期,脑炎组病变区平均ADC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白质纤维示踪成像显示白质纤维主呈浸润性改变,部分纤维中断、缺失,而无推压移位等改变. 结论 DTI与DTT技术能够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两侧内囊前肢神经纤维束的微观结构改变。方法:对13例治疗前(病程〈5年)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1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在12个方向施加扩散梯度磁场,采用小兴趣区(ROI)法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内囊前肢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值分别为0.587±0.034和0.620±0.042,ADC值分别为(7.349±0.414)和(7.359±0.340)×10-4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值分别为0.627±0.032和0.639±0.045,ADC值分别为(7.186±0.302)和(7.243±0.389)×10-4mm2/s。病例组左侧内囊前肢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97,P〈0.05),两组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双侧内囊前肢ADC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提示左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6.
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84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DTI,根据T2WI表现将颈椎病组分为A(单纯硬膜囊受压)、B(颈髓轻度受压)、C(颈髓受压,T2WI可疑高信号)、D(颈髓受压,T2WI信号增高)4组,每组21例,以健康组为对照,分析颈椎病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FA)值及本征(λ1、λ2、λ3)值的变化,对所有受检者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所有受检者DTI显示满意.21名对照组颈髓平均ADC值为(0.78±0.08)×10-3mm2/s,FA值为0.72±0.03,λ1、λ2、λ3值分别为(1.51±0.15)×10-3mm2/s、(0.42±0.09)×10-3mm2/s、(0.41±0.10)×10-3mm2/s.对照组与硬膜囊受压组比较,ADC(q=1.451)、FA(q=1.999)、λ1(q=1.137)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λ2(q=3.039)、λ3(q=2.982)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与B、C、D 3个颈髓受压组比较,ADC值的q值分别为7.982、8.532、14.073,FA值的q值分别为12.206、15.889、26.306,λ1值的q值分别为4.601、4.845、6.631,λ2值的q值分别为6.502、11.060、20.480,λ3值的q值分别为9.782、9.416、16.949,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ADC、FA、λ1、λ2、λ3值是检测颈髓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不同b值条件下,腮腺肿瘤中囊变区和实质区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DWI检查的32例腮腺囊实性肿瘤(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0例)的影像资料。分剐在b值为500和1000s/mm2时,对肿瘤整体、肿瘤实质区和肿瘤囊变区的ADC均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500s/mm2时,肿瘤整体部分的ADC均值为(1.73±0.35)×10^-3mm^2/s,实质部分为(1.35±0.23)×10^-3mm^2/s,囊变部分为(2.44±0.31)×10^-3mm2/s。b=1000s/mm2时,肿瘤整体部分ADC均值为(1.35±0.28)×10^-3mm^2/s,实质部分为(1.12±0.22)×10^-3mm^2/s,裳变部分为(1.94±0.30)×10^-3mm^2/s。上述不同取样方法所测肿瘤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质部分的ADC均值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其他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腮腺肿瘤中囊变区和实质区ADC均值不同,从腮腺肿瘤实质区取样的ADC均值能为其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纤维环MR扩散张量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椎间盘纤维环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组(10例),腰椎间盘突出(24例)和脱出患者(22例)共56例受检者的腰椎间盘行轴面DTI,后处理成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环示踪(FT)图。观察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测量正常组和腰椎间盘病变患者纤维环后缘以及FT图发现断裂处的DCavg值和FA值,比较正常组与纤维环后缘未断裂组及缘断裂组的DCavg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正常组纤维环在DCavg图和FA图上呈连续完整的环形结构,DCavg值和FA值均匀,DCavg值为(0.34±0.13)×10^-9mm^2/s,FA值0.64±0.22,FT图显示纤维环形态完整;纤维环后缘未断裂组的DCavg值为(0.29±0.10)×10^-9mm^2/s,FA值为0.53±0.22,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7例,脱出患者中的9例共16例FT图发现纤维环后缘断裂、不连续,断裂处的DCavg值明显升高(1.01±0.10)×10^-9mm^2/s,FA值则明显降低(0.15±0.03)(P〈0.01)。结论DTI能够无创的显示纤维环的形态和完整性,发现纤维环是否断裂和断裂的位置,是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脓肿和囊变坏死性脑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25例、囊变坏死性脑肿瘤55例,在术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和DWI检查。结果: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ADC值为(0.67±0.178)×10^-3mm^2/s;脑肿瘤囊变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ADC值为(2.48±0.156)×10^-3mm^2/s,脑脓肿ADC值明显低于脑肿瘤囊变坏死灶ADC值(P〈0.001)。