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125I粒子三链鼻饲营养管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经鼻置入125I粒子三链鼻饲营养管近距离放射治疗1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6周后拔除鼻饲营养管。记录技术成功情况、90%体积肿瘤吸收剂量(D90)、术后并发症。评价术后6周食管通畅情况、肿瘤最大径、局部控制率、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VAS疼痛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结果 18例患者均达到技术成功, 平均D90为46.19 Gy,平均止血时间12.4 d,术后均达到局部控制。与术前相比,术后6周16例患者的食管通畅,肿瘤最大径平均缩小1.23 cm, Stooler吞咽困难评分平均下降了2.6分,VAS评分平均下降3.28分, Karnofsky评分平均升高了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同位素脱落、大出血、食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三链鼻饲营养管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评价携125I粒子敷贴式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搜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12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63.25岁,Karnofsky评分45.83分)食管癌外科术后局部复发合并Neuhaus分级Ⅲ~Ⅳ级患者,采用经鼻介入插管技术开通食管恶性梗阻段并置入携125I粒子敷贴式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和近距离放疗。记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肿瘤吸收剂量,监测术后体外辐射剂量率;6~8周评价患者Karnofsky评分、Neuhaus分级吞咽困难和肿瘤最大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携125I粒子敷贴式营养管置入,技术成功率100.00%,术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无感染、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TPS计算肿瘤平均吸收剂量54.48 Gy,术后即刻距离前胸体表30.00 cm、60.00 cm、90.00 cm辐射剂量率为60.94、16.54、8.74μSv/h。术后6~8周Karnofsky评分、Neuhaus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3.1...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经皮经肝途径置入可携带放射性粒子的胆道引流导管,以达到胆汁引流和胆道腔内放疗的双重效果,用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方法利用常用的导管制作材料聚氨酯,通过铸型加热拉管技术,形成具有3腔结构的导管,导管外径8~10 F,3个腔内径分别为0.75 mm、0.75 mm和≥1 mm,其中≥1 mm内径的管腔作为胆汁引流的通道,2个0.75 mm的管腔做为承载125I粒子的通道。对导管尾端进行特殊设计,便于粒子的置入及引流袋的连接。结果开发研制的胆道粒子引流导管结构合理,125I粒子假源能顺利送入导管的粒子腔道内,电视透视观察粒子能连续排列形成粒子链,并保持不移位;导管引流腔道与尾端引流接口相通,能够保证胆汁的顺利流出。结论本研究研制的导管具有较好的引流效果同时可携带125I粒子,拟对呈线形排列的粒子链的剂量学及生物效应进行计算,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其介入操作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125Ⅰ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支架置入术可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疾病本身无治疗作用。放射性粒子直接对肿瘤部位近距离放疗,以其靶准,剂量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为此我们用^125Ⅰ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1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CT影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勾画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 Gy,粒子放射性活度2.22×107 Bq,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胃管,根据肿瘤位置于胃管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粒子,制成粒子胃管。在C臂X射线透视下将其置入到患者食管内肿瘤部位,并随访。结果 10例患者125I粒子胃管均顺利置入,未出现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术后均未出现胸痛、出血、肺炎等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 Stooler 分级评分均为2~3级,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基础疾病,6例在术后4个月时吞咽困难, Stooler 分级评分达到0~1级,3例达到1~2级。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胃管既能提供鼻饲,解决营养问题,又能腔内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生长,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管癌是常几尢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食管支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食管癌造成的食管狭窄的治疗,临床应用表明食管支架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但普通支架对肿瘤本身无任何治疗作用。^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其在扩张食管的同时对肿瘤进行近距离的放射治疗,从而达到解决患者吞咽困难和抑制食管肿瘤的双重目的。现对^125I粒子食管支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25I粒子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食管支架置入术可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1],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疾病本身无治疗作用.放射性粒子直接对肿瘤部位近距离放疗,以其靶准,剂量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为此我们用125I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25I粒子捆绑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采用^125I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装有^125I粒子源的硅胶管捆绑在食道支架的表面,根据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进行布阵。在透视下将支架置入食管。结果:12例患者共使用50粒^125I粒子源,3个月随访吞咽困难分级均为3级,无血象改变、气管食管瘘发生。结论:^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易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病变,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携带放射性~(125)Ⅰ子食管支架治疗高龄中、晚期食管癌的初步疗效。方法总结2009年9月-201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食管支架治疗的43例中、晚期食管癌老年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Ⅰ粒子支架分为A、B两组。A组为~(125)Ⅰ粒子支架治疗组,18例;B组为普通支架治疗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以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做放疗及化疗)。术中、术后观察、统计并随访支架置入成功率、吞咽困难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 A、B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100%。A组的平均生存期为9.8个月,B组的平均生存期为4.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疼痛、食管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8%及2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短期临床观察,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初步应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性~(125)Ⅰ粒子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护理.