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关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肺心病人的左心功能问题,国内外尚有争论。有者认为肺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衰竭,也有者认为肺心病时并无左心室功能异常。我们采用心阻抗图及其微分图对慢性肺心病人左心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其方法及分析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扩张、肥厚、右心功能必将受损,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可通过数种机制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肺心病伴急性左心衰多见于老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扩张、肥厚、右心功能必将受损,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可通过数种机制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肺心病伴急性左心衰多见于老年患者,而老年人又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重要致死原因,当同时存在左心功能不全时,预后更差.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采用硝酸甘油治疗26例肺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并与2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自体血光量子疗法近年颇受临床重视。有关报道提示该疗法对缺血缺氧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疗效较好。我科采用此方法治疗9例重症慢性肺心病心衰并肺部感染者,取得较好疗效,认为光量子法对缺氧的改善和控制肺部感染等作用明显,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55~77岁。病史10年以上。阻塞性肺病7例,非阻塞性肺病1例,肺结核1例。全部患者均有慢性肺心病并心衰以及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X线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其主要病因。慢性肺心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为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右室肥大 ,最后导致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是其病理生理变化的中心环节和早期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肺心病心脏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计算肺动脉高压 ,并评价肺心病人的右心功能 ,在肺心病的临床实践中已成为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1〕。1 材料与方法1 1 受检对象肺心病组患者 13例 ,男 8例 ,女 5例。年龄为 49~6 9岁。慢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在 5~ 2 5年 ,均为慢阻肺患者。肺心病的诊断依据 1977…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心病(肺心病)左心是否受到损害,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国内也有人认为肺心病左心功能减低是受右心功能的影响。本文拟从肺心病肺动脉压对照左心功能。现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对18例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住院患者以肺阻抗微分图测定肺动脉压及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心功能,试以不同肺动脉压力比较左心功能状态。18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动脉血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室衰竭的一类疾病[1]。多由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发展而来,随着病程的发展,常常合并呼吸衰竭和右心力衰竭。为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左心室的变化,本文就慢性肺心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4年4月,我院收治肺心病住院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58岁~88岁(平均为70.72±9.57)岁,均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史,并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1],且除外冠心病、高血压心…  相似文献   

9.
<正>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包括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包括肺心病在内的一组常见疾病,早期病变常发生于直径<2mm的小气道。本文分析111例肺心病人的肺功能检查结果,以探讨对小气道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下称 COPD)后期常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演变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在 COPD 患者中判断有无肺动脉高压,是防治肺心病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索 COPD 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11.
对25例肺心病并发冠心病进行了分析,认为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为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梗塞,易发生急性或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指出对于长期慢性肺心病、特别是高龄患者应高度警惕并发冠心病的可能,及时进行有关检查,在诊治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预防和发现左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42例重型肺心病、7例轻型肺心病、16例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的左右心脏射血分数及其临床资料的分析表明,重型肺心病患者在病情的急性发作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而轻型肺心病患者则无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表明慢性肺心病仅在病程晚期,才由以右心为主的疾病发展成为全心病。本文还对重型肺心病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肺心病伴发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受损程度更为明显,双重病因导致的左室功能减退,常造成心肌更严重的损害而且不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13.
61例慢性肺心病左心功能改变观察董志芳,姚昕,孙培英(杭州市第四医院邮编310002)为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变,本文采用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仪,对61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同步左右心功能测定,并讨论其临床意义。1资料及方法1.1病例选择:随机抽...  相似文献   

14.
《透析与人工器官》2008,19(4):39-3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因肺、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继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长此以往均可转变成肺心病,出现呼吸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肺心病的患者可见胸闷,气急喘促,动辄加剧及心悸、肢体浮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5.
谭清武  李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472-1475
目的 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1-2006年因肺部感染在我院住院或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驻石家庄地区60岁以上的师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393例的病历资料,根据肺部感染是否诱发MODSE将393例患者分为MODSE组(169例)和非MODSE组(224例).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危险因素,再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颈椎病、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红蛋白、清蛋白、尿素氮、肌酐、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红蛋白、低清蛋白、高血尿素氮和高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呼吸衰竭、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红蛋白、低血清清蛋白,高血尿素氮和高空腹血糖是MODS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慢性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和多季节发作为特征的疾病,是由多种肺部疾病迁延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主要包括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肺心病的主要病因,在我国由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者约占81.8%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是指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和肺血管发生阻塞性改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加重而肥大,最后发生右心功能不全[1]。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见,病死率较高。目前治疗肺心病的药物很多,但疗效多不满意。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麦注射液联用多巴胺治疗慢性肺心病,观察其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常见,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由于老年人全身功能退化,反应迟钝,咳痰无力,容易反复发作。住院期间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正确的出院健康宣教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党庆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15-616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疗效与预后。结果临床误诊率达37%。本组显示78%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易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约60%的患者死于左心功能不全。结论长期慢性肺心病,特别是高龄患者应警惕并发冠心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在诊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预防和发现,并及时治疗左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刘超峰 《当代医学》2012,18(21):43-4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处于急性期的20例患者和处于缓慢期的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同一时期的40例肺部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最后比较两组的结果.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中的意义.结果 通过本研究数据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患者体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都普遍偏高,其中处于急性期的患者的D-二聚体值为(1.98±0.25)mg/L,缓慢期的值为(1.68±0.21)mg/L,而对照组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的血浆含量是(0.33±0.17)mg/L.研究组的数值结果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的患者体内的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都普遍偏高,越是急性期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越高.所以D-二聚体测定值在临床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