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
沈雪峰  赵连东  钟井松 《西部医学》2010,22(7):1304-1305,1307
目的对比分析DSA与SCTA检查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确诊价值。方法对出血性脑血管病中DSA检查阳性的38例病人与之前所做的SCT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S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病例中有29个动脉瘤在SCTA影像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所见完全吻合,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瘤颈宽度、瘤体最长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有2例在DSA检查中未发现SCTA显示部位动脉瘤,检出率为93.55%,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6例动静脉畸形DSA显示清晰,SCTA清晰显示4例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检出率为85.71%,1例显示为阴性,此例行DSA检查动静脉畸形位于胼缘动脉末端,属微小的动静脉畸形。结论 S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既安全、方便、快速且定性、定位明确,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群惠  马和平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72-373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E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0例,经常规DSA和RDSA检查共检出脑动脉瘤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78例。然而,与常规DSA.极少数病例可显示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结论R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脑血管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发生与脑动脉造影的表现及血管变异的关系,从病因上找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方法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20例均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及全脑血管造影,1例经左侧颈内动脉穿刺造影,采用日本岛津MH-200S大型C臂DSA经多体位造影,发现脑动脉瘤11例,观察与分析脑动脉瘤的发生、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13例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造影证实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共11例.其他病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梗塞1例,烟雾病1例,未发现病变者4例,且11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有9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由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且与CT表现部位相符合,2例未找到动脉瘤.结论 利用大型C臂DSA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不但能有效的发现脑动脉瘤,而且对血管变异造成的后果及其他与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从而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解释了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旋转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6例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16例中,经旋转DSA技术检出脑动脉瘤10例15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4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2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例、烟雾病1例)。结论 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 6 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的影像 ,其中 8例动脉瘤和 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 ,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6 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 2 6例 ;AVM 8例 ,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 ;脑梗塞 5例中 ,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 ,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 ;其余 2 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 8例动脉瘤和 4例AVM的DSA检查及 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 ,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血管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影像,其中8例动脉瘤和4例动静脉血管畸形(AVM)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SCTA成像对比,6例动脉瘤与其手术结果对比,结果64例SCTA均获成功。其中显示动脉瘤26例;AVM8例,6例较大AVM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均显示良好;脑梗塞5例中,1例一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塞,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阻塞,其余29例的SCTA未见异常血管改变,8例动脉瘤和4例AVM的DSA检查及6例动脉瘤进行手术者,其SCTA表现与DSA及手术所见相符,提示SCTA是一种检查颅内血管疾病的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SCTA诊断 18例脑动脉 ,9例行DSA检查 ,18例手术。快速团注对比剂的同时 ,行螺旋CT容积扫描 ,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后 ,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18例患者中 ,手术发现 19个动脉瘤 ,SCTA发现 18个。动脉瘤瘤径为 3.1mm~ 34mm。SCTA所示动脉瘤大小 ,位置与手术及DSA结果一致。SCTA诊断符合率为 94 .7% (18/19)。结论 :SCTA对willis环周围瘤径3.0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MIP与原始图像结合诊断更为准确 ,适合该病的临床筛选和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胡铃  刘进康 《湖南医学》2014,(2):326-32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SCTA,应用容积重建(VR)技术、多平面重组(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等后处理软件诊断对本院自2010至2012年43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结果】4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38例发现动脉瘤,包括后交通动脉瘤21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3例;其中2例位于动脉分叉部位动脉瘤可疑,38例患者行DSA追踪随访,最终35例确诊动脉瘤,3例未见明显动脉瘤,准确率达92.1%。【结论】SCTA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选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