结论:DWI和ADC值测量可有效鉴别脑脓肿与囊变坏死性脑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腹部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cRCC及MFAML的患者共55例(ccRCC 42例,MFAML 13例)。两组患者均行1.5T(GE 1.5T Signa HDXT,美国)MRI常规T1WI、T2WI扫描、LAVA增强扫描、DWI(b=0,600 s/mm^2)、DTI序列扫描(b=0,600 s/mm^2,在6个方向)。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图像分析和测量。在ADW4.6工作站上应用Functool后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使用DWI序列生成ADC图,使用DTI序列生成ADC图和FA图,分别在相应的ADC图和FA图中的ccRCC及MFAML病灶实质部分放置ROI,测量各ROI的ADC值及FA值,对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观察者所测数据一致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WI的ADC值(ADCDWI)及DTI的ADC值(ADCDTI)在ccRCC与MFAML之间的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FA值在ccRCC与MFAML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DWI的ADCDWI值及DTI参数中ADCDTI值、FA值对鉴别ccRCC与MFAML的诊断效能,并且分析ADCDWI、ADCDTI及FA值三者联合诊断对鉴别ccRCC与MFAML的效能。结果两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良好。ccRCC的ADCDWI值显著高于MFAML[(1.93±0.44)×10^-3mm^2/s与(1.40±0.29)×10^-3mm^2/s,P<0.001],ccRCC的ADCDTI值显著高于MFAML[(2.06±0.45)×10^-3mm^2/s与(1.63±0.33)×10^-3mm^2/s,P=0.002],但ccRCC的FA值显著低于MFAML[(0.20±0.07)与(0.31±0.20),P=0.020]。ADCDWI值对鉴别ccRCC与MF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845,阈值为1.63×10^-3mm^2/s时,其诊断ccRCC排除MFAM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84.6%;ADCDTI值对鉴别两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阈值为1.77×10^-3mm^2/s时,其诊断ccRCC排除MFAM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2%、76.9%;FA值对鉴别两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22,阈值为0.27时,其诊断ccRCC排除MFAM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1%、53.8%。应用ADCDTI与FA联合诊断鉴别ccRCC和MFAML的效能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11,并且诊断特异性达到92.3%。结论磁共振DWI及DTI均能有效鉴别ccRCC与MFAML。其中,ADCDWI对鉴别两者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特异性。应用DWI及DTI的参数进行联合诊断更能提高对两者的诊断效能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技术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病例组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和对照组27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及MR-DTI检查,分别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正常人颈髓MR-DTI的FA值=0.645±0.016,ADC值=(0.919±0.017)×10-3mm2/s.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MR-DTI的FA值=0.501±0.022,ADC值=(1.008±0.287)×10-3 mm2/s;与对照组对比: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FA值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值略增高,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更加敏感的探测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生,可为颈髓损伤程度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WB-DWI表现;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8例霍奇金淋巴瘤(HD)患者,其中5例治疗前、后均行WB-DWI检查,3例为治疗后患者;3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行WB-DWI检查19例,治疗前、后均行WB-DWI检查11例,仅治疗后检查9例。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淋巴结的ADC值,16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比较,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全身MR-DWI对淋巴瘤的显示较敏感,MR-DWI共检出大于1cm淋巴结372处。35例治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0.86±0.21)×10^-3mm^2/s,2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平均ADC值为(1.22±0.31)×10^-3mm^2/s,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29±0.12)×10^-3mm^2/s,与30例治疗前淋巴瘤患者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28例治疗后患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和ADC值的测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的评价方面是一种快速和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汪继辉  张勇刚   《放射学实践》2012,27(9):986-989
