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甲泼尼龙(MPS)佐治难治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98例难治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及MPS.结果 根据咳、喘及肺部体征,治疗组48h及5d平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其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38.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6.23,P<0.01).结论 纳洛酮联合MPS佐治难治性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风湿热(RF)并心脏病变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RF患儿20例(RF组),包括风湿性心脏病患儿11例(心脏病变组),无心脏病变患儿9例(无心脏病变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浆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CG检查.健康对照组随机采血1次,测定血浆BNP和cTnI水平.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F组患儿血浆BNP、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心脏病变组血浆BNP水平较无心脏病变组明显升高(P<0.01),cTnI水平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异常升高率显著高于cTnI(x2=14.19,P<0.01)及ECG(x2=10.23,P<0.01),cTnI异常率与EC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P>0.05).心脏病变组患儿BNP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结论 BNP在风湿性心脏病患儿中异常增高,与cTnI呈正相关,且较cTnI、ECG灵敏度高.BNP、cTnI二者结合对RF并心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β-内啡肽在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β-内啡肽(β-EP)在感染性脑水肿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急性颅内外感染合并脑水肿患儿(感染性BE)和20例对照组儿童的血浆及脑脊液β-EP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并且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用同样方法复查β-EP,同时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感染性脑水肿患儿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水平与脑水肿程度有关,脑水肿越重,β-EP越高,但与病种无关,不同疾病合并BE时β-E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纳洛酮治疗后,β-EP含量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同时在催醒、降低病死率及减少遗留严重神经精神后遗症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结论β-EP参与感染性BE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感染性BE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在急性颅内、外感染合并BE患儿急性期测定血浆和脑脊液的水平.可以考虑作为判断BE及脑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纳洛酮是治疗感染性BE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阻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胃-肺感染途径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方法 将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鼻饲益生菌(双歧杆菌),对照组(40例)不干预.观察2组患儿VAP发生率、胃液pH值、胃细菌定植及其与VAP病原学的同源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2.5% (5/40)和47.5%( 1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P<0.01);治疗组患儿VAP发生时间[(5.4±2.1)d]明显晚于对照组[(4.3±1.0)d](t=3.2,P<0.01).治疗组患儿予机械通气第7天胃液pH值≤3的比率(80.0%,32/4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19/40)(x2=11.5,P<0.01);而胃细菌定植率(30.0%,12/4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32/40)(x2=16.9,P<0.01);治疗组VAP病原菌与胃定植菌同源率(40.0%,2/5)明显低于对照组(78.9%,15/19)(x2=8.7,P<0.01).结论 肠道益生菌能降低新生儿胃液pH值,抑制胃内细菌定植,延迟VAP发生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5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昏迷、心肌酶谱升高的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使用与未使用长托宁、纳洛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正常时间、临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CK、CK-MB、AST及心肌肌钙蛋白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长托宁、纳洛酮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可保护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6.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应用FDP治疗了52例HIE患儿,剂量250mg/kg/d,半小时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7天1疗程,轻者用1疗程,重者用2疗程.结果表明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48/52(92.3%),对照组有效率30/40(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满30天查脑电图及头颅CT复查,治疗组异常率分别为10/50(20%),6/50(12%);对照组分别为16/37(43.2%),10/37(27%),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防6~36月,两组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4/35(11.4%)、9/30(3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脑电图及头颅CT的恢复,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在儿童慢性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对儿童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和美托洛尔组(n=20),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Bmax);X线胸片测心胸比率(CTR);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心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心衰患儿血浆NE、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Ⅱ级者升高明显,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F值分别为10.57、17.48,P均<0.05);Bmax显著降低,心功能越差降低越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39,P<0.05).②10例LVMI正常的患儿血浆NE、E水平显著升高,Bmax显著降低;30例LVMI增高患儿,血浆NE、E水平升高及Bmax降低更明显,但与LVMI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max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1).③与治疗前相比,常规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NE、E水平降低明显(t=2.203、2.54,P均<0.05),Bmax、EF、CTR及LVMI无明显变化(P均>0.05);美托洛尔组治疗前后比较,Bmax、EF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9.95、7.19,P均<0.001),NE、E、CTR、LVM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10.67,P均<0.001);两组分别作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4.67~11.25,P均<0.001).④常规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级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后者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5.15,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从根本上防止和逆转慢性心力衰竭时的异常神经激素,使患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儿童重症肺炎治疗情况,其中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静脉滴注,20kU/(kg·d),疗程5d.