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胃动力障碍重在脾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胃动力障碍是消化不良发生的直接原因,探讨并得出结论:胃动力障碍的基本病机是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其病理基础在于脾胃虚弱,制定健运脾胃,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基本治法,确定六君子汤加减作为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3.
气机失调是脾胃病主要病机,治疗宜畅达脾胃气机,恢复其升降功能;脾胃病久虚实夹杂者多,治疗宜消补兼施;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治疗宜顾护脾胃、调补后天。  相似文献   

4.
脾胃升降失常的病机与治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病多与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根据病机趋势的不同,从气机升降的角度,对常见的脾胃病症进行了新的分类,分为气机上逆、病势趋下、中阻痞膈和上下交变4类证候。每类证候又细分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进一步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气机升降的病机与治则。旨在提高对脾胃升降理论认识上的系统性和临床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减少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点与难点。脾胃为中土之脏,脾胃气机升降是维持机体五脏气血生化的枢纽。“脾胃转枢”是从气机升降运动角度强调脾胃之气斡旋中焦,协调脏腑气机、营卫循行、气化转枢,对周身气机运行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功能。脾胰受损、脾不散精、五脏气机升降失调是血糖波动的基本病机。在糖尿病血糖波动治疗中,临床上应秉承重在助脾散精,兼顾五脏,协调气机升降、平衡气血阴阳的治疗理念,使水谷精微的转输与利用恢复正常,则糖浊可化、并发症得以缓解,彰显中医维持血糖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气机升降学说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楚东岳 《河南中医》2009,29(10):1025-1025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受他脏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表现为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升降失调三个方面。提出用补益法,升降法,调理升降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失常。  相似文献   

7.
李凤栖 《天津中医药》2004,21(3):223-224
升降出人是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而脾胃是升降的枢纽,临床使用温胆汤可调脾胃气机,是治疗因脾胃气机失调而致疾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运土疏木,调整好升降关系.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清升浊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医家突破糖尿病以阴虚燥热为病机的三消论治观点,提出糖尿病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糖尿病发生与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脾虚胃热有关,以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治疗本病。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调,不仅对中气虚弱、气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之痞满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切中虚实夹杂,标本同病,以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脾虚胃热为特点的消渴病,为调理脾胃治疗糖尿病有效方剂。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升降浮沉论《伤寒论》治法与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降浮沉是中药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辨证用药的重要说理工具。纵观《伤寒论》全书 ,调整阴阳、平衡升降为仲景辨证治疗之总则 ,因此 ,论中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 ,用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的方法丰富多彩。本文试从 6个方面论述如下 :1 升降脾胃升降脾胃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胀之证。本证以胃脘部胀满不适为主症。其病机为胃气素虚 ,寒从中生 ,复因误下 ,表热内陷 ,以致寒热互结 ,升降失司 ,痞塞于中。故可见心下痞满 ,呕而肠鸣 ,腹痛下利等症。此时必须斡旋中焦气机 ,恢复升降功能 ,《伤寒论》列有半夏…  相似文献   

1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常危害人体健康。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有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本作用,而脾胃是气机升降枢纽。本文试从气机的升降运动论述眩晕的病机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的糖尿病治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有四气五味之性,病有寒热温凉之分,疾病所属脏腑有味的喜恶;药性的四气五味涵盖着其升降沉浮之性,升降出入又是脏腑气化功能的表现形式。因此,气味和升降沉浮将药与病有机联系起来。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过食肥甘致脾胃辎重太过、郁滞化热密切相关,可责之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基于四气五味药性理论,治疗时当选苦寒之品,寒可除热,苦可泻脾壅,苦寒药泻辎重除郁热,兼以辛味酸味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认为,现代医学中的胃肠动力与中医学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关.脾胃升降失调引起的胃肠症状与胃肠动力异常的临床表现相吻合.脾胃虽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然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心神失调皆可引起脾胃气机的升降紊乱,表现出胃肠动力的相应变化.因此,在探讨胃肠动力异常时,既要从中医的观点分析脾胃升降失调,也应重视其他脏腑与胃肠动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浅谈调理升降法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林  赵荣 《天津中医药》2009,26(1):37-38
探讨调理升降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关系.通过归纳中医脏腑气机升降相关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分析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脾胃肝肺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提出治疗宜采取调理脏腑气机升降原则.经过临床实际应用.运用该原则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运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治法之一,辛开苦降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具有对胃肠功能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升降理论是中医治疗脾胃病中重要的指导理论之一,医家们根据升降理论,以不同药物之升降浮沉之性,灵活配伍组方,合理运用升提法、通降法、升降并举法,调节脏腑气机升降治疗脾胃诸多疾病,收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气机升降理论源自《内经》,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体现了脏腑的生理特性,因此气机升降失调是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大法。心血管疾病多以"心主血脉"、"心主神志"改变为主,是气机升降失调的具体临床表现。临床应用调理气机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往往取得明显疗效。调理气机经方以辛开苦降为法,有调理脾胃,调理肝胆,调理心肺等。在心血管病应用中,调理气机是治疗大法。气机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气机通畅,血脉得行,心病可治。  相似文献   

19.
气机升降不仅是脏腑生理特性的体现,也是维持脏腑之间联系的一种基本形式,脏腑之气升降出入是对脏腑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气机升降协调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归经理论,使药物和各脏腑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药性必分脏腑经脉,升降出入","以药性之运气,合人身之运气而用之,斯为有本";炮制对药物升降出入之性亦有影响。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就是脏腑病变基本病理,诸多疾病病机就是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因此,临证中必须时时注意脏腑病证气机升降异常,处方用药顺应脏腑气机升降特性。脾胃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肺主宣发肃降,涵盖气机升降诸方面,所以在肺脾病证的治疗中注重调畅气机、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特点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胃病常涉及脾。胃病虽病名繁杂,症状不一,但究其病机之根本,不外乎气机升降功能失调。笔者遵循"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寒热并用,自拟经验方升降汤治疗吐酸、痞满、胃痛等胃病,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