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对5例经多层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5例CT增强扫描轴位仅能显示肝周围及肝内血管结构的扭曲、扩张改变.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血管的迂曲扩张、扭曲;肝窦明显扩张、早显;肝静脉早显; 5例门静脉均未见早显,显示尚正常.不同的重组方法适合显示不同血管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A较轴位图像可以清晰详细地显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光子CT低管电压(80kV)低剂量对比剂(30ml)技术("双低"技术)在颅脑CTA颅内动脉瘤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脑CTA检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甲组采用管电压120kV、对比剂50ml;乙组采用管电压80kV、对比剂30ml。测量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检出动脉瘤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乙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高于甲组(P 0. 001),SNR、CNR低于甲组(P 0. 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P=0. 295)、诊断动脉瘤的特异度、灵敏度(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有效辐射剂量较甲组下降约52%。结论双源光子CT"双低"技术不仅满足颅脑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并且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肾损伤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50021)杨青连庆峰赵斌许琥*宋振珏*肾损伤在腹部闭合性外伤中较常见,及时明确诊断,对临床处理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20例肾损伤患者进行了CT检查,旨在探讨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3岁。面黄、乏力伴右上腹痛1月余。临床体征为腹软,右上腹压痛并可触及一包块。临床诊断“右上腹占位性病变”。胃肠钡餐检查示:胃窦部粘膜增粗、乱,十二指肠圈增大,其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胃肠钡餐诊断:胃窦炎,十二指肠肿瘤。MSCT扫描示: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其内见一大小约4·5cm×5·0cm边缘光滑的类圆形肿块,肿块密度欠均,动脉图1 CT平扫可见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其内见一大小约4·5cm×5·0cm边缘光滑的类圆型肿块,肿块密度欠均图2 CT强化图像可见十二指肠内病变无明显强化期强化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扫描范围内肝、胆、胰腺及双…  相似文献   
5.
双源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缩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患儿行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利用工作站对胸部血管及心脏分别进行靶重组,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同时接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以手术或DSA结果为标准,对比DSCT与CDF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DSCT均诊断为主动脉缩窄,伴有室间隔缺损(VSD)者11例,伴有房间隔缺损(ASD)2例,伴有二叶型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者6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PDA)者7例,伴有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者3例,伴有支气管动脉扩张者4例。CDFI诊断主动脉缩窄16例,主动脉弓断离1例;伴有VSD者11例,伴有ASD者2例,伴有二叶型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者7例,伴有PDA者6例,2例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DSA证实,共发现畸形60处。DSCT和CDF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56/60)和76.67%(46/60)。结论 DSCT门控下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脏结构和肺血管,在主动脉缩窄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CT扫描的主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分析CT相关资料,如区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部位,CT测量相关指标,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等。图像均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行单独分析,若有不同意见则行讨论而达成一致。结果本组中真性动脉瘤82例,假性动脉瘤13例。瘤体形态以囊状动脉瘤常见(50.5%),其次为混合型动脉瘤(25.3%)及梭型动脉瘤(24.2%)。瘤体内可见钙化者为61.1%,溃疡者为55.8%。累及范围为(104.3±71.0)mm,瘤径长度(0~30)mm,瘤体直径(53.2±16.9)mm。95例患者中,56例(58.9%)患者伴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态依次为弧形(46.4%)、不规则型(26.8%)、环形(16.1%)、双凹形(10.7%)。血栓位置依次为前壁(33.9%)、左侧壁(26.8%)、右侧壁(19.6%)、后壁(14.3%)、双侧壁(5.4%)。血栓厚度为7.7(0~18.0)mm,血栓长度35(0~87.0)mm。结论 CT在主动脉瘤的诊断中不仅能够获取瘤体本身相关改变特征,更能发现附壁血栓形成情况,对临床风险评估及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动脉CT血管造影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动脉CTA扫描和重建技术;评价CTA显示肾动脉的能力。材料和方法:使用ElscintCTTwin扫描装置,对30例无肾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且肾动脉CTA正常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经MIP法重建,12例行SSD和曲面改建。随机取50例肾动脉DSA表现正常者作为对照分析。结果:CTA对肾动脉和肾干动脉的显示率为100%,对肾段动脉的显示率不及DSA。结论:CTA是一种微创伤性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和肾干动脉,在很大程度上可代替DSA检查。肾动脉CTA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扫描技术,其中利用小剂量试验获得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成年人肠套选迭不多见。国外报道占肠套迭的5-16.6%,国内有关报道甚少。我们报道3例成年人肠套迭的CT表现,并对其CT特异征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6 3岁。柏油样大便 ,头晕、乏力半月就诊。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 ,无局限性隆起 ,腹软、无触痛 ,未触及包块。  影像学检查 :胃肠钡餐检查提示胃底及后壁上部外压性改变 ,未见溃疡。CT检查 :胃底、胃体后壁上部囊实性肿块 ,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 :实性囊壁部分有较明显强化 (图 1,2 )。肿块与肝、脾之间间隙消失 ,其交角为锐角 ;与胃底、胃体后壁上部关系密切 ,其交角为钝角。胃周未见其它肿块 ,腹腔动脉周围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 :胃壁肿瘤 ,符合胃平滑肌瘤。手术所见 :胃底及胃体后壁肿块 ,局部与肝左叶粘连。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6例结节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以智力低下、癫痫就诊,2例出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2例见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结节性硬化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CT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波及范围,CT是结节性硬化诊断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