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R1-SCR15-18蛋白减轻补体介导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补体在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及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Ⅰ型SCR15-18蛋白(sCR1-SCR15-18)的保护作用。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sCR1 -SCR15-18保护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大脑皮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观察大脑皮质区补体C3b沉积和病理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24 h后,sCR1-SCR15-18保护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皮质MPO活性明显低于I/R组(P<0.05);sCR1 -SCR15-18保护组缺血脑组织补体C3b沉积明显减少,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补体在脑I/R损伤中起一定作用,sCR1-SCR15-18蛋白对大鼠I/R损伤脑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网络课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应用解剖与手术学网络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可扩展的教学平台,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是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学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神经再生过程、VEGF及KD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105只,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d,采用免疫组化VEGF、KDR、NPY^ 神经纤维抗体染色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图像分析观测自体移植脾组织。结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即有血管长入移植脾组织,180d再生血管接近正常;术后30d神经开始再生,180d趋于正常;术后7、14dVEGF、KDR阳性染色细胞密度迅速升高,60d达高峰,180d趋于正常;术后30d出现:NPY^ 神经纤维,120、180d NPY^ 神经纤维广泛分布。结论:移植脾组织再生血管神经来源于大网膜;移植脾组织内VEGF、KDR表达量早期升高,血管再生完成时恢复正常水平;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早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4.
自体脾组织移植血供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脾组织再血管化的形态构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同时阐明其血供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半脾大网膜内移植术,定期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血管构筑;通过碳素墨水混悬液灌注后脾组织切片,观察再血管化的演变过程;借助MAS图像分析测定微血管的面积分数(Aa)。结果:自体脾移植术后180d,微血管构筑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动脉不够清楚,白髓减少,边缘窦微血管网形态不规则,呈球囊状扩张,红髓内静脉窦扩张尤为显著,形成大的“血管湖”。组织学和图像分析Aa观察到移植脾组织呈动态变化,经历一个坏死再生、再血管化的过程。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及再血管化在术后180d基本完成,符合形态与功能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动脉吻合后的修复过程中,动脉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结构成分及吻合口段动脉顺应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6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完成。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95~230g。随机分为动脉吻合术后3,7,14,30d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动脉吻合手术组麻醉后,显露游离股动脉中部,切断后以12/0尼龙线行端端吻合。正常对照组只显露股动脉不行动脉切断及吻合术。在体测定大鼠股动脉吻合后3,7,14,30d吻合口段的压力与直径相关数据,分析动脉的顺应性与平均血压的关系。取术后各时间点的动脉段,常规石蜡切片后,分别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特殊染色,显微图像分析测定两种纤维结构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采用寡核苷酸探针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检测各时间点动脉壁弹性蛋白原mRN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大鼠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术后3~14d吻合口段动脉的顺应性逐渐降低,术后14d降低最显著。术后30d有所回升。②术后3~7d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术后14和30d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弹性纤维:(0.269&;#177;0.039),(0.350&;#177;0.062);胶原纤维:(0.684&;#177;0.031),(0.691&;#177;0.023);对照组:(0.189&;#177;0.035),(0.294&;#177;0.047),P〈0.05]。③术后14d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舻(4.20&;#177;0.56,1.66&;#177;0.39,P〈0.05)。④术后3d动脉壁即有弹性蛋白原mRNA的表达,术后7d为表达高峰期,随后表达逐渐减少。结论:动脉吻合后的修复过程中其可扩张能力呈先减弱后有所回升的变化趋势,这种生物力学特性变化与动脉组织结构成分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教育是改变人的思维结构的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状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国家全局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1]。如何才能将专业课程的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出血量大、死亡率高,内科治疗效果不确切,而静脉一旦破裂,就会反复出血,而每次出血必将给肝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应争取即时外科手术治疗。但因门静脉侧支吻合丰富,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分流术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它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而且是预防发生肝昏迷的有效措施。目前分流主要有以下五种术式:①脾肾静脉分流术;②门腔静脉分流术;③脾腔静脉分流术;④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⑤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它们均切实降低了门脉压力,阻止了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媒体在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为学好外科学奠定基础,其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将基础阶段所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强化临床操作技能。我们将多种媒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手术学教学中的安全管理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科手术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实验操作项目,学生要接触到犬类等攻击性动物,并且要常常使用刀、剪等锐利器械,如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员受伤。如何加强管理,确保手术学教学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感受和经验,对手术学教学中的安全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