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窦念涛  李莉  余国庆 《安徽医药》2013,34(9):1363-13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同期选择未合并脑梗死的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观察血清胱抑素C、CRP及IMT,观察各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合并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RP及IMT的水平均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清胱抑素C、CRP水平,并加以干预,对减少脑梗死的发生与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脑梗死组95例,单纯2型糖尿病对照组97例。入选对象均B超检测颈动脉IMT,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与SBP、DBP、HbAlc、IMT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MT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IMT增厚组(54.0%)脑梗死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厚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作用。方法将保定市徐水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1年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内的死亡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梗死的斑块形成,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防止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法,分成安慰剂组28例,治疗组32例,均给予诺和龙和或二甲双胍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15~30mg日一次餐前口服,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糖、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NO、NOS水平明显提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除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有明显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晚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70 mg,每天3次。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斑块面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显著降低,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双侧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症状及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30、60、180、360d等时间段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统计两组患者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并把血清CRP水平维持在较低位置,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能将CRP水平维持在较低的位置,降低了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在TC、TG、LDL-C、CRP上,观察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IMT值上,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LDL-C、CRP、IMT变化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CRP含量较高,阿托伐他汀能够抗炎、稳定斑块、抗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合并脑梗死将80例T2DM分为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组(DMCI)22例,单纯糖尿病组(DM)5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两组受试对象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T2DM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平均IMT比无脑梗死组明显增厚(P〈0.05)。结论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有明显相关,可以作为预知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血脂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0.6 g/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WV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仅血脂康组CIMT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脂康组患者CRP、NO水平及PWV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脂康胶囊可进一步降低T2DM患者PWV、CIMT及CRP,升高NO,从而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脂康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0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血脂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0.6 g/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WV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仅血脂康组CIMT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脂康组患者CRP、NO水平及PWV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血脂康胶囊可进一步降低T2DM患者PWV、CIMT及CRP,升高NO,从而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血脂异常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血脂异常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2017年9月~2018年9月),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51例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5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IMT、斑块总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低(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IMT、斑块总积分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对血脂异常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能有效控制血压稳定,降低血脂水平,且可减小IMT,减轻颈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板块形成的疗效差异。方法 90例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d.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q.d.治疗,连续使用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IMT厚度或斑块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血脂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板块形成的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提高剂量可增加降血脂的功效,但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效果提高不明显,同时高剂量会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选择较小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对8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并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三组间作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高,进展性脑梗死组三个指标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618 3,P〈0.01),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459 2,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脑梗死病情进展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选择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有粥样斑块形成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氟伐他汀治疗组46例,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板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氟伐他汀可以明显减轻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从而缩小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占焕平  王琼  颜芬 《中国药业》2013,22(11):19-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4例。治疗12周后,通过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治疗前比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MT、斑块面积和L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s-CRP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改善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该类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58例,其中62例伴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不伴认知功能障碍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IMT分级增加.MMSE得分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越厚,则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相关系数r=0.47,P<0.01),且IMT≥0.80mm组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IMT≤0.60mm组的1.68倍(OR=1.68).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针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严密监测IMT,以防止或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培垛普利与阿托伐他汀单独及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消退作用。方法:选择90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培垛普利4mg/d~8 mg/d控制血压)和联合组45例(在培垛普利4mg/d~8 mg/d基础上,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SBP、DB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TG、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hs-CRP无显著差异;服药24周后,两组IMT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SBP、DBP分别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联合组血脂及hs-2CRP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垛普利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消退作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IMT增厚消退作用更显著,更有效延缓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何俊  周文亭  唐光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291-129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 (Fg)的变化 ,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 112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应用B超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 ,同时测定血浆Fg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MT及Fg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MT及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MT与Fg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Fg在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有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脂指标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6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静脉血测定其血脂指标及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IMT。结果:脑梗死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IMT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血脂异常以TC、TG、LDL-C变化为主,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较正常者增厚,TC、TG、HDL-C变化与IMT变化无明显相关性,LDL-C与IMT变化有明显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0.
黄振华 《海峡药学》2015,(2):109-110
目的分析脉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采用脉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5.30±1.49)mg·L-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25±0.32)mm及斑块面积(19.12±0.50)m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程度,延缓斑块进展,降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