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X线提示的血管钙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否会出现伤口缺血等并发症的增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术中应用止血带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前X线是否存在血管钙化分为三组: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及无钙化组。进行术后缺血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共577膝(437例),其中有96膝合并血管钙化,其中内膜钙化组为74膝(64例),中膜钙化组为22膝(20例)。无一例出现下肢动脉严重缺血并发症,内膜钙化组的浅表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40%,显著高于中膜钙化组(0%)和无钙化组(1.25%)(P=0.03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膜钙化(OR=1.367,95%CI:1.152-1.888)是老年TKA术后伤口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内膜钙化组病人的伤口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术前应该充分重视合并血管钙化的病人,围手术期应加强这类病人止血带的规范化使用、术中软组织的保护以及警惕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滋阴补肾清热凉血法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1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清热凉血中药对微小残留白血病(MRL)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六味地黄汤及犀角地黄汤治疗完全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LgG、LgM、T淋巴细胞)。结果和结论:滋阴补肾、清热凉血法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3.
次声作用对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Hz,90dB次声作用对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6个组,即对照组、次声作用1,7,14,21,28d组,每组8只。采用急性细胞分离技术,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大鼠脑海马细胞凋亡状况。结果:频率8Hz,声压级90dB次声分别作用2h/d后,次声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1d组未见海马细胞凋亡增高(P&;gt;0.05),7d组可见海马细胞凋亡增高(F=42.18,P&;lt;0.01),14d组明显升高(F=42.18,P&;lt;0.01),21d组凋亡细胞较14d组明显减少(F=42.18,P&;lt;0.01)但仍高于对照组(F=42.18,P&;lt;0.05),至28d组与对照组已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次声8Hz,90dB作用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海马细胞凋亡数量有不同程度增高;随作用时间延长,海马细胞对次声作用产生适应性。8Hz,90dB次声作用对大鼠海马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2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临床转归及手术病理结果。结果声像图表现为孕囊型9例和混合回声型3例。其中孕囊型分为3型:①3例孕囊位于切口表面,血流不丰富;②4例孕囊陷入切口内,血流丰富;③2例孕囊自切口处向膀胱方向突起,血流丰富。保守治疗过程中,超声检查显示病灶逐渐缩小,血流逐渐减少到消失,血HCG逐渐降低到正常。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及时、准确作出诊断;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并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比较.[方法]将40例腘窝囊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按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0例;B组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囊肿复发率、恢复至0~Ⅰ级的好转率.[结果]患者均获得8 ~18个月随访,平均(12.7±2.4)个月.A组手术切口长度(1.3±0.2) cm,显著低于B组(6.1±0.5) cm(P<0.05);A组术后复发率9.5%,B组1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好转率为90.5%,B组89.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令人满意,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液中不同含量膳食纤维对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双盲分成百普力组,佳维体组以及伊力佳组(n=30),分别于1、2、3、4、5、6、7 d测量和记录各组别患者空腹血糖、管饲肠内营养液后2h餐后血糖以及治疗期间每天胰岛素用量,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别、时间等因素以及组别×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用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时间测量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用量不存在组间差异且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含量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液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抗菌药物组(n=56)和对照组(n=5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治愈率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治愈率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的总感染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无预防作用,也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疗效,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各项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工作,以提高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性阴道炎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阴道炎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较单一阴道炎症诊治困难,且常伴随着复杂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存在。本专家共识针对4种常见的阴道炎症(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需氧菌性阴道炎)而制定。混合性阴道炎有症状不典型、病程较长和易复发等特点。诊断时多采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方法,诊断要点:(1)同时存在至少两种病原体或同时满足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的诊断标准;(2)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阴道炎症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需要同时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采用综合性用药方案,杀灭病原体,保护阴道有益菌群并增强其功能。治疗原则为针对不同病原,选择规范的抗菌药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建议除了对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外,强调对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的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与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采用乳胶免疫层析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计划生育病房共233例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和同期358例早孕人工流产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为Ⅰ°~Ⅱ°的无症状患者取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分析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与无症状的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胚胎停止发育组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3.7%,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7.5%。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是胎停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9,95%CI:1.443~6.189,P0.05)。结论: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与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呈显著相关性。宫颈沙眼衣原体是导致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之一,建议于孕前检查及早孕初次产检时重视对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以减少早孕期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拟建立白假丝酵母菌对环吡酮胺的耐药模型。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的环吡酮胺体外诱导妇产科门诊外因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方案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方法对试验中0.03、0.06、0.125、0.25、0.5、1、2、4和8μg/ml各不同药物诱导浓度下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用环吡酮胺诱导白假丝酵母菌20代,菌株对环吡酮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0.5μg/ml。结论采用环吡酮胺浓度梯度递增方法,在20代诱导中不能使白色假丝酵母菌株对其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