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在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005年12月住院42例胆囊结石在小切口开腹情况下.切开胆囊底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3~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仅有1例B超检查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治疗胆囊结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术中暂不切除胆囊,先显露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最后切除胆囊。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20ml,平均10ml。术后住院时间7~9d,平均8d。术后胆漏1例,保守治愈。21例随访1~34个月,平均21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系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 .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的胆囊结石(息肉)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56例胆囊结石和24例胆囊息肉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成功取净结石和息肉;34例胆囊结石联合应用三镜取净结石;8例患者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出结石的病例中,单发结石25例,多发结石65例,结石数1~52颗,直径0.2 ~3.2 cm.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单发7例,直径1.0~1.2cm;多发17例,直径0.4~1.0cm.手术时间40~125 min,平均78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均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胆囊内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3.1%.结论 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息肉)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结石取净率,增加保胆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用胆道镜行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12例。喉罩全麻,迷你腹腔镜直视右肋缘下小切口抓取胆囊,胆囊底部小切口,用胆道镜行胆囊探查、胆囊管取石术。镜末端套上胆囊粘膜保护装置,推开胆囊管粘膜,暴露结石。对质地松软或质脆的结石直接用取石钳钳碎;坚硬的结石则用气压弹道连续冲击或间断冲击碎石,然后清除碎石。术中B超检查确认无残余结石后,用3-0肠线连续双重锁边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3例行胆囊造瘘术,术后6周拔除造瘘管,经窦道再次行胆道镜检查无残余结石,近期疗效好。平均手术时间65m in,术中平均出血2m l,术后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16h,术后第1天可下地活动,平均住院4d。随访1~11个月恢复良好,胆囊结石无复发。结论:新式硬性胆道镜微创保留胆囊治疗胆囊管嵌顿结石安全、有效、彻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胆总管探查免置T管的可行性及病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2例拟行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了经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下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3~4mm)切开取石、不放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结果本组52例患者术中无阴性探查,术中使用胆道镜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结石完全取出,结石取净率为100%,手术时间为90~200min,平均100min。术中胆道造影时间为3~10min,平均6min。胆道镜协助取石时间为5~15min,平均8min。术后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5d,平均3.5d。术后腹腔引流液量为20~60mL/d,平均30mL/d。术后无胆汁漏、腹痛、黄疸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住院5~12d,平均6.5d。术后随访时间为3~40个月,平均20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发生。结论若术者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熟练,手术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检查仔细,冲洗干净,经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微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已成为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目前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胆囊,无论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9年6月-2010年5月选择2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fallbladder,PLG)的患者,通过小切口硬式胆道镜或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底纤维胆道镜,摘除息肉,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术后口服利胆药物3~6个月,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切除息肉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施行的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切除息肉术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因胆囊腺瘤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其余15例均保胆成功,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78±6)min,平均住院5.8天,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胆瘘、出血、伤口感染等,术后随访2个月~2年,保胆患者胆囊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切除息肉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实可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镜微创保留胆囊的术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治疗胆囊结石(息肉)合并常见慢性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为175例胆囊结石(息肉)合并常见慢性病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因术中判断胆囊功能较差、2例因术中胆囊息肉基底部出血不止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余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息肉)术。手术时间25~100 min,平均(65±12.5)min;术中出血量3~30 ml,平均(10±4.7)ml。术后5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右肋缘下切口脂肪液化,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3~6 d。电话或返院随访3~36个月,随访128例,脂肪餐前后B超对比检查,胆囊收缩面积>30%,胆囊收缩功能良好。3例复发,复发率2.4%。结论:合并常见慢性病患者行保胆取石(息肉)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有效,可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及腺瘤样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为7例胆囊结石、5例胆囊腺瘤样息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底部萎缩,体部和颈部壁略厚,有较轻的慢性炎症。切除胆囊底部,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用3-0可吸收线两层缝合胆囊。胆囊息肉患者息肉基底较宽,腹腔镜下切开胆囊体部前壁约1.5cm,用胆道镜找到腺瘤,延长胆囊切口充分显露腺瘤,直视下将腺瘤及其基底部相连的胆囊壁一并切除,术中病理报告均为良性腺瘤,同法缝合胆囊。结果:患者均治愈,手术时间90~130min,平均(114±13)min;肛门排气时间24~30h,平均(26.6±2.1)h;无胆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6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8个月,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分别为15%~35%、30%~50%。结论:完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和腺瘤样息肉,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部分病例中是可行的,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辅助下经腹壁小切口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腹壁小切口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可行性. 方法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用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定位,在对应部位做腹壁小切口.经此切口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结果 17例中16例成功,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20 min.每例取出结石1~4枚,最大结石2.5 cm.结石均一次取净.