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树  吕涛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4):122-123
资料与方法1991~2006年收治84例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123关节),年龄56~84岁(平均70岁);男20例,女64例,单侧45例,双侧39例。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打软腿,膝关节不稳,尤以下楼梯时活动过多和受凉时病情加重。查体:膝关节肿胀积液,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感,关节间隙及髌骨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阳性。X线片示:关节缘唇样增生,胫骨髁间棘变尖,髌骨上下及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相似文献   

2.
部分髌骨下极粉碎骨折需作髌骨部分切除。由于髌韧带重建后。髌骨受髌韧带牵拉整体下移,髌股关节失去原有的运动过程中的对应关系而产生损害。使得原本不严重的损伤,在短时间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我们设计了髌骨断层截骨术,恢复髌骨高度,髌韧带重建后不产生“错格”现象,从而有效地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维持髌骨原有功能。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仪治疗髌软骨软化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髌软骨软化症的效果。方法:利用ArthroCare2000射频汽化仪对32例髌软骨软化症患者进行关节镜治疗,修整损伤软骨面,刨削炎症增生绒毛及滑膜,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进行松解术,对髌术区疼痛分为7个区域,对疼痛区域髌骨边缘进行射频汽化棒热处理。结果;术后第1-7天32例全部无肿胀,28例疼痛消失,4例遗留轻度疼痛,全部病例进行浮髌试验均为阴性。结论:ArthroCare2000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髌软骨软化症效果良好,适合于软骨损伤不严重,损伤范围窄的患者,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李女士今年刚满40岁,一年多来她总是感觉到膝盖痛,走平路时还没有多大感觉,上下楼梯时就会感觉特别痛。用手掌按压髌骨的时候,膝盖骨下竟然出现沙沙的摩擦音。在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髌骨软化症.  相似文献   

5.
分析5例尸体标本的膝关节支持带在切开松解或缝合紧缩等不同状态以及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两组临床病例。髌骨在伸膝位时的侧向移动值,经统计检验P<0.01,显示了本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性。说明1.支持带具有髌股关节的侧副韧带功能,与髌骨侧向活动的稳定性密切相关。2.支持带的异常会引起髌骨错格,是髌前痛的重要因素。3.支持带的切开或紧缩手术可以改善髌股关节的适合性,对治疗髌股关节炎具有一定疗效。提出临床髌骨侧向移动的分级方法。  相似文献   

6.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髌骨骨折原因从力学角度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直接暴力多因外力直接打击在髌骨上,多为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猛力收缩,牵髌骨向上,髌韧带固定髌骨下部,而股骨髁部向前顶髌骨形成支点,三种力量同时作用造成髌骨骨折,多为横形骨折。  相似文献   

7.
髌骨软骨软化症的首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格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42-1143
髌骨软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of the Patella)于1908年由Buedinger首先描述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病变,1924年Koenig首先使用“髌骨软骨软化症”这一术语,实际上髌骨软骨软化是描述髌骨软骨水肿、皲裂、糜烂、剥脱等一系列病损的病理诊断。髌骨软骨软化是髌股痛的常见原因,对其发病机理和治疗争议颇多。一般认为髌骨发育障碍、畸形、Q角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慢性髌骨不稳定患者采用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对急性髌脱位,采取将断裂的内侧髌韧带重新复位,原位缝合及长收肌断端固定到髌骨内侧缘。对慢性髌骨不稳定者,主要采取紧缩内侧髌韧带及支持带,将长收肌断端固定到髌骨内侧缘,并将髌韧带内移以改变伸膝装置的力线。结果:对髌脱位采取重建方法手术治疗16例,14例优,2例良。结论:采用内收肌腱断端固定治疗髌脱位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的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骨科将34例(38膝)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采用小切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的松解进行治疗,术后30例(32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对随访的患者根据Kujala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状评分表和Lysholm膝关节日常活动评分表评估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的疗效,并同时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膝关节屈曲30°位时CT扫描髌股关节的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A)的变化,通过Spass18.0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检验水准P〈0.05。结果 30例(32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2月进行恐惧试验、髌骨倾斜试验、髌股关节研磨试验检查均为阴性;手术前和手术后12月屈膝30°CT测量值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的松解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盘恩深 《华夏医学》2002,15(6):737-737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19岁 ,3个月前不慎被玻璃砸伤右膝部 ,当时创口流血不止 ,伤后在当地镇医院行清创缝合术 ,术后仍觉右膝疼痛、肿胀、不能伸膝。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 :右膝关节明显肿胀 ,髌骨下缘触及空虚 ,右髌骨较左髌骨上移 3cm,伸膝无力 ,股四头肌收缩上提时髌骨移动度增大 ,浮髌试验 (+)。X线片示 :右髌骨比左髌骨上移 3cm,髌股关节间隙增宽 ,髌骨无骨折征 ,初步诊断为 :右髌腱陈旧性断裂。住院后在硬膜外麻下手术 ,术中见髌骨下缘韧带完全断裂 ,关节内滑膜增生 ,积血约 5 0 ml,切除关节内增生的滑膜组织及髌骨的炎症性增生组…  相似文献   

