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到心室。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1]。阻滞可以是部分性的(第一度或第二度),也可能为完全性的(第三度)[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传导速度减慢,激动通过房室传导延迟,但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到心室。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电激动自心房传至心室过程中有部分传导中断,即有心室脱漏现象,可同时伴有房室传导延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  相似文献   

2.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到心室。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以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1]。阻滞可以是部分性的(第一度或第二度),也可能为完全性的(第三度)[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传导速度减慢,激动通过房室传导延迟,但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到心室。  相似文献   

3.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120-1120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简称预激,是院前急救时并不罕见的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是由患者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的异常传导束造成的心肌“预先激动”。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房室传导通路(房室束)外,患者的心脏还有先天的附加房室传导束,对此我们称之为“旁路”或“附束”。由于有时旁路的传导绕过了房室结,其速度要比正常传导途径的速度快,所以有时在窦性冲动的电流尚未从正常途径下传之前就从旁路传到了心室,并提前引起了部分心室激动除极。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的解剖基础是房室间除了正常的房室结、希-浦传导系统外,还存在着附加旁束传导纤维,使心房的激动通过旁束提前激动心室,与正常房室结、希-浦系统传导激动的心室,两者形成心室融合波.  相似文献   

5.
王晖  李学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53-2654
预激综合征(WPW)是指房室之间存在两条传导径路,即异常房室旁路束和正常房室希浦系统传导径路共同构成折返环路。二者的传导速度和不应期均不相同,与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相比,异常房室旁路束的传导速度快,不应期则稍长。WPW是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一例非常独特的复发性宽QRS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时PR间期及QRS形态正常,快速心房起搏时出现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的预激图型。电生理检查证实其副束具有前向传导延缓及渐减性传导的特性,其心动过速符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特点。诱发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QRS形态正常,其后则为与快速心房起搏形态相同的宽QRS。在心动过速中心室期前刺激能夺获心室及心房而不造成心动过速的中断或节律重整。作者认为此例心动过速的机制最可能是房室结内折返伴有前向传导延缓的旁观者房室副束。文中详细地讨论了本例与结室副束(Mahaim Fiber)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问题。就作者所知,本例是文献上具有此种独特机制的心律失常的第1例报告。  相似文献   

7.
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基本上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经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将冲动传导至心房与心室.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导致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相似文献   

8.
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基本上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干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经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将冲动传导至心房与心室.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导致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  相似文献   

9.
夏斌  黄小红  徐江祥  徐保朝  王霞 《吉林医学》2010,31(18):2884-2885
<正>房室结上部(房结区)2∶1传导,结区文氏型传导为A型交替性文氏传导,最终以3个连续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下部(结-希区或希氏束远端)2∶1阻滞为B交替性文氏周期,最终以1个或连续2个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而终止该文氏周期。房室交接区3个或4个水平层面的传导阻,因各层面的阻滞程度有  相似文献   

10.
影响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时心室率的因素有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隐匿传导等。本文旨在探讨房室结的传导性质,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房颤时心室率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传导到心房与心室,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有规律的收缩.各种原因引起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改变,使心脏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均会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预激综合征的根本原因是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先天性变异房室通道。此通道能使窦性或室上性的激动绕过主要房室结道路的阻抗和传导延缓而异常地激动或预先激动部分心肌,改变了心肌激动的程序性,同步性及同一性。形成了预激症候群典型的QRS融合性波群。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体心脏传导阻滞新近最重要的进展是将房室传导分为接头上及接头下传导;即将PR间期分成由心房激动至希氏束激动之间的延搁(A—H延搁)和希氏束激动至心室激动(H—V)之间的延搁。这个进展是由于发展了记录人体希氏束电图所致。 37年前Yater及其同事认为双侧束支阻滞可能是20%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后来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心脏的传导系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室内分支。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步点,冲动由窦房结发生后如何传至房室结和左、右心房的问题,一般认为冲动是由窦房结放射状沿心房肌肉本身传导,心房内并无特殊的传导束,这也是现在心电图学的一般概念。但这个问题自从1906年田原氏发现房室结和1907年Keith和  相似文献   

15.
<正> 晚近期电生理的研究表明,激动从窦房结到房室结的传导较普通心房肌的传导快得多,显微组织解剖已证明从窦房结到房室结存在着三条传导通路即结间束,而左、右心房之间尚存在着房间传导束.结间束有三条即前结间束、中间结间束和后结间束,在传导激动时,三条传导并非同时传导,有先有后,一般前结间束是优先通道。至于结间束的传导阻滞理论上与房室传导阻滞一样,应当存在.但直到1976  相似文献   

16.
陈碧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0):642-643
房室交界区系连接心房与心室的重要部位,基本上可分为房结区、结区与结希区三部分。对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的研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这是与微电极技术与电消融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的。其包括快慢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持续性交界性反复心动过速(PjRT)、LGL综合征心动过速与Mahaim束参与的心动过速,后三种心动过速属于预激综合征范围,但房室交界区是维持心动过速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由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传导速度延缓(Ⅰ°AVB)或部分(Ⅱ°AVB)甚至全部(Ⅲ°AVB)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为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心电图学通常将AVB分为三度:Ⅰ°AVB(房室传导延迟);Ⅱ°AVB(不完全性房室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莫氏Ⅰ型(Ⅱ°Ⅰ型、文氏现象)及莫氏Ⅱ型(Ⅱ°Ⅱ型);Ⅲ°AVB(完全性AVB)。根据希氏束电图可确定AVB部位,Ⅰ°AVB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如房室结内)占34%,Ⅱ°Ⅰ型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占73%,Ⅱ°Ⅱ型在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下阻滞者占2/3,Ⅲ°AVB在希氏束以下阻滞者占86%。 1 病因  相似文献   

18.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按程度分为I、Ⅱ、Ⅲ度,阻滞部位可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等不同的部位.该类心律失常病因广泛,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急性风湿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洋地黄等药物过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用心房程序刺激配合希氏束电图检查,在10例无心律失常史及8例有心律失常史的受检者中,发现9例有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电生理学特征。提示房室结内快慢径现象是常见的电生理现象,它是房室结内折返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可部分解释体表心电图貌似“超常传导”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临床心脏生理学的广泛使用,在推测性分析方面,通过分析大量的心脏电生理图形,人们懂得了人类心脏脉冲是如何产生的和传导的。通过电生理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心房和心室这一特殊传导系统的各种功能。测定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氏纤维、心室的不应期,从而使我们获得了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