术后3~4周造影证实胆道无残余结石.随诊8~3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胆管残余结石和胆管炎发作.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腹壁小切口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可行,易于在基层医院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35例。脐下、剑突下2 cm稍偏右、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分别置入trocar,切除胆囊,胆总管前壁切口长10 mm,从主操作孔置入胆道镜,以取石网蓝、三爪钳逐一取出结石,将T管从主操作孔完全放入腹腔内,置入胆总管,缝合固定,直视下将T管长臂从主操作孔引出固定。结果 3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0±32)min,其中胆管探查+放置T管时间(40±12)min。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第1~2天。术后24 h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住院5~6 d。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门诊行胆道造影无异常,拔除T管。35例随访2~13个月,平均9个月,B超或MRCP证实无一例出现肝外胆管狭窄、结石复发,无黄疸、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有利于一并处理胆源性胰腺炎,保留完整Oddi括约肌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间,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的病例中,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然后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435 例.结果 本组成功369 例,其余66 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成功率达84.8%.取出胆管内结石最多者9 枚,结石最大直径为12 mm.术后平均住院日为(6.8±1.3)d.结论 经胆囊管胆道镜下网篮取石术是一种低创胆道手术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此技术,更加突出了低创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微创保胆手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为338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36例成功完成保胆手术,2例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50~210 min,平均(90±12)min;住院4~7 d,平均(5±1)d。患者均治愈顺利出院,无胆漏、胆囊及胆管出血、腹腔感染、胆石及息肉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6个月,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1.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结石残留率低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进行健康宣教、随访,并预防性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小切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25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术前B超或CT证实为非泥沙型胆囊结石,胆囊壁厚小于0.5cm且高脂餐后胆囊收缩大于30%,无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功能良好,患者愿意承担术后可能胆囊结石复发的风险。经术前B超胆囊底体表定位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肋缘下2~4cm小切口,切开胆囊底部1cm,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尽结石,再用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胆囊底部切口并浆肌层包埋,保留有功能胆囊。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2(35~65)min,术中出血极少。无中转胆囊切除。1例出现胆囊区少量积液,经保守治疗治愈,未出现胆漏、出血、伤口液化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2(15~40)月,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并且可保留有功能胆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216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用经脐下缘入路腹腔镜辅助探查胆囊和定位,右上腹肋缘下小切口入腹,胆囊底部悬吊、固定和切口,借助取石钳、吸引器、胆道镜、取石网和斑马导丝处理胆囊结石和胆囊管开口。胆囊壁切口用3-0可吸收线间断"8"字缝合或连续扣锁缝合,再用一小束修整过的带血管蒂的大网膜或腹膜缝扎固定于胆囊壁切口处。必要时,Winslow孔附近放置一根16F脑室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施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216例,成功169例,中转为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32例,中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例。胆漏1例。无残留结石、胆道出血和中转开腹。无死亡。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渗出液10~300ml/d,术后2~6d拔除。手术历时约30~145min,平均约67min。术后住院3~9d。结论只要严格选择合适的患者,确切的胆道镜检查和治疗,可靠精确的缝合和覆盖胆囊壁切口,施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是可行、有效、安全的。此方法可以长期保留有功能的胆囊,以满足部分患者心身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6月~2009年5月对22例LC术中使用超细胆道镜成功实施经胆囊管途径胆道检查、取石。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6±26)min,取石时间(32±16)min,结石直径均0.5cm。术后腹腔引流液(18±11)ml,术后住院时间(3±1.2)d。16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B超检查无胆总管残留结石。结论对于胆囊管较细的病人,LC术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检查、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6月~2013年10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36例,分离胆囊管至近胆总管处,Hem-o-lok结扎胆囊管近端,横行剪开胆囊管远端1/2~2/3周径,置入胆道镜。结果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7 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2 d。均无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3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上腹部疼痛症状,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68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为68例患者行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5min,术后3例脐部切口疼痛使用止痛剂。患者手术当天均可下床活动,次日进流质饮食,1~3d出院。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1~19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具有患者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指征、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156例患者实施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的临床资料。于胆囊底部无血管区电切开10 mm,在胆道镜引导下热活检钳摘除息肉。确认无息肉残留并观察到胆汁涌入胆囊通畅后,以甲硝唑冲洗胆囊,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线全层逢合,不置胆囊造瘘管和腹腔引流管。结果:156例中1例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42~126 min,平均84 min。132例随访3~36月,B超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双镜联合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疗效理想,创伤小,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摘除了息肉。术中须常规行快速病理检查,对无功能胆囊及恶变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输尿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微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18例中有4例转为LC手术,原因为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内无法取出2例,另2例为粘膜下结石无法清理干净。余114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2(55~90)min,所有患者术中均放置胆囊旁引流管1根,术后1~2d观察引流管内无特殊引流物后予以拔除,患者手术当天均下床活动,次日进流质饮食,3~4 d出院。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及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3 d复查B超,胆囊形态、大小正常,无结石残留及腹腔手术野积血积液,术后2周测定胆囊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输尿管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安全的微创手术策略,具有保留胆囊功能、创伤小、无明显手术疤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