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3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3^-/CD16+56^+)的表达率。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后CD3^+、CD4^+、CD4^+/CD8^+表达高于化疗前(P〈005),其中化疗有效组(3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无效组(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CD19^+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NK细胞降低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化疗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水平,探讨检测T细胞亚群与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检测研究组223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设正常对照组2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恶性肿瘤患者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8^+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各疾病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T细胞亚群活性检测能反映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对其观察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筛选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0例(老年重症组)、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34例(老年非重症组)、非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例(非老年重症组)、非老年非重症肺炎患者21例(非老年非重症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结果:老年重症组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比老年非重症组明显下降(P均〈0.01)。非老年重症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活性均低于非老年非重症组(P〈0.05或0.01)。老年重症组患者CD3^+、CD8^+均低于非老年重症纽(P均〈0.05)。老年非重症组与非老年非重症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非重症肺炎患者下降,其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更明显。免疫功能减退可能是老年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手术后肺癌患者T细胞及其活化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型CD3、CD4、CD8和及其活化抗原标志CD69、CD25、HLA-DR。结果肺癌患者CD3^+、CD^+、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呈显著性差异,而CD8^+细胞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CD69、CD3^+/HLA-DR^+、CD4^+/CD2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CIK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都升高,其中CD4^+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细胞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CD69、CD3^+/HLA-DR^+均升高(P〈0.05),CD4^+/CD25^+在治疗后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IK过继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岩具有促讲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前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变化规律,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外周血CD3、CD4、CD8、NK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表明:MM患者治疗前CD4^+CD25^+highT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沙利度胺治疗有效患者的CD4^+CD25^+highT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无效者Treg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16例经化疗完全缓解,CD4^+CD25^+highT比例为6.91±1.12%,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者CD3^+T、CD4^+T、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CD8^+T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下调MM患者CD4^+CD25^+Treg可能是沙利度胺治疗MM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开腹与腹腔镜术切除子宫后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边爱平  赵倩  胡孟彩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2):1255-1257,126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y hysterectomy,L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hysterectomy,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良性疾病需行LH术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LH组);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行AH且条件相似的患者28例(AH组)。测定两组术前1d和术后1、4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2组术后1d外周血CD3^+、CD4^+T细胞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但AH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LH组(P〈0.05),术后4dLH组CD3^+、CD^+细胞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H组仍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术后CD8^+T细胞均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d外周血单核细胞HIA~D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d两组均有升高趋势,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相比,LH组明显高于AH组(P〈0.05)。结论比较研究的结果证明了L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大大低于A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在(HCC)细胞免疫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4例HCC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CD3^+CD56^+T细胞、CD3^+CD56^-T细胞、CD3^-CD56^+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14例HCC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测定结果比较发现:HCC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明显降低,CD3^+CD56^+则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均小于0.005)。HCC患者CD3^-CD56^+(NK)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小于0.05)。结论CD3^+CD56^-T细胞在HCC患者外周血中增生活跃,提示高表达的CD3^+CD56^-T细胞在肝癌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52例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评价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的特点,以探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Th1/Th2和Tc1/Tc2水平,以及CD25^+及CD4^+CD25^+T细胞的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40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组12例。SAA组和MAA组患者的CD3^+CD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AA组CD3^+和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SAA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5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A组和MAA组Th1和Tc1水平明显增高(P〈0.05),Th1/Th2和Tc1/Tc2比值也明显增高(P〈0.05);SAA组伴Th2增高;SAA组Th1和Tc1水平、Th1/Th2和Tc1/Tc2比值明显高于MAA组(P〈0.05).SAA组、MAA组CD25^+T细胞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SAA组、MAA组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CD25^+/CD4^+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Th1/Th2、Tc1/Tc2极化平衡向Th1、Tc1偏移,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以及CD25^+T细胞表达增高,均提示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参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参麦组于术前1d至术后第7天,每天静滴参麦注射液50mL+5%葡萄糖300mL;对照组于术前1d至术后第7天,每天单纯静滴5%葡萄糖300mL。全部病例于术前1d、术后第2天、第7天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目。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CD56^+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下降的幅度不同,参麦组下降的幅度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CD8^+变化不明显。结论:中药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因麻醉和手术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状态,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Dl6^+/56^+-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CD4^+CD25^+曲调节性T细胞增多可能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抑的重要原因之一。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肿瘤患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肿瘤患者谨慎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输血组46例,未输血组15例;健康对照组40例。三组均在术前、术后3d、14d、30d分别抽静脉血备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NK细胞。结果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术后第14天、30天与第3天相比无显著变化,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未输血组输血前与健康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天该值明显减少(P〈0.05或0.01),但CD8^+变化不显著;术后第14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相比:术前及输血前细胞免疫无差异。术后第3天,未输血组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与输血组比较(P〈0.05),CD8^+无差异。