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饱饭后心前区反复胀痛伴心悸3个月"就诊。外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为进一步治疗,2018年11月22日就诊于阜外医院住院治疗。既往无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等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查体:心肺无阳性体征。初步诊断为劳力性心绞痛。入院后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大小、结构正常,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0%。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狭窄70%,左前降支全程弥漫狭窄9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70%,左回旋支近段狭窄80%,右冠状动脉开口狭窄60%和远段狭窄60%。SYNTAX评分37分。  相似文献   

2.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因间断胸闷、憋气伴心前区痛6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5月26日入院,高血压1年,最高血压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否认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病史。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心功能(NYHA)Ⅱ级,高血压2级。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末端狭窄60%,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80%~90%,左回旋支近端狭窄80%,右冠状动脉全程狭窄,近、中  相似文献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2例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后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2例起搏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 ,其中临床诊断冠心病 2 3例 (5 4 .7% ) ,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达到冠心病阳性诊断标准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5例 (11.9% ) ,其中单支病变 3例 (左前降支 2例 ,右冠状动脉 1例 ) ,双支病变 2例 (左前降支加左回旋支 1例 ,左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 1例 )。全部病例均可见窦房结动脉清晰显影 ,未见狭窄病变。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有狭窄部位均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后 ,未累及窦房结动脉。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 ,但冠心病并非本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居住地:台湾,6年前因"反复胸部3个月余,再发加重2 h"在台湾当地医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病变。当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iongraphy,CAG)示左主干未见狭窄及阻塞性病变;左前降支近端95%偏心性狭窄,左回旋支远端85%弥漫性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90%弥漫性狭窄。否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史。患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吸烟史10年,饮酒偶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主诉活动后胸闷3月,发作性胸痛1月,含服速效救心丸有效。2010-07当地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90%狭窄,伴有弥漫钙化,左前降支D1开口90%狭窄,左旋支中端10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端弥漫80%狭窄。为求更好  相似文献   

6.
支架治疗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并主干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14岁 ,既往无心血管危险因素 ,1年前劳力时出现胸痛。2周前在长跑时再次胸痛 ,伴心悸、气短、大汗、恶心、呕吐伴四肢厥冷。立即至当地医院 ,测血压 70 /5 0mmHg(1mmHg =0 133kPa)。心电图显示Ⅰ、aVL、V1 ~V6 导联ST段抬高 1~ 3mm ,Ⅱ、Ⅲ、aVF导联T波高尖 ,结合心电图和心肌酶演变 ,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住院期间 ,出现心力衰竭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经积极药物治疗后 ,病情趋稳 ,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右冠状动脉正常 ,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 ,非选择性造影可疑左主干狭窄。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我科。9月 …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基层医院多层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在基层医院已行MS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0例,再经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采用Kappa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为88.9%。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39.0%,诊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准确率分别为45.5%、37.5%和33.3%。在诊断心肌肌桥两者无一相符,诊断钙化准确率较高为80.0%。MSCT检查冠状动脉各节段的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一致性差。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Kappa值均0.75。结论基层医院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较高,但在诊断血管狭窄程度上准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主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周”于2018年11月9日入阜外医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1周前出现快走时胸痛,伴出汗、浑身发抖,休息后可迅速缓解,休息及夜间睡眠时无发作,可平卧。因以上症状反复发作,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中段重度狭窄伴弥漫钙化,左回旋支近中段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中度狭窄,后降支开口重度狭窄,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次日凌晨1点睡眠中再发胸痛,伴出汗,含服速效救心丸后持续1 h左右方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转来阜外医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卒中病史多年。  相似文献   

