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刘国辉  冯少仁  傅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6-117,140
目的 分析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选取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骨穿透型脑膜瘤11例,其中6例仅行MRI检查,3例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发生在大脑凸面4例,蝶骨嵴7例.分析其CT、MRI表现,并与病理类型对照.结果 CT、MRI均表现为颅骨增生和颅外软组织肿块,伴有骨质破坏,MRI均显示颅内软组织肿块,CT仅2例见颅内软组织肿块,增强后MRI均可见颅内外肿块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CT观察钙化和骨质改变优于MRI,MRI显示软组织清晰,并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探讨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收集1995~2006年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13例,并随机抽取相应部位、资料齐全的良性脑膜瘤30例作为对照组(良性脑膜瘤为1993年WHO所界定)。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大小、肿瘤强化均匀度等。结果:本组脑膜瘤均位于大脑凸面,其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肿瘤大小与一般良性脑膜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瘤脑界面、肿瘤强化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的特性。结论:脑膜瘤颅外侵及有特定的临床和MRI表现。充分认识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将对其准确诊断与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探讨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收集1995年~2006年间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13例,并随机抽取相应部位、资料齐全的良性脑膜瘤60例作为对照(良性脑膜瘤为1993年WHO所界定),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瘤周水肿宽度、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大小、肿瘤强化均匀度等。所有指标均进行量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脑膜瘤位于大脑凸面或蝶骨嵴,其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肿瘤大小和瘤周脑水肿宽度与一般良性脑膜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瘤脑界面、肿瘤强化均匀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膜瘤颅外侵及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上亦有一定的特性。结论脑膜瘤颅外侵及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充分认识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对其准确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脑膜瘤向颅外侵及的MRI与临床特征,探讨肿瘤的生长特性. 方法 收集1995~2009年间我院与外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30例,并随机抽取相应部位、资料齐全的良性脑膜瘤30例作为对照(良性脑膜瘤为1993年WHO所界定),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大小. 结果本组脑膜瘤均位于大脑凸面,其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肿瘤大小与一般良性脑膜瘤相比 (P<0.05).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表现亦有一定的特性. 结论 脑膜瘤颅外侵及有特定的临床和MRI表现.充分认识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将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73例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脑膜瘤CT、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与术后相关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脑膜瘤CT、MRI表现,将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典型脑膜瘤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节及肿块,密度均匀,可伴有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稍长信号,T2WI呈等、稍长信号,信号均匀,多为过渡型或成纤维细胞型脑膜瘤,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则表现密度(信号)不均匀,瘤周水肿较重,以合胞体和血管网状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更明显,可见明显骨质破坏;CT和MRI增强后典型脑膜瘤均一强化,不典型脑膜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脑膜瘤明显强化不均匀。瘤周水肿41例,MRI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30例,8例肿瘤脑面可见重度强化带。结论脑膜瘤在CT、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及较高敏感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基本都能明确诊断,同时影像表现一定程度提示肿瘤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2):1677-1678
目的:对比分析脑膜瘤的MRI和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典型脑膜瘤患者23例。对比分析MRI和CT的表现特点结果:CT显示颅板无明显变化者4例,肿瘤邻近局部颅骨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者8例,肿瘤邻近局部颅骨骨板增厚、硬化者11例。MRI显示22例患者中,信号均匀者3例,不均匀者19例,呈混杂长T1长T2信号。结论:当脑膜瘤患者瘤体偏大,密度信号不均匀及出现脑膜尾征等情况时,应重点怀疑非典型脑膜瘤的发生,结合其临床特征确诊。  相似文献   

7.
