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目的以儿童肺炎作为一个基本DRGs分组探索DRGs细分方法,进一步为专科医院开展DRGs管理工作探索适合的实施路径。方法利用单因素方差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住院费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CHAID决策树算法进行儿童肺炎细分组,并对细分组结果进行检验,计算每组预测住院费用。结果将儿童肺炎细分为8个分组,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异质性显示分组合理。结论病案质量和编码标准化是基于统计原理获得合理DRGs分组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探讨阑尾炎病种基本组到DRGs组的细分组方法,为成都市的DRGs体系建立提供参考,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方法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2015年-2016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阑尾炎住院患者费用明细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及决策树分析,完成病种DRGs细分组的划分。结果从影响费用的多种因素出发,首先利用手术操作作为分层变量,完成基本DRGs分组,再利用年龄及合并症并发症严重程度两个因素,完成DRGs细分组结果,确定每个细分组的合理费用区间。结论通过DRGs细分组划分结果,指导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效率及医疗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定儿童呼吸系统的疾病病例的分组方法。方法 选择北京某三甲儿童医院2017-2018年主要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非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决策树模型修正的交互卡方自动检验(E-CHAID)进行分组,并用变异系数法、方差减少量和非参数检验对分组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共形成9个DRGs组,经检验分组合理。结论 E-CHAID决策树分类方法用于DRGs分组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患者为分析对象,探讨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细分方法,为该地区制定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付费标准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确定影响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使用E-CHAID决策树计算方法对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进行DRGs分组,计算标准费用,同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将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分为16个组,CV值在0.03~0.06之间,R~2=0.70,组间异质性和组内同质性较好。结论准确、完整的编码是DRGs分组的基础,DRGs分组因素的确定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炎病种基本组到DRGs组的细分组方法,为成都市的DRGs体系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2015年-2016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胆囊炎住院患者费用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及决策树分析,完成病种DRGs细分组的划分。结果本研究从影响费用的多种因素出发,利用年龄及并发症合并症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每个DRGs组的合理费用区间。结论通过DRGs细分组划分结果,指导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的改革,有利于督促各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合某地区急性阑尾炎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病例组合分组方案,制定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的参考标准。方法以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1306例急性阑尾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逐步回归法确定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作为分类指标,利用数据挖掘工具中的决策树模型E-CHAID法建立急性阑尾炎DRGs病例组合方案及收费标准。结果年龄、住院天数、是否手术、有无伴随症、有无并发症/合并症作为影响急性阑尾炎病例住院费用的分类节点,建立了9个DRGs组合、收费标准及病种权重。结论采用决策树模型E-CHAID法进行DRGs分组科学合理,以DRGs分组结果制定住院费用偿付标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对规范医疗行为及控制医疗资源不合理消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本地区DRGs的开展及推进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适合陕西省的疾病诊断相关组合(DGRs)分组方法。方法:以陕西省1所三级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在ICD-10国际疾病编码的基础上,用决策树模型修正的交互卡方自动检验(E-CHAID)对其3年间198 121例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分组。结果:共形成695个DRGs组合。结论:E-CHAID决策树分类方法用于DRGs分组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2015年四川省病案首页280717例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基于不同粗分组方法建立并评价DRGs模型。方法以临床诊断结合统计分析分组(粗分组一)、单纯临床诊断分组(粗分组二)两种方法对病例按临床特征进行粗分组,利用E-CHAID决策树方法进行细分组,并用变异系数(CV)对模型效度的组内同质性、方差减少量(RIV)对组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用回代检验评价模型的信度。