9.
例1 患者女性,82岁,因“胸痛9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控制血压;否认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病史.超声心动图示各房室腔内径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58%,未见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依据心电图、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71 U/L,肌钙蛋白T0.44μg/L]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后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等治疗(因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未予β受体阻滞剂)24d,病情平稳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远端狭窄90%,未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开口,左前降支远段和左同旋支近段轻度狭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可见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和后降支经左向右侧支循环逆行灌注显影;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TIMI血流0级.患者及家属均拒绝外科手术,而同意行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同期先尝试开通闭塞的右冠状动脉,如成功则进一步介入治疗左主干及其分支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行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结果58例患者共757(87.0%)节段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1.5 mm)成像,638节段(84.3%)可用于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狭窄101节段,多层螺旋CT发现狭窄104节段,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中年女性, 有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为典型劳力性胸痛症状且逐渐加重, 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主干起源异常及开口狭窄可能, 同时可见右冠状动脉至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因导管无法与左主干血管腔同轴, 无法明确左主干开口狭窄情况, 结合病史特点及侧支循环等情况认为该患者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可能性极大, 故术中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左主干开口存在严重狭窄, 最终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左主干开口起源异常并重度狭窄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高危类型, 容易漏诊且猝死率极高, 需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DE)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及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疑诊为冠脉疾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0例,行TTDE检查,观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计算其检出率。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不同狭窄组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无差异。结果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者红色前向血流的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66.04%,完全闭塞者蓝色逆向血流检出率分别为70.00%和71.43%。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组间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舒张期的加速度与减速度、舒张期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DE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血流。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狭窄处舒张期血流参数有显著变化,对诊断冠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两例患者均男性,年龄分别为65岁和62岁,均有活动后胸闷病史,均无突发胸骨后及心前区疼痛史,均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查体均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V1-V6ST段均有不同程度下移>0.05mV。其一T波倒置,另一T波低平,均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两者均为左主干完全关闭且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粗大的右冠状动脉分支多,后三叉处以远血管走行长,同时显示丰富的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特别于心脏舒张期可见造影剂由右冠状动脉向左上自下上逆行充盈,其整体轮廓似心影状。左心室造影均有室壁运动减弱。2讨论心脏的血液循环由冠状…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于2015年2月因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不适3个月余入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无吸烟史,少量饮酒。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局限狭窄90%,第一对角支开口局限狭窄80%,回旋支及右冠脉未见明显狭窄。经球囊扩张后于前降支近段植入1枚支架。术后给予双联[阿司匹林(aspirin)+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1岁,因心慌、胸闷1年,加重1个月入院,无心前区疼痛。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无阳性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和化验血糖、血脂均正常。常规右股动脉穿刺以F6judkins4.0行左冠状动脉造影,各体位均显示左回旋支缺如,左前降支未见异常,右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远段血管发达,除发出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外,还发出多个大分支供应左室游离壁原左回旋支供血区,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管壁均光滑,主动脉根部造影亦未见左回旋支影像。讨论冠状动脉畸形是指冠状动脉起源、分布和结构异常,其发生率为0.6%~1.6%,即起源和分布异常但不影响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分析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组实施CT成像检查,对照分析两种检查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左主干、左旋支、左前降支、右冠的冠状动脉狭窄显现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特异性、敏感度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均很高,但CT成像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 5 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和冠心病患者运动前、中、后 QTc离散度 (QTc dispersion,QTcd)的变化规律 ,以探讨其在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对象和方法 对象  1997年 7月~ 1999年 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者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共 5 0例 ,均无束支阻滞、心脏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室肥厚、QT延长综合征。  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 :所有入选者在行平板运动试验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将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至少 1支血管内径狭窄≥ 5 0 % ,定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0岁,因“间断胸闷2个月,再发1 h”入院。心电图示广泛导联ST段压低并T波高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优势型,左前降支中远端弥漫性变细,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术中给予硝酸甘油注射后,左前降支狭窄较前恢复,提示广泛导联ST段压低并T波高尖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采用高频超声对 3 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 ,以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冠心病组 3 6例 ,年龄 5 8~ 76岁 ,平均 64± 5 .2岁 ,男 3 1例 ,女 5例 ,均接受冠脉造影并达到美国CASS诊断标准 :冠脉左主干狭窄≥ 5 0 %和 /或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任何一支狭窄≥ 70 %。对照组 40例 ,年龄 5 5~ 78岁 (平均 63± 4.6岁 ) ,其中 18例经冠脉造影为阴性 ,2 2例为无心脑血管病史 ,无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20.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患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性质及治疗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1990~ 2 0 0 2年 5 2例大动脉炎住院患者中 7例 (女 5例、男 2例 )患者 ,根据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大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 ,证实为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 ,予以激素、扩管等对症治疗 ,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心功能、炎症指标等病情变化。结果 :7例患者中 6例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症状 ,2例出现心肌梗死 ,3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左旋支中段中度狭窄 ,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开口处重度狭窄 ,另1例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对症治疗后 ,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均能回复正常 ,而症状与心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并不少见 ,可发生于冠状动脉开口与近端 ,亦可累及中段 ,随病程延长 ,患者心脏情况恶化 ,临床上应对有心肌缺血症状的大动脉炎患者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 ,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