颅内脑膜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将: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2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颅内额、顶、枕区域脑凸面18例,蝶骨嵴8例,嗅沟4例,鞍区2例。其中表现肿瘤包膜完整者13例,瘤周水肿29例,硬膜“尾”征9例,瘤内钙化3例,血管流空信号5例,均匀强化20例。结论:MRI对脑膜瘤定位有很大价值,综合考虑各种MRI征象,可以提示为相应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表现特点及其相关病理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MRI表现,从其信号特点、肿瘤-脑组织界面、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病灶增强后MRI信号均匀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对照观察相关病理学资料.结果 脑膜瘤绝大多数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和混杂信号,脑膜尾征具有诊断价值.结论 脑膜瘤MRI征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绝大多数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WHOⅡ级脑膜瘤和WHOI级脑膜瘤的影像征象,更好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37例WHO I级脑膜瘤与32例WHOⅡ级脑膜瘤的影像、病理资料,对两种不同级别脑膜瘤的病理类型及影像征象(形态、肿瘤有无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强化均匀性、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137例,WHOⅡ级脑膜瘤32例,本组WHO II级脑膜瘤与WHO I级脑膜瘤相比,分叶状、肿瘤囊变、平扫信号不均、强化不均匀程度、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模糊6项MR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颅骨改变、脑膜尾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Ⅱ级脑膜瘤与WHO I级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瘤周水肿、瘤脑界面、强化均匀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级别脑膜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得出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且与其病理学关系密切.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二者结合应用,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WHOⅡ级脑膜瘤和WHOⅠ级脑膜瘤的影像征象,更好地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37例WHOⅠ级脑膜瘤与32例WHOⅡ级脑膜瘤的影像、病理资料,对两种不同级别脑膜瘤的病理类型及影像征象(形态、肿瘤有无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强化均匀性、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137例,WHOⅡ级脑膜瘤32例,本组WHOⅠI级脑膜瘤与WHOⅠ级脑膜瘤相比,分叶状、肿瘤囊变、平扫信号不均、强化不均匀程度、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模糊6项MR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颅骨改变、脑膜尾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Ⅱ级脑膜瘤与WHOⅠ级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瘤周水肿、瘤脑界面、强化均匀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级别脑膜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凸面脑膜瘤尾征组织肿瘤细胞侵袭与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相关性,以拟定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取具有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54例,手术中切除瘤体及脑膜尾征对应组织,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将脑膜尾征组织侵袭与肿瘤病理分型、免疫组化、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凸面脑膜瘤患者中,22例病理提示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良恶性脑膜瘤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良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恶性脑膜瘤和20例良性脑膜瘤的MRI资料。恶性脑膜瘤12例中,行MRI平扫9例,增强扫描7例;良性脑膜瘤2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良恶性脑膜瘤在肿瘤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脑脊液-血管间隙和脑膜尾征形态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0.043);而瘤周水肿、肿瘤的信号(T1WI、T2WI、FLAIR、DWI)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87~0.948)。结论良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存在部分重叠,但是分析肿瘤的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脑膜尾征形态和脑脊液-血管间隙的征象,可以提示恶性脑膜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龙军强 《中原医刊》2009,(20):89-90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脑膜瘤CT征象。结果cT平扫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23例单发,3例多发;瘤体密度均匀且强化均匀22例,平扫密度及强化不均4例,存在坏死囊变4例。出现脑膜尾征16例;6例肿瘤可见钙化,3例肿瘤周围可见较为广泛的水肿;术前CT确诊24例,误诊2例。结论CT诊断脑膜瘤的准确性较高,仔细分辨不典型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的特异性征象,可提高本症的影像学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钙化性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钙化性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钙化性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6例钙化性脑膜瘤CT表现为高密度的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无强化,19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17例未见明显的水肿区,5例脑膜瘤与颅骨内板间可见线状低密度影;而MRI表现T1WI 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T2WI 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16例边缘区可见厚环状或小斑片状的低信号影,增强扫描T1WI肿瘤可见明显强化,9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观察钙化性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脑膜瘤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脑膜瘤的MRI特殊表现。方法:1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3例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结果:大脑凸面5例,中颅凹底3例,大脑镰旁3例,桥小脑角2例,侧脑室1例,小脑幕1例,视神经1例。边缘不规则,2例信号均匀,14例信号不均匀,注入造影剂后呈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14例。5例可见囊变坏死,2例可见出血,4例可见颅骨和临近结构破坏与侵犯。12例MRI可见硬膜尾征,"尾征"多表现为短、粗、不规则。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由于其组织生物学的特殊性,导致其内部信号,肿瘤边缘瘤周水肿及强化程度等方面较复杂的MRI特征,具有一定侵袭性,充分认识这些表现,对肿瘤定性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鞍上脑膜瘤与垂体腺瘤MRI鉴别要点。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鞍上脑膜瘤的MRI征象与病理证实的17例垂体大腺瘤进行对照。结果11例鞍上脑膜瘤均显著强化,长脑膜尾征8例,包绕颈内动脉使其狭窄5例,蝶鞍扩大7例,垂体柄不能辨认7例,肿块与垂体分界不清5例,无腰征。17例垂体大腺瘤7例显著强化,但不均匀,短脑膜尾征8例,推压颈内动脉使其外移10例,蝶鞍扩大14例,垂体柄不能辨认17例,仅1例见到垂体结构,腰征13例。结论长脑膜尾征,瘤肿瘤明显均匀强化,无腰征是鞍上脑膜瘤特征性表现,对于鉴别鞍上脑膜瘤与垂体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IWC)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HPC患者的MRI资料,总结其MRI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MRI检查采用GE signal 1.5T超导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钆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1例行磁共振波谱(MILS)分析.结果 7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实质外不同部位.MRI平扫:3例T1WI呈等信号,3例旱等、低信号,1例合并出血肿块内夹杂高信号灶;T2WI2例肿块旱等信号,4例肿块旱等、高混杂信号,1例肿块呈混杂高信号;其中2例显示扩张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扫描:7例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显示"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其诊断,但应与脑膜瘤、桥小脑角区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脊素瘤及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