结果粗分组一与粗分组二分别建立DRGs模型一(158个组合)和DRGs模型二(86个组合)。DRG模型一基于对数住院费用的CV平均值为32.77%,RIV为18.67%;基于原始住院费用CV平均值为69.21%,RIV为34.80%。DRGs模型二基于对数住院费用的CV平均值为41.09%,RIV为18.84%,基于原始住院费用CV平均值为77.87%,RIV为28.49%。总体上模型一在组内同质性及组间异质性优于模型二。回代检验显示DRGs模型一信度相对低下,而对数转换住院费用有提升模型效度的效应。结论不同粗分组下建立两组模型各有优缺点,需要多角度评价组内同质性及组间异质性,且有待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引入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细分组方法,为进一步优化DRG的细分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6家三甲综合医院2013-2014年1916例肠道大手术病例(GB2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临床复杂(ECC)模型计算每例病例的临床复杂程度分值(ECCS),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完成DRG细分组的划分,并对细分组结果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肠道大手术治疗类DRG基本组被划分成2个DRG细分组,经检验各基本组内不同DRG组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变异系数(RIV)为0.05。结论 ECC模型的应用提高了DRG细分组结果的准确性;在DRGs分组中引入ECC模型有利于进一步优化DRG的细分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我国当前医疗支付制度不完善所造成就医难问题,突破单病种支付的局限,利用诊断相关组方法对内科非手术病例进行分组研究,为未来的支付制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与MS-DRGs(2010)比对建立基本组,住院费用为目标变量,其他影响费用因素为分类变量,SPSS 17.0建立决策树模型进行细分组,SAS 9.1进行数据处理及细分组效果指标的计算。结果:建立14个病种共40个细分组,各基本组决定系数(R2)从0.027到0.269。结论:分组组间异质性增加,符合DRGs分组要求,分组规则简便且考虑了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对医疗费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并筛选费用异常数据,利用基于E-CHAID算法的决策树模型进行DRGs分组,用变异系数、方差减少量及非参数检验验证分组的合理性。通过统计模型剔除11条异常数据后共分为7个DRGs组,经CV、RIV及秩和检验验证后证实分组效果合理且较为稳定。相关部门可以门诊特殊疾病为试点逐步推开门诊DRGs的应用,分组时需从数据分布特点入手,在合理的数据基础上结合疾病特征、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分组并动态调整,将DRGs分组的"事前控制"转变为"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调整",提高分组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适合北京地区脑卒中患者的DRGs病例组合方案.方法 以AP-DRGs v18.0为基础,根据影响北京地区脑卒中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该病的临床特点调整分组路径,按决策树的方法将脑卒中病例分入相应的DRGs组,并与AP-DRGs v18.0脑卒中病例组合方案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调整后的病例组合方案将病例分入12个相应的DRGs组,组间住院总费用对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R2=0.3106,未分入组病人2 116人.结论 相对于国际上现行的AP-DRGs方法,修改路径以后形成的DRGs组,其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异质性均有增加,未分入组病例数也有所减少,经调整后的新的DRGs分组方法更适合北京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南通市食管癌病例的DRGs分组方案及费用标准,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南通市肿瘤医院以食管癌为主要诊断的11784例病案数据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分类节点变量,运用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分组,采用绝对值法和相对权重法对住院费用的标准进行测算。结果治疗方法、首次入院、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并发症、转归等作为食管癌病例分类节点的关键变量,建立了21个DRGs组及住院费用标准。结论病例分组结果合理,住院费用标准和病种权重可以作为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病例DRGs细分组效果及费用结构。方法 收集陕西某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剖宫产病例的病案首页数据(n=3038),依据CHS-DRG分组方案进行病例组合,分析分组效果和费用标准,以及费用结构情况。结果 按照CHS-DRG分组方案将剖宫产划分了4个DRGs组,OB23组病例最多(55.92%),OB21组病例最少(2.17%)。各DRGs组住院费用的CV值为0.2~0.7,RIV为87.92%~98.14%,分组效果较好;不同DRGs组住院费用有统计学差异(χ2=195.41,P<0.01),超标费用病例共177例(5.83%),各组超标费用比例均<10%;不同DRGs组住院费用各项构成比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耗材费、药品费、麻醉手术费用占比均是不同DRGs组费用构成的前三位。结论 剖宫产病例的DRGs细分组较合理,对陕西省建立符合本土情况的剖宫产DRGs细分组方案和标准费用可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剖宫产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仍需优化,强化药品和耗材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DRGs分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费用,为制定相关DRGs组的支付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诊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病案数据进行分析,再利用决策树模型建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DRGs病例组合模型。