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主动脉夹层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疾病。起病急、进展快,多数在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我院循环内科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收治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分析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面的相关性,提高对两者之间的认识,减少误诊概率.方法 收集2006年--2013年相关报道将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例,以回顾性的方法对这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还有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的起病均为胸痛.2例患者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提升而另1例患者则表现为导联ST段压低;1例患者心肌酶提升另2例患者心肌酶正常,对3例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例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会出现缺血或者损伤性的改变所以临床上面极为容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并因此作出不恰当的治疗,有很高的病死率,需要对两者临床相关性严格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D-二聚体在高危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并明确诊断为高危性胸痛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4~78岁,平均(62.43±5.28)岁;体重指数(18.26~24.37)kg/m2,平均(21.34±0.98)kg/m2。统计高危性胸痛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的发生占比情况,测定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120例高危性胸痛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共53例(44.17%),主动脉夹层共38例(31.67%),肺栓塞共29例(24.16%)。肺栓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且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D-二聚体在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性胸痛中的水平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达较低,呈轻度升高,在肺栓塞患者中升高趋势最为显著,故临床上可通过检测高危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来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相似文献   

4.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是心血管急重症之一,是主动脉内膜发生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内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近心或远心端剥离,可由动脉外膜向外破裂致大出血,或夹层血肿假腔压迫或堵塞主动脉主要分支而致死。其确切病因不清,可能与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和变性有关。本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预后极差。由于患者常表现为与急性心肌梗死一致的急性胸痛,且心电图可有类似改变,一些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延误诊治,甚至给予溶栓治疗引起致命并发症〔1〕。我院自1987年~1998年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误诊的原因,加强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分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泌尿系结石,死亡2例。结论: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减少误诊或漏诊,降低死亡率,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例1女,52岁,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达180/120mm Hg(1 mm Hg=0.133 kPa),近1年反复活动后出现胸闷,心前区隐痛,每次发作时间5~10 min,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能缓解.此次发病因胸骨后疼痛2h入院,呈压榨样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呕吐2次,含服硝酸甘油10 mg后胸痛无缓解送至我科.入院时Bp 150/112 mm Hg,神清,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92次/min,律齐,心音低;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肢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上抬0.15 mv,呈QS型,V1~3导联呈QS型,ST段上抬0.2mV,V4~6T波倒置,ST段水平压低0.1 mV,诊断:急性下壁、前间隔心肌梗死.心肌酶CK-MB 16.79 mg/L,cTnI 0.795mg/L,MYO 427.60 mg/L,即给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胸痛缓解,但监测心电图未抬高的ST段出现明显改变.立即行心肺部、腹部、盆腔CT平扫+增强三位成像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升主动脉至主动脉弓处有夹层形成,破口在升主动脉至主动脉弓交界处,降主动脉至远端处无明显夹层形成,RCA未显影,LAD第一对角支远端闭塞.经控制血压、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正常,第5天患者早餐时突然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疗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与误诊误治原因.结果 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11例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8例经超声或CT确诊,3例转院;3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食管损伤”,2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1例误诊为“肺炎”、1例误诊为“肺栓塞”,后均经会诊、影像学检查,5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转院;8例于外院明确诊断后入院,其中3例为术后.住院至症状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9例,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或进一步明确诊断14例,死亡7例.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流入囊样变性的中层,随血流压力的驱动,逐渐在主动脉中层内扩展,是主动脉中层的解离过程.如不及时诊治48 h内病死率达50%[1].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主动脉夹层因累及血管范围的不同,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易误诊,本文分析12例主动脉夹层误诊情况,旨在提高广大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率.我院2005-01-2009-12共收治主动脉夹层23例,误诊12例,误诊率为40%.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结合心肌三项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了MSCT影像学检查, 并进行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检查, 以最终临床确诊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绘制2×2四格表, 计算MSCT、CK-MB、cTnI、MYO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纳入的120例急性胸痛患者, 经最终临床诊断, 确诊冠心病急性发作75例(62.50%)、主动脉夹层16例(13.33%)、肺动脉栓塞29例(24.17%);MSCT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为86.67%(65/75), 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符合率为12/16, 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符合率为75.86%(22/29);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MYO测定值均明显高于主动脉夹层组、肺动脉栓塞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动脉夹层组、肺动脉栓塞组患者的血清CK-MB、cTnI、MYO测定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6例,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130 mm Hg(1mm Hg=0.133 kPa)组(64例)、130~150 mm Hg组(60例)及>150 mm Hg组(282例),分别记录各组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130 mm Hg组和130~150 mm Hg组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62.5%(40/64)、61.7%(37/60)]高于>150 mm Hg组[51.4%(145/282)](P<0.05).<130 mm Hg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150 mm Hg组[17.2%(11/64)比3.9%(11/282)](P<0.05).<130 mm Hg组的LVEDD为(51.9±7.2)mm,130~150mm Hg组为(51.6±5.8)mm,均高于>150mm Hg组的(50.1±5.3)mm(P<0.05).<130 mm Hg组的LVESD为(39.5±8.5)mm,也明显高于130~150 mm Hg组的(37.1±7.1)mm及>150 mm Hg组的(34.7±6.1)mm(P<0.01).<130 mm Hg组的LVEF为(46.0±10.6)%,明显低于130~150 mm Hg组的(49.5±11.1)%及>150 mm Hg组的(54.6±10.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为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27,95%CI:1.008~1.043,P=0.005).结论 血压过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和心室重塑的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例被误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发生的常见原因.结论:误诊原因主要:认识不足;思路狭窄;本症临床表现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和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最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19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3例(68.4%)首发症状是激烈胸痛和(或)腹痛,胸痛、胸闷、呼吸困难2例(10.5%),胸痛伴肢体偏瘫1例(5.3%),低血压伴肢体偏瘫2例(10.5%),肩背部酸痛、腹胀1例(5.3%),无痛性晕厥1例(5.3%).心电图异常11例(57.9%),急诊17例胸片检查异常7例(41.2%),急诊8例增强螺旋CT均发现真假两腔(100.0%),急诊8例超声心电图检查7例见真假两腔形成(87.5%).16例心肌梗死三项(CK-MB、Myoglobin、Troponinl)检查异常四例(25.0%).9例(47.4%)急诊拟诊主动脉夹层分离,10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本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主动脉夹层 (AAD)是一种起病急剧和发展迅速的疾病 ,为进一步提高对AAD的正确诊断率 ,降低病死率 ,对我院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 36例AAD患者中误诊的 15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如下。一、临床资料1 误诊情况 :入院时或入院后数天共误诊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36~ 74岁。其中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7例 ,急腹症 4例 ,脑血管意外 2例 ,病窦综合征 1例[1 ] ,肺梗死1例。进一步分析表明 ,1993年 7月~ 1998年 7月误诊率高于 1998年 8月~ 2 0 0 3年 6月 (5 0 0 %vs 36 .3% )。2 误诊原因 :因症状不典型误诊者 7例 ,…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胰腺炎发病的鉴别诊断较困难 ,尤其在基层医院 ,时常发生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误诊 3例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例 1 ,男 ,47岁。于 1 996年 7月 1 0日无诱因突发胸闷 ,继感胸部持续性撕裂样剧痛伴乏力、大汗半天入院。发病后予速效救心丸 1 0粒口服后症状无缓解。心电图示TⅡ、Ⅲ、aVF倒置 ,余未见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其父有冠心病。查体 :P 84次/min ,R 2 0次 /min ,Bp 1 86/1 0 4mmHg。急性痛苦面容 ,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 ,心率 84次 /min。腹软 ,剑突下轻压痛、肝脾…  相似文献   