观察患儿临床体征变化(体温、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评判治疗效果(氧疗时间、PICU入住天数、总住院天数);监测感染指标[外周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恢复正常时间];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5.81±1.26)d,对照组为(8.04±1.38)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8.42,P<0.01).感染监测指标:治疗组WBC计数、CRP及PCT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5.35±1.39)d、(6.98±1.66)d、(6.13±1.72)d,明显短于对照组[(6.65±1.79)d、(8.17±1.64)d、(7.52±1.78)d] (P<0.01).治疗组入住PICU时间为(8.44±2.47)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2±3.13)d(t=-3.84,P<0.05).两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氧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未发现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儿童重症肺炎,在有效的抗感染、呼吸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作为抗炎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感染指标,缩短入住ICU的时间,且无不良反应,其可作为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CsD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PNS患儿随机分为CsDP组22例和对照治疗组20例,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CSDP组予CSDP,学龄前儿童每次3粒,学龄儿童每次5粒,均每日3次,两组均同时服用强的松2mg/(kg·d),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并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前,CsDP组、对照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CsDP组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0.01),同时GMP-140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组无差别(P>0.05),对照组部分患儿GMP-140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小板计数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PNS患儿存在血小板的活化,CsDP可抑制PNS患儿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而改善症状、缓解PN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匹多莫德对儿童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经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症状控制不理想的儿童联用匹多莫德口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哮喘合并RRI经系统ICS治疗控制不佳的患儿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33例)在ICS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颗粒口服2个月,对照组(32例)仅给予ICS吸入治疗.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RRI和哮喘发作情况、血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t=5.205),下呼吸道感染次数(Z=2.056),哮喘发作次数(t=3.876),每次发作的发热天数(t=2.746)、咳嗽天数(Z=3.036)和抗生素使用天数(t=2.399)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时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升高(t=3.783~13.490,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CD3、CIM和CD4/CD8均低于实验组治疗后水平(f=4.107~7.209,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x2=0.378,P0.05).结论 哮喘合并RRI经ICS治疗控制不佳的儿童联用匹多莫德能有效预防RRI,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匹多莫德颗粒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对RRI或哮喘合并RRI者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水肿时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β-内啡肽(β-EP)在急性脑水肿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水肿组39例,无脑水肿组30例)和19例对照组小儿的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EP含量。结果显示:脑水肿组、无脑水肿组和对照组血浆β-EP含量分别为50.74ng/L±26.60ng/L、32.78ng/L±21.20ng/L和14.83ng/L±6.55ng/L,三组CSF中β-EP含量分别为62.72ng/L±39.23ng/L、34.13ng/L±30.26ng/L和9.77ng/L±6.33ng/L;脑水肿组血浆和CSF中β-EP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果表明,β-EP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DKA组22例;血糖控制一般组18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9%;血糖控制较差组(HbAlc≥9%)22例;健康对照组36例.检测其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常规检测空腹血糖、血气、血清离子(K+,Na+,Cl-,P)、肾功能、尿常规、HbAlc.结果 DKA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血糖控制一般组(P<0.01),但与血糖控制较差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糖尿病患儿血清NO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糖控制较差组NO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一般组(P<0.01);3组糖尿病患儿血清GSH-Px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4组间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儿血清MDA水平与HbAlc呈极显著正相关(r=0.375,P<0.01),NO与HbAlc呈显著正相关(r=0.250,P<0.05),DKA患儿血清SOD水平与HbAlc呈显著负相关(r=-0.507,P<0.05),其他氧化应激指标与代谢参数问无相关性.结论 DKA患儿氧化应激产物显著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这些改变主要应归因于慢性高血糖而不是急性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β-内啡肽在兔感染性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实验性感染性脑水肿时β-内啡肽(β-EP)活性的变化及阿片肽受体拮抗剂金尔伦(JEL)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兔百日咳菌液感染性脑水肿模型,观察生理盐水组(NS, n=7)、百日咳菌液组(PB,n=7)及金尔伦治疗组(JEL,n=7)3组兔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及大脑皮层、海马、血浆和脑脊液中β-EP变化。结果 PB组兔脑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1),血浆、脑脊液及大脑皮层、海马β-EP分别为106.33±24.96ng/ml,2.49±0.66 ng/ml,56.28±11.66ng/mg,85.97±33.76 ng/mg,均显著高于NS组(43.80±19.63ng/ml,1.14±0.39ng/ml,18.50±2.01ng/mg,22.52±6.09 ng/mg,P值均﹤0.01);而JEL组血浆、脑脊液及大脑皮层、海马β-EP分别为69.38±4.67mg/ml, 1.44±0.26ng/ml, 31.16±7.01ng/mg, 45.03±9.98 ng/mg,均较PB组显减低(P值均﹤0.01)。