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的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室间隔中上段肥厚的HCM病人40例(HCM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及其应变率(GLSRs)、达峰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M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t=2.00~9.32,P〈0.05),左心室GLPS和GLSRs也减低(t=17.75、4.23,P〈0.05)。结论STI能够准确评价HCM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09-11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应变特点。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肥厚型心肌病组30例。应用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室间隔增厚(P0.05),肥厚型心肌病组心肌纵向应变值在左室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段均较对照组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组间LVEF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589、0.797)。IVS在对照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在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之间呈负相关(r=-0.538)。结论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整体左室收缩功能减低之前,其左室各节段心肌应变改变已经出现,STI可以发现患者早期局部左室功能的改变。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收缩期峰值应变与其LVEF水平呈正相关,与IVS厚度呈负相关。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室纵向应变值,有助于了解患者心脏收缩时心肌纵向运动和应变值的变化情况,能够判断和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方向达峰值应变的时间,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获取正常对照组(30例)?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组(35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方向的收缩期达峰值应变的时间,并将所有时间与心率标化,得到标化的达峰时间?结果: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圆周方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各节段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l)在多数节段显著降低 (P < 0.05),不仅发生在心肌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厚度正常的节段也降低;短轴径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r)?圆周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Tc)在部分节段也延迟,但纵向应变的标化达峰时间延迟更加明显?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无心肌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左心室心肌的功能。方法 选取左心室充盈正常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Ⅱ组)、左心室松弛性减低的高血压病人40例(Ⅲ组)、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收缩期长轴应变,通过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分别计算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扭转速度达峰时间(PTV)、解旋速度峰值(PUV)、等容解扭转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UHT)等左心室扭转-解旋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Ptw、AVCtw、MVOtw、PTV、PUV增加,UntwR减低,UHT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F=3.34-23.75,q=1.69-13.51,P〈0.05);Ⅲ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13-11.91,q=2.94-3.64,P〈0.01)。Ⅲ组与Ⅱ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UntwR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12-3.59,P〈0.05)。结论 STI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早期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A组)、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40例(B组)、健康对照者30例(NC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整体心肌和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结果与NC组比较,A组、B组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3.75,q=3.50、6.30,P<0.05);B组整体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91,q=3.87,P<0.05)。B组与A组相比,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进一步减低,差异有显著性(q=3.02,P<0.05)。结论 STI可以早期、准确识别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病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分别采集25例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病人、29例DHF病人、29例正常人的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各心肌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PS-LAX、GLPS-A2C、GLPS-A4C)及左心室各节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GLPS-AVG)。结果 SHF组、DHF组各节段LS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小(F=7.07~217.96,q=2.87~29.11,P<0.05)。SHF组、DHF组的GLPS-LAX、GLPS-A2C、GLPS-A4C与正常组比较均减低,差异有显著性(F=99.20~131.55,q=6.09~22.66,P<0.05)。正常组、DHF组、SHF组GLPS-AVG逐渐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00.80,q=4.68~26.76,P<0.05)。结论 DHF病人存在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异常,二维斑点追踪成像为DHF病人的左心室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6例、运动员18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三组左心室心肌应变,心尖四腔观切面获取整体长轴应变(GLS)和局部心肌峰值收缩应变(PSS)。结果显示,与运动员组和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GLS减低[-(8.0±3.6)%,P〈0.01];运动员组与正常对照组G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对照组间隔基底段、中间段、侧壁中间段长轴应变,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局部心肌节段PSS显著高于运动员组。以左心室GLS小于-10%为截断值诊断病理性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0%、94.0%。提示ST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有助于区分左心空生理性肥厚与病理性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记录1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获取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各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SL)、径向应变(SR)和周向应变(SC).结果 HCM组心肌整体SL、SR及SC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M组所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S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左房室瓣及乳头肌水平大多数节段的SR降低,左房室瓣及乳头肌水平个别节段的SC降低,心尖水平所有节段的SC及SR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HCM患者左室长轴和短轴收缩功能均降低,以长轴功能减弱明显,局部心肌SL、SR及SC的变化可反映心肌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5例,获取其心尖四腔、三腔及二腔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室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纵向收缩期平均应变值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早期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水鹰  周显礼 《黑龙江医学》2012,36(8):570-571,585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运动改变。方法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72例(冠心病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接受STI检查,用18节段法采集计算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对比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狭窄≥75%)缺血节段和对照组相应节段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缺血心肌有12个节段表现纵向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个节段缺血心肌径向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STI技术能够较好地检测出缺血心肌的纵向应变和径向应变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1.