术后第14天、30天,未输血组CD3^+T细胞、CD,I^+T细胞、CD8^+、CD4^+/CD8^+T细胞比值、NK细胞明显高于输血组(P〈0.05)。结论输血对脑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的输血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免疫大鼠的抗结核发病和CD4^+CD8^+双阳T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大鼠结核感染及CD4^+CD8^+双阳(DP)T细胞的影响。方法:6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卡介苗免疫(BCG)组、(2)BCG免疫后结核分枝杆菌(Mtb)攻击(BCG-TB)组、(3)Mtb攻击后不化疗(TB)组。BCG组、BCG-TB组于观察开始接种BCG。BCG-TB组、TB组于3个月末接受Mtb攻击。比较全部大鼠接种Mtb后的死亡率;实验开始和其后3、4、5、6、8个月末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结果:BCG组、BCG-TB组无死亡;TB组感染后5个月内死亡率45%(9/20)。TB组死亡率高于BCG组和BCG-TB组,P〈O.01。实验开始时3个组组间对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末BCG组、BCG-TB组之间各对应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BCG组和BCG-TB组第3个月末与接种前比较,CD8^+、DP升高,且显著高于TB组(Mtb干预之前),P〈0.01或P〈0.05。BCG组DP细胞于接种BCG后第6个月后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接种前;BCG-TB组于Mtb攻击1个月后CD8^+、DP继续升高,观察的第8个月CD8^+、DP回落,但仍显著高于BCG接种前;TB组Mtb攻击后1个月末CD8^+、DP有升高但低于BCG组和BCG-TB组,同时伴有CD3^+、CD4^+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此后维持在相近水平。Mtb攻击2个月末BCG-TB组DP高于BCG组和TB组,P〈0.05或P〈0.01。Mtb攻击5个月后3个组间D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CG预防接种可保护Mtb感染宿主免于发病和死亡,增强抗结核保护性细胞免疫力表现之一为DP细胞升高,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T细胞。DP细胞的形成与CD4^+SP细胞上CD8^+抗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CD95(Fas)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Fas表达率。结果MDS患者CD34^+细胞比率RAEB、RAEB—T组较RA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细胞Fas表达率RA、RAEB、RAEB—T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与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EB与RAEB—T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34^+细胞比率进行性升高系提示MDS病情进展的标志;CD34^+细胞Fas表达率在MDS显著增高但于疾病恶性转化过程中其表达率逐渐降低;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可能系MDS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疗法对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11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训练干预,每周进行1次,共6次。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价,并采用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T细胞亚群的情况评价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经过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基本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后观察组CD3^+、CD4^+和C04^+/CD8^+均升高,CD8^+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和CD4^+/CD8^+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CD3^+、CD4^+、CD8^+和CD4^+/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正念减压训练疗法能够抑制胃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5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EJT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EN)组,每组29例。EJTN组在术后6h行营养支持,TEN组按传统方法,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1天和第8天取外周血检测IgA、IgG,IgM、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及炎症介质TNF—α和IL-2。结果:术后8d EJTN组IgA、IgG,IgM及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则回落至正常水平,而TEN组CD8^+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炎症介质TNF-α在术后第8天明显低于TEN组(P〈0.05),而IL-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可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未孕妇女进行对照,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中的变化。结果: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子痫前期患者总T淋巴细胞无显著变化,CD^4+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8^+T淋巴细胞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与未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患者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569,P〈0.01)。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相互间的平衡失调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肠内免疫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烫伤大鼠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64只SD大鼠制备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及EIN联合rhGH(EIN+rhGH)组,两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分别于伤后1、4、7、10d(n=8)抽取静脉血,检测营养代谢、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有关炎性介质指标。另取8只大鼠检测上述各指标作为伤前对照值。结果 与EIN组比较,EIN+rhGH组在伤后各时间点的血清总蛋白、自蛋白、转铁蛋白、CD3^+、CD4^+、CD4^+/CD8^+、IgG、IgM和IgA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CD8。有所降低,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与EIN组比较,EIN}rhGH组在伤后4、7、10d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Q)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EIN联合rhGH可以改善烧伤后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反应,其作用要优于单纯肠内免疫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7例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放疗及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则在放疗及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放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情绪测试,随机选择两组肿瘤放疗患者各15例分别于放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并分析心理干预对肿瘤放疗患者情绪、应对方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恶性肿瘤干预组患者放疗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放疗前和对照组(P〈0.05—0.001);对照组患者放疗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抑郁及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放疗前(P〈0.05~0.001)。放疗后干预组的CD4^+、NK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放疗后NK细胞明显高于放疗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情绪状况,而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 CD8^+ T、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抗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PBC患者(n=27)外周血CD4^+ 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群比例,以26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如AMA—M2、ANA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P〈0.05)。CD4^+ CD8^+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B呈负相关(r=-0.338,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2,0.386,P〈0.05)。CD4^+ CD25^+ /CD4^+比例与GGT呈负相关(r=-0.335,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3,0.339,P〈0.05)。抗AMA—M2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CD4^+ CD25^+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A—M2阴性患者(P〈0.01)。未发现CD4^+ CD25^+ T、CD4^+ CD8^+T细胞比例在ANA^+和ANA—PBC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C患者外周血CD4^+ CD25^+T细胞群比例与肝功能损害和抗AMA—M2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CD4^+ 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以及肝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allo—HSCT相关GVHD防治中的作用。用终浓度为10μg/ml的PHA于不同时间作用T淋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功能;以不同数量的MSC分别与活化T淋巴细胞作用,根据MSC数量不同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不加MSC)、B组(MSC2×10^4)、C组(MSC4×10^4)、D组(MSC8×10^4),用^3H—TdR掺入法检测作用前后T细胞功能,FCM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显示,在终浓度为10μg/ml PHA作用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8小时达高峰。FCM检测MSC细胞表型表明:CD44、CD105、CD29、FIK1表达阳性,不表达CD33、CD34、CD45、HLA—DR。随着MSC数量增加,与共培养前相比,T细胞的SI值逐渐降低(P〈0.05),但C组和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低数量MSC作用下,CD3^+CD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4^+CD152^+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CD8^+、CD4^+CD25^+、CD4^+CD152^+明显增高(P〈0.01)。结论:丝裂原PHA可以使T细胞活化;骨髓MSC在体外可以使活化T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表型发生改变,下调CD3^+CD4^+的表达,上调CD3^+CD8^+、CD4^+CD25^+、CD4^+CD15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