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椎前路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喉返神经在颈椎前路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学特征,为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提供指导.方法取成人尸体标本42具,在颈动脉鞘与气管食管间找到喉返神经,观察脏筋膜结构及其与喉返神经的关系,观察并测量右侧喉返神经脏筋膜穿入点与椎体水平的对应位置关系,观察并测量右侧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内缘交叉点与椎体水平的关系.结果 (1) 42具标本中,脏筋膜均完整存在且能被完整推向对侧.(2)右侧喉返神经脏筋膜穿入点在C7T1椎间盘水平6例(14.3%),T1椎体上半36例(85.7%),喉返神经与颈总动脉内缘交叉点在T1椎体上半8例(19.0%),椎体下半34例(81.0%).(3)左侧喉返神经在T2水平及其以上未见穿入点.结论 (1)颈部脏筋膜完整存在,右侧喉返神经位置相对恒定.(2)无论采取左侧或右侧颈椎前侧入路,均应在脏筋膜外操作.(3)行C6,7椎间盘或以上水平的手术采取右侧入路是安全的而且方便的.C7椎体及其以下的手术以采取左侧手术入路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对颈椎前路手术入路的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成人尸体标本22具,于颈中部纵形切开,显露颈动脉鞘和舌骨下肌群,观察颈筋膜中层的形态、质地及与颈动脉鞘的关系。向两侧分离脏器鞘和颈动脉鞘,观察二鞘之间连结组织的多少、质地,分析其可能对颈椎前路手术中钝性分离的影响,观察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颈筋膜中层的解剖关系,观察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与颈动脉鞘的解剖关系。结果颈筋膜中层在颈总动脉的前外侧融入颈动脉鞘,层次、边界清楚。除颈筋膜中层外,脏器鞘和颈动脉鞘之间仅有少量疏松组织,容易分离。在颈右侧,喉返神经在约胸1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后缘穿出椎前筋膜,始终不与颈筋膜中层接触。双侧甲状腺下动脉均在约颈6椎体水平自颈动脉鞘内、后缘穿出椎前筋膜,始终不与颈筋膜中层接触。结论颈筋膜中层的解剖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被充分理解与利用,使颈前手术入路更合理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舌骨下肌群在颈椎前路手术入路中的解剖学位置,为颈椎前路手术提供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肌性标志物。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体标本40具,显露舌骨下肌群、颈脏器鞘、颈动脉鞘、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及对应椎体,观察舌骨下肌群与上述结构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舌骨下肌群临近颈脏器鞘及动脉鞘;喉上神经外支主要在C2/3和C3椎体水平穿入甲状舌骨肌外侧缘;喉返神经在胸骨甲状肌外侧缘穿入并走行于气管食管沟之间,其穿入点均位于肩胛舌骨肌前后腹转折点之下,主要位于T1椎体上半水平和C7/T1椎间盘水平;甲状腺上动脉约在C5椎体水平穿入胸骨甲状肌外侧;甲状腺下动脉约在C7椎体水平穿入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前后腹转折点对应C5、C6椎体之间,胸骨甲状肌与甲状舌骨肌的交汇点对应C4、C5椎体之间。结论舌骨下肌群与颈椎前路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血管、神经及椎体的解剖关系密切,可作为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可靠的肌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甲状腺手术避免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12 0例 (左右各 60例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 喉上神经外支在平甲状软骨上缘与甲状腺侧叶上极上方约 1 2cm处之间 ,两者距离很近 ,其横径为 0 6± 0 2mm。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横径为 1 4± 0 4mm ,其入喉点至环甲关节 (甲状软骨下角尖 )的距离为 5 2± 1 6mm。喉返神经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者右侧稍多于左侧。左侧沿气管食管沟上行 ,右侧与气管食管沟之夹角为 17 8°± 8 2°。结论 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关系密切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呈交叉或交织关系 ,显露神经的术式 ,术中以气管食管沟、甲状软骨下角等为标志 ,是显露喉返神经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修复甲状腺术后损伤喉返神经的手术技巧.