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严晓琴  余娟  邹夏  沈宏宇  阳梅 《西部医学》2021,33(10):1482-1485+1491
【摘要】 目的 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患者骨髓液CD38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5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BCD方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或PAD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达雷妥尤单抗,均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骨髓液CD38水平、生存分析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体缓解率76.56%高于对照组的52.94% (P<0.05);研究组CD38阳性表达率以及CD38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5个月(2.5~1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6.0个月(1.4~15个月)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达雷妥尤单抗可提高总体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耐受性较好,可增加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随着各种新药出现,患者生存率升高,但如何使患者更大程度达到缓解,减少复发,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 探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M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7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进行治疗,通过门诊、住院复查或使用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每月随访1次,以观察对象自2020-01-01起首次使用达雷妥尤单抗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死亡、疾病复发或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随访截至2022-07-31,中位随访时间6.5(0.5,26.5)个月,以总缓解率(ORR)、完全缓解率评估患者疗效。绘制不同用药情况、不同初诊肾功能情况、不同给药情况、细胞遗传学不同危险度分层、不同M蛋白类型的Kaplan-Meier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为64(30,86)岁,其中男38例,女35例。28例MM患者一线使用达雷妥尤单抗,13例因不良反应从其他方案换用达雷妥尤单抗,32例患者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DRd)方案巩固治疗序贯达雷妥尤单抗和来那度胺两药维持治疗1例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科2019年3月收治的1例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最新文献。结果 患者应用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13疗程后只达到部分缓解的疗效,未能进一步缓解,且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后改为DRd方案巩固治疗2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继续使用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两药维持治疗,不良反应少,至随访结束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为35个月。结论 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巩固和维持治疗可能会改善高龄高危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达雷妥尤单抗应用于硼替佐米治疗后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P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CR)12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0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ORR)1例,总缓解率(ORR)28例(77.78%),对照组CR5例、VGPR7例、PR8例、SD7例、PD9例、ORR20例(55.56%),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5例、中重度疼痛3例、胃肠系统反应2例、骨髓抑制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12例(33.33%),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骨髓抑制3例、中重度疼痛2例、胃肠系统反应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15例(41.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提高总缓解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7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予沙利度胺口服,剂量从每天200mg开始,每周递增至最大剂量400mg/d,同时予地塞米松10mg/d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 1例(14.3%),部分缓解PR 3例(42.8%),进步2例(28.8%),无效1例(14.3%),有效率57.1%,总显效率85.7%。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便秘、皮疹及双下肢浮肿,毒副作用轻。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达雷妥尤单抗的方案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42例RRMM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例, 女16例, 年龄为59(47, 82)岁。根据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疗程数不同分为3组:长疗程组(≥9个疗程, n=21)、中疗程组(7~8个疗程, n=12)、短疗程组(≤6个疗程, n=9)。随访截至2023年11月10日, 随访时间为15.6(6.0, 34.0)个月。患者完成至少2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 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比较不同疗程数组间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差异。结果 42例患者中, 15例(35.7%)合并髓外病变或浆细胞白血病, 7例(16.6%)合并淀粉样变性, 18例(42.9%)合并肾功能不全。Mayo分期中, 骨髓瘤细胞遗传...  相似文献   

7.
尹晓梅 《当代医学》2010,16(20):139-140
目的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12例患者(5例初治及7例复发/难治)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每例至少接受了2~6个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标准判定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2例患者总效率75.9%(9/12),其中初治患者CR40.0%(2/5),PR20.0%(1/5),MR20.0%(1/5),有效率80%(4/5);复发难治患者CR14.3%(1/7),有效率71.4%(5/7)。主要不良反应有全身周围神经痛,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感染等,经过对症的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江琴  韩佳杞  郑永江 《热带医学杂志》2022,(1):91-94,106,封3
目的 评价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Vd)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RRMM),相比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Vd)治疗RRMM的成本效果性.方法 采用基于中国患者的LEPUS临床试验所获数据(D-Vd:141名患者;Vd:70名患者),建立患者无进展状态、进展状态和死亡状态的疾病发展过程Markov...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沙利度胺联合MP、VAD等方案治疗,连用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80.49%。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继续治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探索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12月~20010年10月应用As2O3 10mg/日连用25天,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1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取得72.7%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少且能耐受.结论:三氧化二砷是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效方案,可供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及6例难治复发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硼替唑米1.3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mg,第1~4、8~11天静脉滴注或口服;3周为1个疗程)1~6个疗程,根据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AE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2~11个月),12例初治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1例无变化(NC)。6例难治复发患者中2例CR,2例PR,1例NR,1例死亡。总反应率(ORR=CR+PR+MR)83.33%,总有效率(CR+PR)72.22%。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病变和阵发性房颤,经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CE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应用T—CEMD方案:沙利度胺100mg,每晚1次;环磷酰胺500mg/m^2,第1天;足叶乙甙70mg/m^2,第1~2天;米托蒽醌4mg/m^2,第1~3天;地塞米松40mg第1~4天;21d为一个疗程。19例初治MM用T—CEMD与VAD类方案交替(T-CEMD/VAD)治疗;18例初治MM单用VAD类方案治疗。结果在22例难治性MM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36%)、部分缓解(PR)12例(55%)、无效(NR)2例(9%),总有效率(0RR)91%。T—CEMD/VAD方案治疗的19例中,CR6例(32%)、PR11例(58%)、NR2例,总有效率(0RR)90%。单用VAD类方案治疗18例初治MM者中,CR1例(6%)、PR8例(44%),ORRS0%。T-CEMD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CEMD方案对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的补救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T—CEMD/VAD交替方案治疗初治MM患者,明显优于单用VAD类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或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阿霉素(PAD)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依据国际2006疗效反应标准评价疗效,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NCI CTCAE)v 3.0判断。结果接受2~6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后,35例初治患者总反应率为88.6%,8例复发难治患者总反应率为75%。PD方案组(27例患者)总反应率为81.5%,PAD方案组(16例患者)总反应率为93.8%。所有患者获得疗效平均需1.2个疗程(1~3个疗程),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个月(1~37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81%,2年总生存率为62.6%。1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腹泻、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及血液学毒性,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可有效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性MM患者,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  相似文献   