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均数为8783.27元,中位数为8192.71元。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是否手术、住院天数、年龄及是否伴有并发症/合并症。897例急性阑尾炎病例共形成8个DRGs组合及相应的住院费用标准。结论急性阑尾炎病例分组合理,住院费用标准可为医院和医保机构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适合南通市胃癌患者的病例诊断组合相关组(DRGs)及费用标准。方法:利用南通市肿瘤医院2006年—2013年以胃癌为主要诊断的5 771例病案首页数据,运用CHAID决策树方法进行病例分组,用变异系数(CV)于模型效度的组内同质性、方差减少量(RIV)对组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用绝对值法和相对权重法测算住院费用的相关标准。结果:胃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均数为16 896元,中位住院天数10天。治疗方法、首次入院、入院途径、转归、并发证、年龄等作为胃癌病例分类节点的关键变量,共形成13个DRGs 组合。结论:病例分组结果合理,住院费用标准及病种权重可为医保部门制定支付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高血压3级患者病例诊断组合相关组(DRGs)及住院费用标准,为改革该病种付费方式、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2016-2017年兰州市三级医院出院主要诊断为高血压3级的4006例病案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分类节点变量;运用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组合,并测算标准住院费用及病种权重。结果住院天数、年龄、入院途径、是否手术作为高血压3级病例分类节点变量进入了决策树模型,共形成7个DRGs组合和对应的住院费用标准、病种权重。结论病例组合结果合理,通过制定不同病例组合患者的住院费用标准和病种权重,有利于控制该病种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能够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适合南通市肝癌患者的病例诊断组合相关组(DRGs)及费用标准,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对2006-2013年以肝癌为主要诊断的6882例病案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分类节点变量,运用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分组,用绝对值法和相对权重法对住院费用的标准进行测算。结果治疗方法、入院途径、伴随病、转归、并发症、首次入院、性别等作为肝癌病例分类节点的关键变量,共形成17个DRGs组合和相对应住院费用标准。结论病例分组结果合理,住院费用标准和病种权重可作为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影响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因素,建立DRGs病例分组并对各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以厦门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然后以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作为目标变量,通过CHAID模型进行DRGs病例分组,最后采用RIV、CV等评价指标分析和评价分组结果。结果 对可能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付费方式、入院情况和是否手术4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费用支付方式、入院情况是厦门地区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使用决策树CHAID模型分组得到3组该疾病的DRGs病例组合,第一组为自费方式的患者,第二组为具有医疗保险且入院情况为一般的患者,第三组为具有医疗保险且入院情况为紧急的患者。经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RIV值、变异系数评价,该病例组合方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各病例分组的标准费用分别为1984.73元、1359.23元与1874.68元。分析每个分组的费用门坎值,发现线外病人比例为6.47%-7.65%,却消耗了23.07%-30.09%的医疗费用。结论通过DRGs分组计算患者住院费用标准值可提供医疗保险机构的偿付参考值,自费病人的标准费用最高,其次是具有医疗保险且入院情况为紧急的患者,线外病人及其医疗消费应作为住院医疗费用总量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影响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因素,建立DRGs病例分组并对各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以厦门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然后以患者住院医疗费用作为目标变量,通过CHAID模型进行DRGs病例分组,最后采用RIV、CV等评价指标分析和评价分组结果。结果对可能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付费方式、入院情况和是否手术4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费用支付方式、入院情况是厦门地区肝炎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使用决策树CHAID模型分组得到3组该疾病的DRGs病例组合,第一组为自费方式的患者,第二组为具有医疗保险且入院情况为一般的患者,第三组为具有医疗保险且入院情况为紧急的患者。经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RIV值、变异系数评价,该病例组合方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各病例分组的标准费用分别为1984.73元、1359.23元与1874.68元。分析每个分组的费用门坎值,发现线外病人比例为6.47%~7.65%,却消耗了23.07%-30.09%的医疗费用。结论通过DRGs分组计算患者住院费用标准值可提供医疗保险机构的偿付参考值,自费病人的标准费用最高,其次是具有医疗保险且入院情况为紧急的患者,线外病人及其医疗消费应作为住院医疗费用总量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