15.
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成功救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现将该病例汇报如下,以供参考交流. 患者 男,43岁,因"左侧胸背部闷痛9h伴出冷汗"于2010年9月2日下午4时人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10余年,2包/d.入院时查体:体温36.7℃,脉搏142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7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0.79,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全身湿冷,端坐体位,平车推人病房,应答切题,查体合作.  相似文献   

16.
尹行善 《现代保健》2011,(15):182-183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病情平稳后出院,2例死亡.结论 AAD发病急,病情凶险,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心绞痛、急腹症等.早期快速诊断,正确及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朱发有  张满良 《现代保健》2008,(36):106-107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进行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最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4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例首发症状是剧烈胸痛,胸闷、头昏1例,胸闷伴肢体麻木1例,伴血压下降2例,肩背部酸痛1例,3例行螺旋CT检查者均发现明显影像学改变,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见有临床意义的改变。4例心肌酶谱检查均无异常。结论本病表现多种多样,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秀娟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60-861
高血压是引起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致病因素,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张某,男,52岁,以突发心前区剧烈疼痛30 min为主述入院。该患于入院前30 min前始因生气后突觉心前区剧烈疼痛,向下腹部放散,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及血块,症状逐渐加重,濒死感,遂急呼“120”,测血压为60/40mm Hg(1mm Hg=0.133 kPa),予多巴胺6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后送至我院,急诊以“休克原因待查”为诊断收入病房。既往患者高血压病史10 a,血压波动于180~220/90~120 mm Hg,未予系统诊治。入院时查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被误诊的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1994-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病例的文献,对误诊患者的一般情况、误诊疾病、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共筛选出误诊文献39篇,报道误诊患者271例,统计显示早期复极综合征分别被误诊14种疾病,前三位依次是急性心肌梗死(129例,47.60%),变异型心绞痛(63例,23.25%)和急性心包炎(22例,8.12%).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医生应重视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在逐年增高,而总体的救治水平还很不尽人意.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建立胸痛中心势在必行,它对增强医生对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院从2010年始开始建设胸痛中心,按照可实践、可推广和可评估的要求,边设计、边研究、边实践,依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导联心电、血压等生命监测信息远程实时传输系统,于2011年3月27日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规范化的胸痛中心,除了不断优化院内诊治流程外,更注重院前救治和社区医疗急救网络的建设,在短短的半年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