14.
吴炜  谢晓宝  钱新瑜  严峰  凌云  曹祥山 《吉林医学》2011,(19):3931-3933
目的:观察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MM患者(初诊MM13例,难治复发MM10例)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每个患者接受1~6个疗程的化疗。采用EMBT标准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规毒性判断标准(NCI CTCAE3.0)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13个月(2~30个月),完全缓解(CR)3例(13.0%),接近CR(nCR)1例(4.3%),部分缓解(PR)7例(30.4%),轻微反应(MR)6例(26.1%),总有效率(ORR=CR+nCR+PR+MR)73.9%。在初诊组及难治复发组、ISS分期Ⅱ期及Ⅲ期、肾功能不全及肾功能正常MM中,CR/nCR率和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血液学毒性、外周神经病变、腹泻及乏力,多数易于控制。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MM有效率高,多数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5.
19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舒心 《河北医学》2008,14(4):428-43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②大部分患者表现骨痛和贫血,免疫分型以IgG和IgA最常见;③COP/CTHPOP化疗方案治疗5例初治患者有效率达80%;④三氧化二砷治疗1例难治复发进展期的MM患者在2个疗程后取得完全缓解。结论:①中年以上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反复感染、白蛋白正常而白球蛋白比例降低、蛋白尿、血沉快等应考虑MM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②COP/CTHPOP化疗方案对初治MM有较好疗效;③三氧化二砷可用于治疗难治复发的MM患者。  相似文献   

16.
张静  徐敬根 《吉林医学》2011,(20):4124-4125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或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复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用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三氧化二砷10 mg/d,1~14 d,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如能耐受每周加量100 mg,最大剂量为300 mg/d,每28天为1个周期。结果:1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68.7%。不良反应主要恶心、呕吐、嗜睡、水肿、便秘等。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或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化疗方案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SLL/CLL患者,其中初发者11例,复发、难治者10例,均接受FC化疗方案:氟达拉滨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环磷酰胺400~6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重复6个周期。结果21例平均完成约4.4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1.9%(13/21),部分缓解(PR)率28.6%(6/21),总有效(OR)率90.5%(19/21);其中初发组CR率63.6%(7/11),PR率36.4%(4/11),OR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CR率60.0%(6/10),PR率20.0%(2/10),OR率80.0%(8/10),2组CR率、OR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7例(33.3%),出现Ⅲ~Ⅳ级血小板减少4例(19.1%),出现感染、发热7例(33.3%),无相关毒性死亡。其他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轻度肝肾功能损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 a生存率为90.5%(19/21),2 a无病生存率为80.9%(17/21),其中初发组2 a生存率100%(11/11),2 a无病生存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2 a生存率90.0%(9/10),2 a无病生存率70.0%(7/10),2组间2 a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SLL/CLL的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能够耐受其毒副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组采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1%(P〈0.05);且治疗组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孔凡良  蒋英俊  缪华纬  王凤云 《安徽医学》2012,33(11):1457-1460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9例患者难治性或复发性MM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VAD组(n=25)和VAD组(n=24)。A组:25例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VAD:(长春新碱0.4 mg/d静脉注射,第1~4 d;多柔比星10 mg/d静脉注射,第1~4 d;地塞米松40 mg/d口服,第1~4d,9-12 d和第17~20 d);沙利度胺200 mg/d口服)。B组:24例患者接受VAD方案(同上)。每治疗周期为28 d,持续4个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最终病例数分别为25例和23例(B组1例男性患者死亡)。2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和47.8%,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A组较B组更容易产生便秘、嗜睡(P<0.05),2组患者的副反应程度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较单纯VAD方案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MM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能够很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