方法喉返神经修复术9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喉返神经解剖三角入路容易犯的错误是解剖层次不够深,由于甲状腺下动脉的起源和走向变异较大,或伴非典型喉返神经、喉不返神经出现,实际应用时常遇到较多困难;甲状软骨下角入路,喉返神经位置恒定在甲状软骨下角下方0.5cm处入喉,稍作纵向分离即可找到入喉的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入路,在甲状腺峡部水平,喉返神经者紧贴食管气管沟,很少偏离,寻找较为容易.结论解剖三角入路在寻找横断的神经近端最为适用,甲状软骨下角入路成为最常用的入路,食管气管沟入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喉返神经修复术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修复甲状腺术后损伤喉返神经的手术技巧.方法喉返神经修复术9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喉返神经解剖三角入路容易犯的错误是解剖层次不够深,由于甲状腺下动脉的起源和走向变异较大,或伴非典型喉返神经、喉不返神经出现,实际应用时常遇到较多困难;甲状软骨下角入路,喉返神经位置恒定在甲状软骨下角下方0.5cm处入喉,稍作纵向分离即可找到入喉的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入路,在甲状腺峡部水平,喉返神经者紧贴食管气管沟,很少偏离,寻找较为容易.结论解剖三角入路在寻找横断的神经近端最为适用,甲状软骨下角入路成为最常用的入路,食管气管沟入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52具中国成年人尸体上对103例喉返神经和50例喉上神经外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重点观察了喉返神经与甲状软骨下角、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侧韧带及气管食管沟的关系,以及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极和甲状腺上动脉的位置关系。1、甲状软骨下角平均长0.49厘米(0.30—0.84厘米),喉返神经入喉处距下角尖0.62厘米(0.16一1.13厘米),并且总是经过环甲关节后方入喉。2.甲状腺下动脉缺如者9例(8.7%)。左侧喉返神经多位于动脉后方,右侧多位于动脉前方,有75例(81.5%)神经与动脉交叉位于下极之上1.36±0.78厘米,有15例恰位于下极平面,有2例位于下极之下(0.4厘米和0.13厘米)。3、发现6例甲状腺上动脉行经甲状腺表面,供应胸腺组织,过去来见有报导,可能系胸腺动脉的另一来源。4、每一例均具有甲状腺侧韧带。喉返神经大多数位于该韧带后方,少数穿过韧带后份。5、左侧喉返神经(52例)均沿气管食管沟直行向上,右侧喉返神经有2/3在沟内直行,有1/3在气管外侧斜行向上,在颈根部神经位于沟外0.2—1.0厘米。6、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标志,按其可靠程度分别为:甲状软骨下角(或环甲关节)、甲状腺侧韧带最佳;其次是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沟和甲状腺下动脉。 7、50例喉上神经外支,有15例紧贴甲状腺上极,穿出血管神经鞘。50例平均距上极0.30—0.54厘米,多在动脉内侧穿出血管神经鞘(46例,占92.0%)。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1458例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1974侧(其中6例为喉不返神经,均位于右侧),经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显露1915侧,占97%,经喉返神经入喉处及峡部至气管食管沟径路各显露38侧和21侧,分别占1.9%和1.1%。结果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7例,占0.5%,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4例,占1.6%。结论甲状腺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安全的。显露应从甲状腺下动脉附近开始,至神经入喉处全程显露。  相似文献   

9.
叶果  周晓红  陈瑜 《重庆医学》2012,41(1):49-50
目的探讨从甲状腺腺体下方气管食管沟寻找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甲状腺手术中从腺叶侧背面寻找解剖喉返神经91例(A组)和甲状腺腺体下方气管食管沟寻找解剖喉返神经104例(B组),观察两组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B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解剖喉返神经所需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在行甲状腺手术中从腺体下方气管食管沟寻找解剖喉返神经是更安全、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解剖20具40侧成年人颈部标本,观测颈部血管的长度、起止点及伴行的神经与相邻颈椎间的关系。认为上颈椎位置较深,数支动脉起至C2~C3高度,显露喉上神经尤为重要;中颈椎应尽量减少对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的牵拉;下颈椎则要熟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手术途径选右侧为宜,以避免胸导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