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有78例,女性有22例,平均年龄为38岁(17~8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分析经过该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顺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95±116) min,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04±100) min;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02±104) min,股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18±103) min.顺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平均愈合用时为(14.3±3.3)周,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愈合用时为(13.9±3.4)周;逆行髓内钉固定组股骨干骨折的平均愈合用时为(12.3±4.2)周,肱骨干骨折的手术平均愈合用时为(12.4±4.6)周,两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68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患者临床愈合63例,占总人数的92.7%,剩余5例因为断端分离,导致骨折复位状态差未愈合,再次手术后骨折正常愈合.剩余32例患者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为100%.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优良的疗效,术后愈合率高,但是应该着重注意带锁髓内钉的术后并发症问题.  相似文献   

2.
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17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76例(189处)四肢长骨干骨折,观察其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174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1.6±7.2)周。术后疗效评价:肱骨干骨折术后优良率为100%,股骨干骨折术后优良率为90.63%,胫骨干骨折术后优良率为92.78%。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成人四肢新鲜长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成人四肢新鲜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56例成人四肢新鲜长骨干骨折,术后随访3~20个月。结果 56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20个月,平均11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创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成人四肢新鲜长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142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鲜四肢骨折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肱骨干、股骨干骨折顺行、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出现远端锁钉部位感染,1例远端发生劈裂未发生锁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见愈合时间在8-22周,平均愈合时间(13.6±3.6)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新鲜四肢长干骨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失血量少,早期活动康复良好,对于严重的四肢长干股粉碎性骨折等复杂骨折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新鲜四肢长干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572例.均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对其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肱骨干骨折患者及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及逆行髓内钉固定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愈合率达到96.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发生率为9.62%。结论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但是对其导致的并发症应该提高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6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对2组治疗优良率、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3±0.5)个月,对照组为(11.5±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优良率和愈合时间方面表现优于钢板内固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引进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8人9例,随访2个月至21个月,平均1年零1个.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骨折愈合,1例仍在治疗中,1例已取出髓内钉,骨折愈合,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 176例 ,术后 4周负重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 8~ 18个月 ,平均 12月达到骨性愈合 ,肩、肘、膝、踝等关节均无功能影响。无髓内钉松动、变形、肢体短缩、延长 ,断锁钉 2例 ,骨折延迟愈合 5例 ,不愈合 2例 ,感染 2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四肢长骨干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固定可靠 ,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 ,对患肢邻近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庆和  刘小冬  卢卫忠  王明贵 《重庆医学》2007,36(11):1041-1041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153例,分析病例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46例Ⅰ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3例,髓内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退出1例,骨感染取出髓内钉2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获得满意效果,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不当及患者锻炼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潘长军 《中外医疗》2016,(20):61-63
目的:分析在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中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带锁髓内钉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5.12±9.33)min,骨折愈合时间为(4.11±1.76)个月;对照组相应的为(120.09±10.27)min、(8.63±1.59)个月;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情况看,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性,对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以及提高恢复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轴向控制动力性带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置入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68例股骨干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30例采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固定;对56例胫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24例采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固定。随访6~10个月,观察治疗结果。结果股骨干交锁髓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25 min,平均骨愈合时间是16周,交锁髓内钉优良率84.21%;股骨干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是96 min,骨愈合时间是13周,优良率为93.33%;胫骨交锁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是98 min,平均骨愈合时间是22周,交锁髓内钉优良率84.38%;胫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是63 min,骨愈合时间是18周,优良率为95.83%。统计学分析,两组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固定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和优良率方面,与交锁髓内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较传统的交锁钉手术时间短、愈合时间快、功能恢复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成年人肱骨干骨折患者69例,其中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31例,钢板内固定治疗38例。临床及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神经损伤、感染、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及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8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髓内钉组11.8周,钢板组12.9周;平均放射学骨折线消失时间髓内钉组9.4周,钢板组10.8周;术后两组均未发生骨感染;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髓内钉组优29例,良2例,钢板组优38例。以上结果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髓内钉组术后患肢肿胀时间(11周)超过钢板组(4周),初次术后及取内固定术中钢板组均有发生桡神经麻痹者(5例),髓内钉组则无;髓内钉组未发生骨不连,钢板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骨不连接。结论: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提供稳定的内固定并愈合,但髓内钉内固定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爽 《当代医学》2021,27(2):58-60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比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6.79%(P<0.05)。研究组骨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畸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及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关节功能障碍、髓内钉或者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0.75%(P<0.05)。研究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可提高骨性愈合率,且手术安全性更高,有助于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钛合金弹性髓内钉(TEN)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9月共收治45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分别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钢板固定组)和钛合金弹性髓内钉固定(弹性髓内钉组)方法治疗。所有病例均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X线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负重时间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经平均10.5个月随访,钢板固定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5周,弹性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钉组手术时间[(66.3±2.6)min]、失血量[(59.3±13.9)mL]、住院时间[(6.6±2.4)d]、负重时间[(11.6±2.5)周]明显减少,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正确方法使用钛合金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应力遮挡小、弹性大、损伤小、患肢功能恢复快、不影响骨骺、骨折愈合、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缪逸鸣 《中外医疗》2016,(29):54-5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80例,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3组,带锁髓内钉组60例,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加压钢板组60例,给予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支架组60例,给予外固定架手术,并观察3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感染率及并发症率等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带锁髓内钉组优良率93.33%,加压钢板组优良率76.67%,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86.67%,带锁髓内钉组优良率分别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锁髓内钉组、外固定支架组及加压钢板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23.5±14.4)d、(155.4±16.2)d、(185.3±15.5)d,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带锁髓内钉组患者发生感染率及并发症较少。结论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建议首选带锁髓内钉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带锁髓内钉组临床效果显著,且感染率及并发症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肱骨干骨折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带锁髓内钉与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88例,分为带锁髓内钉组39例,钢板组49例.临床评价和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神经损伤、感染、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及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 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4~44个月,平均13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髓内钉组12.3周,钢板组13.4周;平均放射学骨折线消失时间髓内钉组9.9周,钢板组11.2周;术后感染率两组均为0;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髓内钉组优秀34例,良好5例,钢板组优秀49例.以上结果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髓内钉组术后患肢肿胀时间(11周)超过钢板组(4周),初次术后及取内固定术中钢板组均有发生桡神经麻痹者(5例),髓内钉组则无.结论 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对于治疗肱骨干骨折均能提供稳定的内固定并愈合,但髓内钉内固定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邱序忠  周安令 《四川医学》2012,(9):1624-1625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30例和交锁髓内钉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80%,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为100%,交锁髓内钉组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对于胫腓骨骨折处血液供应和生物力学的环境干扰相对较小,利于骨折端的愈合,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邓红阳 《吉林医学》2011,(18):3633-3634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22例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急诊手术,应用透视下复位,开放性损伤中Ⅱ型2例采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余20例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术后A、B型骨折患者术后2周左右行部分负重活动,4周后完全负重活动。C型骨折则根据X线,有骨痂形成,可逐渐负重活动。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20周,平均13周,无不愈合病例。按Johner-Wruch标准功能评价,优17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符合胫骨的生物学特性,能达到坚强内固定,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疗效可靠,但临床中应注意一些常见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