结论 β-内啡肽在感染性脑水肿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金尔伦可有效地减轻脑水肿并降低β-EP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变化及卡维地洛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剂量、方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原发性EFE患儿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n=10)及卡维地洛治疗组(n=11),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观察血浆BNP;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临床症状、心胸比例、心率的变化、心功能的改善、患儿对卡维地洛的耐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原发性EFE患儿血浆BNP水平[(865±70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4±78)ng/L](P<0.01),且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心功能Ⅱ、Ⅲ、Ⅳ级分别为(286±125)ng/L、(437±386)ng/L、(1673-s-859)ng/L;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BNP水平[(219±87)ng/L]低于常规组[(403±216)ng/L](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心胸比例降低,心率减慢,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平均左室周径缩短率显著提高(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P<0.05)、左室质量、室间隔收缩末厚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原发性EFE患儿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与EF呈负相关;卡维地洛可以降低血浆BNP水平,明显抑制EFE患儿心室重塑,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心功能Ⅱ~Ⅳ级原发性EFE患儿卡维地洛长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β 内啡肽(β EP)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45例病毒性脑炎、18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结核性脑膜炎及19例对照组患儿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 EP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浆和CSF中β EP含量分别为(39.9±24.8) ng/L,(44.8±32.6) 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分别为(49.9±28.3) ng/L,(62.1±46.9) ng/L,对照组分别为(14.8±6.6) ng/L,(9.8±6.2) n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浆和CSF中β EP分别为(44.1±25.3) ng/L,(55.8±46.2) n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NS感染伴神经功能重度障碍组血浆和CSF中β EP分别为(71.7±20.5) ng/L,(92.1±38.8) ng/L,显著高于神经功能轻中度障碍组分别为(47.1±22.8) ng/L,(55.2±32.8) ng/L和对照组(均P<0.01);神经功能轻中度障碍组血浆和CSF中β E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和CSF中β EP含量增高尤其后者可作为估量脑水肿或急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和sjTREC基因水平,为其合理的免疫调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脓毒症组(25例)、严重脓毒症组(23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在使用血制品、免疫制剂及营养支持前测定各组患儿T细胞亚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sjTREC基因水平变化,利用双标准曲线法对sjTREC基因水平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用sjTREC与Co内参基因拷贝数比值(sjTREC/Cα×2×1000)表示,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患儿CD3+、CD4+和CD8+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严重脓毒症组患儿sjTREC基因水平为173.86±38.37,明显低于脓毒症组(345.15±66.21)和正常对照组(389.42±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儿存在T细胞亚群数量紊乱和胸腺输出功能下降,故在早期进行细胞免疫支持可能会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α1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对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55例,为2000年5月-2007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或住院的POTS患儿,其中男23例,女32例;年龄5~19岁,平均(12.3±3.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盐酸米多君及口服补液盐治疗)22例和对照组(应用口服补液盐治疗)33例,对两组儿童进行临床研究及直立试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或硝酸甘油激发直立倾斜试验(SNHUT)研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好转率、HUT转阴率以及随访终点时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3周和6周后治疗组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vs 42.4%,P<0.001;100.0% vs 42.4%,X2=19.352,P<0.001),随访终点时治疗组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3% vs 27.3%,X2=13.239,P<0.001),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vs 36.4%,X2=22.647,P<0.001).治疗3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UT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 vs 12.1%,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HUT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0% vs 48.5%,P<0.05).结论 选择性α1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对POTS患儿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早期肾损害诊断的实验室指标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进一步检测尿微量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a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y-谷氨酰转肽酶(y-GT)]的含量.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131例检查异常的HS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5例、干预组66例).两组均给予甲氰咪胍、氯雷他定、钙剂等综合治疗,干预组6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微量泵持续定时静脉滴注及甘利欣口服治疗,对照组65例未给予其他治疗.结果 143例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中尿微量蛋白和尿酶异常131例(91.61%),干预组治疗2个月、4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治j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2个月仅尿β2-MG、NAG、y-GT 3项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2个月、4个月尿微量蛋白、尿酶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尿IgG、MA、TRF 、NAG恢复较快,干预组治疗4个月时已基本接近正常,而尿α1-MG、β2-MG、γ-GT恢复较慢,干预组治疗4个月时仍有轻重不一的异常.两组治疗4个月时,对照组尿常规异常率高于干预组(36.92% vs 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7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应用肝素钠、甘利欣对其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肾损害,延缓疾病进展.对HSP肾损害须强调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感染严重程度与血清白蛋白、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及血浆中氨基酸浓度的关系,以利于早期发现脓毒症患儿的营养不良,为其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脓毒症组(52例)、严重脓毒症组(41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0例).在使用血制品及营养支持前测定各组患儿血浆中自蛋白、氨基酸浓度及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均存在低蛋白血症,其IL-6、IL-8和TNF-α浓度分别为(193.95±74.11)ng/L、(481.33±186.58)ng/L、(21.00±9.43)ng/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天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含量分别为(23.6±8.5)μmol/L、(6.1±4.7)μmol/L、(101.4±60.6)μmol/L,明显低于脓毒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严重脓毒症患儿均存在低蛋白血症,其天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等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对其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可能会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