11.
髌骨软化症非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髌骨软化症实际上是髌骨软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of patella,简称CP),也有称为髌骨软骨病或髌股痛,是髌股关节软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特点是髌骨关节面的软骨水肿,软化,进而破裂;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硬化而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中医认为系风、寒、湿、瘀等邪侵袭关节,阻遏局部,气血营卫失调所致。对CP的普查结果发现,其患病率高达36.2%,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C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骨科面临的一个难题。现就近十年来国内对CP的非手术治疗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肋骨骨膜移植治疗髌骨软化症(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田 《吉林医学》1996,17(5):277-278
肋骨骨膜移植治疗髌骨软化症(附4例报告)张希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矫形外科130062)髌骨软化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髌骨软骨退行性病变,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髁软骨也发生同样病理而成髌股关节的骨关节炎。自1986年至1990年间,作者利用肋骨骨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共收治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38例61膝。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术前术后对患者行ICDK评分及Lysholm评分,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及Q角。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骨骺损伤。成功随访共33例52膝,随方时间8~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患者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脱位。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分别为:(-4.4±3.1)°、(10.2±2.4)°、(4.7±1.9)°,(2.2±1.3)mm、(3.7±1.8)mm,测量Q角为(8.9±4.7)°,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ICDK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5.1 ±5.1)和(91.1±5.3),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骨骺未闭的青少年髌股关节不稳定创伤小,方法 可靠。  相似文献   

14.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子骨,位于股四头肌内。股四头肌是全身中最大的肌肉,有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面;继而延伸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曲屈髋关节的作用。髌骨具有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的功能,并为四头肌...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针刺样疼痛,间歇性发作,以午后及清晨时加剧,服用去痛片后缓解。近3个月来疼痛加重,呈持续性钝痛,夜间为甚,于1995年2月27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髌骨明显隆起,皮色未见异常。右髌骨中部有压痛,未触及肿块,无波动感,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无压痛。右髌骨中部叩痛阳性,左侧未见异常。双侧浮髌试验、抽屉试验、研磨试验及滚动试验均阴性。髌骨CT扫描:右侧髌骨前缘骨皮质下见骨质密度增高影像,其间有0.5cm×0.4cm的低密度区。边缘骨质硬化,内壁光滑,肿瘤如鸟巢中有卵…  相似文献   

16.
髌骨脱位的发生是髌股关节系统筋骨系统失衡,导致髌骨处于"筋出槽、骨错缝"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文基于祖国医学特有的学术思想-筋骨理论,论述总结髌股关节筋骨系统平衡、失衡的特点,并由此提出治疗髌骨脱位时应尽可能地运用微创技术,贯彻筋骨并重思想,坚持治筋与治骨并重的治疗原则,以此恢复髌股关节筋骨平衡。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5-2000年收治髌骨软化症患约400例,其中大多数的轻症患在门诊非手术治疗,但髌骨软化症发展到晚期阶段一髌股关节炎所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反复积液及活动受限时必须行手术治疗。采用YLQ型人工关节进行髌股关节表而置换24例,经随诊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常髌股关节切位的X线测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国人正常X线髌骨关节切位的测量方法及临床诊断意义,对80例年龄为18-40岁的健康人正常膝关节作了髌股关节切位X线测量研究。测量并获得其沟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股关节指数、髌骨外移度和髌骨倾斜度等正常值参数。正常髌股关节切位的X线测量有助于髌知患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了客观的解剖学依据。作者认为:在各项测量指标中,适合和外侧髌股角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纪斌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37-38,44
目的探讨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胫骨结节旋转内移术(改良三联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0膝)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患者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联合胫骨结节旋转内移术。术后平均随访25.60个月(6~62个月)。手术前后测量Q角,采用Kujala评分表和膝关节日常活动评分表比较髌股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屈膝30°的CT检查测量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髌股关节对合情况的参数指标。结果Q角术前(23.78±3.76)°,术后(13.78±3.52)°(P〈0.01);Kujala评分术前54.08±15.72,术后80.33±9.74(P〈0.01);膝关节日常活动评分术前54.98±14.96,术后80.20±9.53(P〈0.01);手术前后CT检查结果比较:适合角(CA)、外侧髌骨角(LPA)、髌骨外移率(LS)、髌骨指数(PE)、倾斜角(TA)、髌骨倾斜角(PTA)、股骨滑车凹中心与胫骨结节的距离(TTTD)7项指标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手术可以纠正髌骨病理运动轨迹,改善髌股关节功能,缓解髌股疼痛,并发症少,矫形可靠,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髌骨表面置换长期随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髌骨软化症和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和紊乱的常见病。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要考虑外科手术,许多作者试图用髌骨表面置换手术治疗此症。自1983年以来对19位髌骨软化、髌股关节炎患者进行了22例单纯髌骨表面置换术,术后一年随诊结果表明优良率59.1%,但随诊5~10年(平均8.7年)以上者优良率为0。所有病例均因疼痛、股骨髁间皮质明显磨损需再次手术,行髌骨切除或全膝表面置换术。髌股关节表面置换避免了前者磨损骨质的缺点,同样保留了伸膝装置的完整性。本组自1991年开始用Y-L-Q型人工髌股关节取代单纯髌骨表面置换,在股骨髁间放置一金属轨道供塑料髌骨滑行而避免皮质磨损,共治疗11例患者,早期随诊优良率78.5%,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