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养结合提供依据,最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方法 在重庆市选取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巴南区4个主城区;按照地理位置在各区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5个街道、3个乡镇;在各街道/乡镇中随机选取2个居民区;在每个居民区中随机选取老年人20~30例,共42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7-8月,采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医养结合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 400例老年人中,有212例有医养结合需求,医养结合需求率为53.0%。不同子女数、退休前职业、养老保险类型、医疗保险类型、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疾病负担情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医养结合支付意愿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健康状况关心情况、当前养老满意度的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女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及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低,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水平较低,子女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子女支持度及医养结合支付意愿是医养结合需求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医养结合宣传教育工作,转变传统养老理念,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并逐步试点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 我国医养结合发展中屡遇瓶颈,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老年人多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是影响机构发展及其服务实现的“源头性”问题,精准把握并分析其需求现状,是健康合理发展医养结合、改善供需错位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保障。目的 调查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泸州市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65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养结合相关情况调查表、衰弱综合评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将调查内容中关于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概率及拟合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27份,有效回收率为96.5%。627例老年人中,340例(54.2%)对医养结合有所了解,416例(66.3%)表示有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模型Ⅱ和模型Ⅲ的-2对数似然值(-2LL)均小于模型Ⅰ,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Ⅰ;模型Ⅲ的-2LL小于模型Ⅱ,Cox&Snell R2、Nagelkerke R2均大于模型Ⅱ,表明模型Ⅲ对样本的拟合程度最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92,95%CI(1.118,2.560)〕、子女数〔OR=0.571,95%CI(0.407,0.800)〕、就医方便度〔OR=2.931,95%CI(2.117,4.058)〕、社会支持度〔OR=0.455,95%CI(0.326,0.635)〕、慢性病患病情况〔OR=1.999,95%CI(1.343,2.975)〕、医养结合认知水平〔OR=1.719,95%CI(1.222,2.418)〕、衰弱程度〔OR=2.495,95%CI(1.666,3.736)〕、抑郁程度〔OR=1.914,95%CI(1.296,2.827)〕是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泸州市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知晓、需求水平较高,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企业及后续研究者在今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影响因素加以分类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仍需先行试点,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需方的角度了解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要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朝阳区713名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住院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对各项服务需要的相关因素.结果:受访老年人对各项服务的需要率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岛市医养结合机构高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探讨不同生活方式对高龄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在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1090名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90名高龄老年人中,有357人(32.75%)表示自评健康状况为健康,733人(67.25%)表示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健康。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饮酒、不进行锻炼、有焦虑抑郁感、对人际关系感到不满意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在婚的高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结论:饮酒、体育锻炼、焦虑抑郁感、人际关系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高龄老年人自评健康相关。应关注影响高龄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提升高龄老年人健康素养,保障高龄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韩杨  李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目的 调查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锦州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4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以评定失能程度)、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类型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95.1%。168名(39.2%)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260名(60.8%)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失能程度是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260名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127名(48.8%)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81名(31.2%)选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名(20.0%)选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锦州市老年人中,60.0%以上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较多。在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近半数愿意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形式,且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其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影响成都市老年人群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成都市城镇居民进行调查,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影响成都市老年人群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相关因素为:对医疗月支出费用的承担能力(P=0.007,B=-0.859,OR=0.423).结论 成都市老年人对医疗月支出费用的承担能力直接影响其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求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付佑兴  成霞  刘嘉洋  林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3,(11):1903-1906+1923
目的 调查成都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探究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4个城区共60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总分为(158.31±35.03)分,平均分为(3.68±0.81)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中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得分最高[(3.81±0.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月可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P=0.001)、社会支持水平(P=0.006)、是否患慢性病(P=0.001)、健康状况(P=0.023)、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P=0.035)及参与意愿(P<0.001)是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尤其在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模型研究社区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问卷法对滨州市滨城区彭李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选择医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11.34%,城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调查量表得分为(30.45±11.22)分;居住方式、文化程度、户外锻炼次数、医疗负担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等是影响老年人医养健康需求的因素。结论 可根据社区老年人个人特质、生活习惯和家庭经济状况为其提供适合的医养健康养老模式,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影响因素及基于移动终端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高校的1949名学生,采用“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及健康状况各维度高健康素养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9%、18.3%、61.0%、44.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性别、母亲学历、专业、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81.2%的大学生想了解或迫切想了解健康素养知识,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83.8%),91.8%的愿意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健康知识,55.1%的关注了与健康相关的微信服务号,87.1%的认为微信适用于健康知识的学习,81.3%的愿意利用微信平台学习健康知识,73.8%的希望微信推送以文字结合图片和视频形式的健康知识,建议每周推送健康知识的频率以1~3次为宜.结论 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健康行为素养最为缺乏,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健康教育有较强需求.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应充分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并重点关注男性、母亲学历低、非医学专业、低年级及未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王萍  李树茁 《医学争鸣》2007,28(17):1621-1623
目的:研究当前中国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安徽省巢湖市60岁及以上的1565位农村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增龄、女性、没上过学、务农、低独立经济收入、功能受限及心理福利差构成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已婚未构成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而独居的显著影响则依赖于其健康状况;老年人从成年子女处获得的经济支持和为成年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结论:社会人口-经济特征、健康状况以及代际支持构成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的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9616例“120”出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状况。结果院前急救的特点为:“120”呼救出诊逐年增多,外伤以车祸为主,内科以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占多数,院前猝死主要是心源性猝死,“120”急救半径5km以内出诊频率最高,抢救效果较好。结论快速高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证。必须强化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法律意识,严格掌握急救护理原则,熟练运用各种急救护理技能,尤其是心脏电击除颤术,各类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安全转运,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根据医务人员主要压力的表现,提出了缓解压力的对策。只有重视对一线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其的心理压力,才能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惠兰 《中国医药导刊》2012,(9):1622-1623
目的:探讨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即一对一的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家属陪伴分娩,同时注重人文环境和科学教育的渗透等,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在护理实施前,焦虑基本分布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经不同护理模式,观察组焦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发生新生儿窒息、并发尿潴留及出血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产后焦虑,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产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Primary Care and the Speciali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nselow  Neal A. 《JAMA》1998,279(17):1394-1395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