徐立新  朱张茜  潘高云  尤利益  李选峰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1):131-135,143, 143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不同左心室构型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尿毒症患者75例,其中尿毒症左心室构型正常组(UA组)38例,尿毒症左心室肥厚组(UB组)37例,正常对照组(UN组)35例。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指标后,应用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测量各组受试者左室内膜下、中层及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并比较各组数值差异。结果 UA组与UN组比较,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层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组与UA组、UN组比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各个节段及整层心肌LS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自心外膜下至心内膜下逐层升高。结论 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能定量评估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变化,其中以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心肌收缩时序及同步性影响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心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和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R),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L-SD,TsR-SD,TsrR-SD)及任意两节段间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L-d,TsR.d,TsrR-d)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指标.通过分析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评估各组内左室机械收缩时序.结果:右室心尖起搏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间隔起搏组左室收缩时序与正常对照组类似,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左室整体收缩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延迟,多数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尖起搏较右室间隔部位起搏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提示与异常的电机械激动顺序相关.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收缩时序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异常.方法: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3例(其中室间隔肥厚52例,心尖肥厚16例及对称性肥厚15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各组室间隔和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位移(S)、达峰值应变的时间(Tε),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ε与相应节段心肌肥厚的部位相关,如心尖肥厚组心尖部应变值降低;对称性肥厚组室间隔、侧壁均降低;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应变显著降低.ε与心肌肥厚的程度有相关性.Vs、S与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各种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的T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评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选择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和32例接受CABG术的CHD患者(CHD组)为研究对象。经胸采集心尖两腔观、心尖四腔观和心尖长轴观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分析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s)。结果对照组中基底段至心尖段纵向应变递增。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SrLs降低(P<0.05);CHD组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SrLs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CABG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STI技术可定量、客观地评价CABG术前术后左心收缩功能变化,为临床评定CABG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1)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2)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心肌矢量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VSI)观察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探讨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VSI技术检测30例晚期肝硬化患者(患者组)及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左心室16节段室壁收缩期纵向、径向应变率及圆周方向运动速度。结果: 患者组纵向应变率收缩期峰值(L-SRs)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患者组径向应变率收缩期峰值(R-SRs)值前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心尖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患者组圆周方向运动速度收缩期峰值(C-Vs)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晚期肝硬化患者在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以前,局部心肌已经出现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3D-STE)定量测定其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角度,探讨3D-STE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42例AHCM患者和20例正常被检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将42例AHCM患者根据其MRI测量的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厚度进行分型,其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P-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2 mm且<15 mm)20例、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T-AHCM,舒张末期心尖壁厚度≥15 mm)22例。所有受检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获取二维及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并对左心室整体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global 3D strain, LVG3DS)、左心室心尖各节段三维应变峰值(left ventricle 3D strain, LV3DS)等三维应变参数及左心室心尖部各节段旋转角度(rotation angle, Rot)、左心室整体旋转角度(global rotation angle, G-Rot)进行分析,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HCM组和T-AHCM组的LVG3DS、LV3DS均减低(P<0.01),且T-AHCM组LV3DS减低更为显著(P<0.05),而P-AHCM组和T-AHCM组间的LVG3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在T-AHCM组最高,P-AHC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1)。结论3D-STE能够定量测定AHCM患者左室心尖部心肌应变及旋转运动的改变,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3D-STE检查能够提高AHC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获取18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两腔、心尖四腔的心肌应变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水平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ε)。统计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出现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及幅度值。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的E峰、A峰,计算E/A值。结果HCM组各节段水平的s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节段PSS的绝对值大于正常组(P〈0.05)。LVEF和E/A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I能定量评价HCM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纵向应变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50例冠心病(左前降支病变)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应用4DAutoLVQ软件进行在线分析,得到左心室9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PCI术前患者(术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三维纵向应变不但能定位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且能够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