方法 对2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食管癌患者顺利置入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吞咽梗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支架置入4h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流食,吞咽顺畅,其中4例感胸痛,2例有少量出血,2例有异物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是一项新的技术,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的正确护理,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治疗中心性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环甲膜穿刺,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对肺癌引起的气道狭窄和肺不张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 中心型肺癌2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或X线引导下,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悬挂^125I放射性微粒子,对肺癌进行持续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 本组2l例患者中,气道狭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15例。并发颈部瘘口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喉部不适、导管刺激性咳嗽各3例,WBC下降低于正常2例,导丝在颈部折断1例。结论 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悬挂^125I粒子治疗肺癌引起气道狭窄和肺不张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Gy/4~5周,20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内放疗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放疗支架(即125Ⅰ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捆绑125Ⅰ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到病变部位。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食管穿孔、大出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复查示14例病变体积较前不同程度缩小,1例病变增大且组织长入支架上口,发生再狭窄。结论食管内放疗支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癌常规的放疗易发生放射性肺炎、食管穿孔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而腔内支架照射治疗,则是将放疗药物125I同位素粒子固定在扩张食管支架上,抑制肿瘤生长,直至杀死肿瘤细胞。这种近距离治疗方法避免了放疗的不良反应,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山东黄河医院自2006~2011年应用125I同位素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狭窄6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携带125^Ⅰ粒子的食管支架对食管癌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100%,其生存期为10.5个月。结论:碘125^Ⅰ粒子支架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还可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评价放射性 125Ⅰ粒子链腔内近距离放疗输尿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例输尿管癌患者采用C臂 CT联合数字血管造影(DSA)引导进行肾造瘘,并在输尿管闭塞/狭窄段置入 125Ⅰ粒子链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评价技术成功率、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输尿管通畅情况和生存时间,比较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肾积水Girignon分级和疼痛评分,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肾造瘘及粒子链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操作时间(12.3±3.8)min,无输尿管穿孔、感染、严重出血等情况发生。粒子链近距离放疗后2~3个月,局部病灶评价CR 4 例,PR 6例,局部控制率(CR+PR)100%。输尿管通畅率50%(5/10)。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肾积水Girignon分级,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2.72、-2.88、-2.83,P<0.01)。平均随访(14.6±6.5)(5~25)个月,3例随访期间病情进展,7例病情稳定;9例患者存活,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术前术后D90%、mPD、V100%V150%V200%、CI、EI、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造瘘联合放射性粒子链腔内近距治疗输尿管癌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是无法接受外科根治术患者有效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治疗口腔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口腔癌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舌癌12例、牙龈癌6例,溃疡灶20个,平均直径(2.3±0.7)cm,颈部转移淋巴结10个,平均直径(2.8±1.7)cm.根据病变情况采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联合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或单纯采用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颈部转移淋巴结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首次治疗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溃疡面及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变化,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对溃疡面的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粒子置入均顺利完成,分布满意,共置入粒子8~29颗/例,平均15颗/例.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溃疡病灶平均长径分别为:(2.1±0.6)cm(t=3.559,P<0.01)、(1.7±0.5)cm(t=7.609,P<0.01)、(0.7±0.6)cm(t=11.508,P<0.01).颈部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ET-CT显示病灶代谢活性较术前明显减低.治疗后6个月,8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例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行第2次置入.本组患者随访7~28个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是治疗口腔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环甲膜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心性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7月至2004年9月,笔者采用经环甲膜穿刺、置管,气道内悬挂^125I放射性微粒子(简称种子源),对19例中心性肺癌并发气道狭窄、肺不张者进行近距离低能量持续放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携带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64例,根据是否自愿接受125I粒子支架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A组)28例,125I粒子支架组(B组)36例.125I粒子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和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支架通畅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生存期.结果 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及短期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100%;12个月内B组患者食管支架通畅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比A组平均高约13 769.57元;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B组均明显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费用较普通支架高.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问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25%~50%);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25%);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 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1个月有效率为90.32%;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2个月有效率为90.32%;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6个月有效率为90.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