目的:观察牵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椎间盘ADC值和FA值的变化,探讨DTI对颈椎病牵引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颈椎病患者60例均行牵引治疗,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15%,牵引时间为20min,每天1次,疗程10天,牵引治疗前后行DTI检查。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ADC图、FA图,测定牵引治疗前后椎间盘的ADC值、FA值,分析牵引治疗后ADC值、FA值的变化。椎间盘牵引治疗前后ADC值和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60例患者360个椎间盘中,轻度退变椎间盘143个,中度退变椎间盘125个,重度退变椎间盘92个。轻度退变椎间盘、中度退变椎间盘治疗前ADC值、F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8.36×10-4 mm2/s和0.72×10-4、7.66×10-4 mm2/s和0.65×10-4,牵引治疗后ADC值和FA值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65×10-4 mm2/s和0.09×10-4、0.74×10-4 mm2/s和0.07×10-4,牵引治疗前后椎间盘ADC值及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退变椎间盘治疗前ADC值、FA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19×10-4 mm2/s和0.53×10-4,牵引治疗后ADC值和FA值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0.15×10-4 mm2/s和0.03×10-4,治疗前后椎间盘ADC值及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治疗可增加轻、中度退变椎间盘的ADC值及FA值,即增加其扩散能力,而对重度退变椎间盘的扩散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晓兵  罗天友  彭娟   《放射学实践》2012,27(7):730-73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鉴别低级别脑胶质瘤、脑梗死和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26例急性或亚急性期脑梗死和1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治疗或手术前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脑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治疗及随访证实。测量并计算3组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低级别胶质瘤组平均ADC、rADC、FA和rFA值分别为(1.55±0.08)×10-3 mm2/s、1.68±0.25、0.17±0.03和0.42±0.08,脑梗死组分别为(0.54±0.12)×10-3 mm2/s、0.64±0.12、0.14±0.03和0.30±0.05,病毒性脑炎组分别为(0.84±0.07)×10-3 mm2/s、1.07±0.05、0.17±0.02和0.43±0.09。三组病例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低级别胶质瘤与脑梗死的FA值和rFA值之间、病毒性脑炎与脑梗死的FA值和rFA值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低级别胶质瘤与病毒性脑炎的FA值和r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利用DTI的ADC值、rADC值、FA值及rFA值,对鉴别脑低级别胶质瘤、脑梗死和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0例82个病变椎体,其中良性组20例,34个椎体;恶性组30例,48个椎体。选取50例中的正常椎体35例共35节椎体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并定量测定3组椎体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且2组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恶性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23±0.25)×10-3 mm2/s,(1.62±0.27)×10-3 mm2/s及(0.43±0.34)×10-3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信号改变不能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DWI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以及癌灶、增生结节灶、正常前列腺的ADC值,以及前两者病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变化规律。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PCa、BP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DWI表现:PCa表现为高信号影为主;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为主,强度低于外周带,并且信号不均匀;健康志愿者外周带呈稍高信号为主,中央带呈等信号为主,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②PCa癌灶平均ADC值(0.878±0.056)×10^-3mm^2/s;BPH增生结节灶平均ADC值(1.379±0.20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中央带平均ADC值(1.287±0.04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1.636±0.064)×10^-3mm^2/s;③PCa癌灶、BPH增生结节灶(各30例)的平均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平均分别为0.54±0.05,0.85±0.06。结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PCa癌灶信号最高。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癌灶的ADC值依次下降。BPH、PCa癌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的相对比值有明显差别。ADC值≤0.97×10^-3mm^2/s,特别是同时ADC相对比值≤0.62,是PCa DWI诊断的可靠依据,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扩散加权成像表现。方法:8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行DWI扫描。分析DWI图像,测量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和eADC值。结果:DWI图上,血吸虫病灶和灶周水肿均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脑血吸虫病灶、灶周水肿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4.78±0.98)×10^-4mm^2/s、(15.41±1.87)×10^-4mm^2/s和(8.48±0.92)×10^-4mm^2/s,eADC值分别为0.23±0.02、0.20±0.04和0.43±0.04。结论:磁共振DWI和ADC、eADC值测量可为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