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制备盐酸小檗碱纳米乳,优选其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其外观、粒径及体外释放行为等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水滴加法制备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绘制纳米乳伪三元相图.选择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纳米乳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组成比例.对制备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粒径、电位、外观形态、体外释药行为等进行表征.结果 确定了盐酸小檗碱纳...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两亲性嵌段键合物胶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紫杉醇(mPEG-PLA-PTX)两亲性嵌段键合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键合物胶束,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粒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形态,考察键合物中mPEG、PL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对胶束粒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胶束呈壳-核结构,粒径为纳米级,键合物疏水段PLA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胶束粒径增大,CMC下降,体外释放速度减慢;键合物亲水段mPEG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胶束粒径变化不大,CMC上升,体外释放速度加快。键合物胶束体外释药遵从一级动力学,不存在突释现象。结论mPEG-PLA-PTX可以形成胶束,体外释药遵从一级动力学,为进一步研究两亲性嵌段键合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各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pH诱导法相结合制备多柔比星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7.57±2.9)nm,平均包封率为(77.81±4.03)%,平均载药量(10.15±1.56)%;XRD和DSC结果表明多柔比星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FTIR结果表明多柔比星分子中羟基和聚合物的羰基之间形成了氢键;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多柔比星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 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改良瑞德西韦现有剂型,构建瑞德西韦聚合物纳米胶束,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D,L-丙交酯(mPEG-b-PDLLA),并用固体分散法制备瑞德西韦聚合物胶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马尔文激光粒度测定仪分析胶束的形态与粒径,用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定性测试胶束包裹效果,并通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齐墩果酸乳铁蛋白纳米粒的处方,并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和体外溶出行为考察。 方法:以Lf浓度、pH值和药辅比为考察因素,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优处方并验证,并对所得纳米粒制剂进行透射电镜及体外溶出度试验。 结果:各项指标均以二项式方程拟合度最高 (R 2> 0.98)且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好,所制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03.4±8.3)nm,Zeta电位为(27.1±2.3)mV,包封率为(92.6±3.2)%;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粒外观呈类球形;与原料药相比,纳米制剂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齐墩果酸乳铁蛋白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并为进一步的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长效利拉鲁肽多囊脂质体(liraglutide-load multivesicular liposomes,Lrg-MVLs),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进行了考察。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Lrg-MVLs,以成形性、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Lrg-MVLs制备条件。测定了优化处方制备的Lrg-MVLs包封率和粒径,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Lrg-MVLs平均粒径为8.23μm,包封率为(88.69±0.65)%。体外释放结果显示,Lrg-MVLs体外持续释放达168 h,2 h释放(1.18±0.77)%,无突释现象,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模型。结论 Lrg-MVLs呈典型的非同心圆结构,粒径均匀、包封率高,可用于包载Lrg(liraglutide)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纳米混悬剂(OLA-NS),考察不同稳定剂种类对其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不同稳定剂、粒径相同的齐墩果酸纳米混悬剂,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比较其体外释放行为,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结果:不同稳定剂制备得到的OLA-NS粒径为约330 nm,以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冷冻干燥后粒径为约350 nm,不同稳定剂的溶出速率为NS-HPMC E5>NS-PVP VA64>NS-PVP K30>NS-Soluplus。结论:稳定剂种类对齐墩果酸纳米混悬剂的体外溶出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柚皮素纳米晶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柚皮素纳米结晶;对制备得到的柚皮素纳米晶体进行粒径测定、DSC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图谱分析,并测定柚皮素纳米晶体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柚皮素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为(467±12) nm,DSC、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图谱结果表明将柚皮素制备成柚皮素纳米结晶并未改变药物的晶型和化学结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与柚皮素原料药相比,柚皮素纳米晶体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均有显著地提高。结论:本文通过制备柚皮素纳米晶体,显著地提高了柚皮素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为柚皮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两亲性聚合物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紫杉烷衍生物TM-2作为模型药物,制备出高载药量的胶束制剂。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红外等方法对聚合物材料性质进行表征,芘荧光探针法测定材料的临界胶束浓度,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并对胶束溶液进行冻干,考察胶束的粒径、电位、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结果胶束粒径约为20 nm,载药量在10%左右,冻干后体外释放可在72 h内释放80%以上。结论以无定型形式存在的TM-2通过薄膜水化法与聚合物自组装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体外释放起始可能是因附在粒子表面或近表面的药物快速释放,随后通过载体孔道扩散而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胶束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65.54±2.57)nm,平均包封率为(87.73±2.94)%,平均载药量(7.96±2.13)%;XRD结果表明姜黄素以无定型状态或分子状态包载在聚合物胶束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姜黄素的soluplus聚合物胶束具有缓释作用。结论:该胶束制备工艺简单,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