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9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成对照组49例,治疗组47例,进行对比治疗。结果治疗组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1.83%,显效率26.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4%,显效率19.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胃疡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金钱胆通口服液与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金钱胆通口服液与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480例胆石症患者分为金钱胆通口服液治疗组330例和利胆排石片对照组150例。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胆石症综合疗效。临床痊愈率分别为13.0%及6.7%,显效率分别为39.4%及21.3%,有效率分别为38.5%及52.7%,总显效率分别为52.4%及28.0%,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及80.7%。中医湿热证征候2组疗效;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5.2%及15.3%,显效率分别为45.5%及40.7%,有效率分别为18.2%及34.0%,总显效率分别为80.6%及56.0%,总有效率分别为98.8%及9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金钱胆通口服液具有清热祛湿、舒肝利胆,止痛排石之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胆石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温冲剂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的疗效。方法:121例风热型感冒病例,分为清温冲剂组 90例[男性 48例,女性 42例;年龄(6± S 4)a],口服清温冲剂,年龄< 1a, 0. 5包; 1~3a, 1包;4—6 a, 1. 5包; 7~ 14 a, 2包,均 tid。 31例用抗病毒口服液作为对照组[男性 17例,女性 14例,年龄(5.1±2.9)a]。结果:清温冲剂组与抗病毒口服液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7%和61%,痊愈率为57%和29%。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温冲剂对小儿风热型感冒有一定疗效,且疗效较抗病毒口服液为好。  相似文献   

4.
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硫糖铝混悬液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74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其中5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3例胃溃疡,服用硫糖铝混悬液5mL(含1.0g),饮前,qid,各4wk和6wk为一个疗程。另2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其中17例十二指肠溃疡和8例胃溃疡病人,服用硫糖铝片剂,1.0g饮前,qid,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十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总显效率分别为90%和87%。对照组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王炳玉  姜岩 《首都医药》2000,7(11):48-48
目的:比较中法(自拟温中化湿汤)与西法(泰胃美)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挟痰湿证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7例、治疗组38例病人分别用泰胃美及温中脂湿汤治疗,并结合胃镜检视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5.9%、88.2%和10.5%、92%,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慢性胃溃疡中医辨证而拟的温中化湿汤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挟痰湿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参芦冠心口服液质量标准及临床治疗的研究青岛市中医医院(266012)郭雪申,林福武参芦冠心口服液具有大补气血,活血化瘀,安神生津,开窍通痹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经临床174例观察,总有效率90.6%,其中显效率44.4%。本文对本...  相似文献   

7.
硫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硫糖铝混悬液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74例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人,其中5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3例胃溃疡,服用硫糖铝混悬液5mL(含1.0g),饭前,qid,各4wk和6wk为一个疗程。另2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其中17例十二指肠溃疡和8例胃溃疡病人,服用硫糖铝片剂,1.0g,饭前,qid,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胃溃疡总显效率分别为90%和87%。对照组分别为53%和50%(P<0.05)。结论:硫糖铝混悬液对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雪娜  信德和 《上海医药》2009,30(9):424-425
目的:观察肿节风片治疗胃部各种炎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8月-2007年12月611例患者应用肿节风治疗浅表性、肥厚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窦炎的情况。结果:浅表性胃炎194例,治愈130例,治愈率为67.叭%;肥厚性胃炎106例,治愈79例,治愈率为74.53%;萎缩性胃炎176例,治愈103例,治愈率为58.33%;胃窦炎135例,治愈92例,治愈率为68.15%。结论:肿节风片治疗胃部各种炎症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集中探讨在单独使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阿莫西林治疗胃炎并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经临床确诊为胃炎合并胃溃疡并于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38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另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1.0%;另外,在Hp根除率方面,观察组根除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以上对比中,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因联合用药对治疗胃炎并胃溃疡有效率更高,对Hp根治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炎,静脉点滴药物以甲硝唑与青霉素类,或氨基甙类,或大环内酯类配伍,观察组在以上药物抗炎同时加用中药灌肠。结果 观察组40例中临床治愈30例,占75%;显效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临床治愈20例,占50%;显效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依卡倍特钠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入选患者225例,其中胃溃疡90例,糜烂性胃炎135例.胃溃疡研究:试验组(n=46)口服依卡倍特钠1 g bid及雷尼替丁150 mg bid,对照组(n=44)口服雷尼替丁150 mg bid,疗程均为4周.糜烂性胃炎研究:试验组(n=69)口服依卡倍特钠1 g bid,对照组(n= 66) 口服替普瑞酮50 mg tid,疗程均为4周.内镜下观察胃溃疡和胃炎的愈合率,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的前列腺素(PG)含量,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胃溃疡有效率(S1 S2)为65.22%(30/46),对照组为63.64%(28/4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痊愈率(S2)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9.13% vs 15.91%,P<0.05);治疗1周试验组疼痛缓解迅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内镜下糜烂性胃炎的糜烂灶愈合率为68.12%(47/69),对照组为65.15%(43/6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胃黏膜PG水平治疗后显著增加[与用药前差值为(8 397±14 978)pg·mL-1,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胃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溃疡患儿10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口服联合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均予连续治疗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疼痛指数、溃疡面愈合时间和治愈患儿3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9.47%,对照组6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100% vs 9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疼痛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溃疡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5.88% vs 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康复新液含漱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表现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136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其中消化性溃疡85例、慢性胃炎5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2例)和枸橼酸铋钾组(43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26例)和枸橼酸铋钾组(2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三联治疗1周后分别予奥美拉唑和枸橼酸铋钾治疗6周、慢性胃炎给予三联治疗1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奥美拉唑组与枸橼酸铋钾组HP根除率分别为95.2%和93.0%,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5.2%和48.8%,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炎患者奥美拉唑组与枸橼酸铋钾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2.3%和88.0%(P〉0.05)。结论奥美拉唑方案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枸橼酸铋钾方案治疗HP阳性胃炎疗效肯定而价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充盈B超诊断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价值.方法:对1 65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作胃充盈B超检查,将其中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证实的60例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超声检查结果与胃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为92.86%,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86%;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83.33%,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33%;胃溃疡检出率为78.95%,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95%.结论:胃充盈B超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54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颗粒及常规对症治疗。A组加康复新液涂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处,并口服康复新液;B照组给予1%碘甘油涂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处。结果 A组3 d治愈率为46.7%,B组20.8%;A组5 d治愈率为96.7%,B组70.8%;A组口腔炎愈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能加快创面愈合速率,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复方海螵蛸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海螵蛸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方法部分药材煎煮浓缩、部分粉碎混合压片,建立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合理;治疗组(242例)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6.2%、93.8%,对照组(225例)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74.7%、82.0%(P<0.01).结论该制剂质量易控,疗效可靠,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COX-2影响.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本医院收治的31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胃溃疡组117例、十二指肠溃疡组96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7例,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感染Hp患者均行标准四联疗法,记录胃病患者Hp根除率;分别抽取各组受试对象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四组血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结果 310例胃病患者Hp根除273例,总根除成功率88.1% (273/310);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375,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根除成功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x2=3.996、9.162,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COX-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COX-2又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两组间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成功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OX-2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失败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OX-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在成功根除Hp后,血清COX-2会显著降低,血清COX-2可以作为Hp根除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回顾566例[毕Ⅰ式224例(A组)、毕Ⅱ式207例(B组)和胃食管吻合术135例(C组)]患者的胃镜、幽门螺旋杆菌、吻合口及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资料,分析残胃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结果 566例残胃黏膜病变中,吻合口炎占44.0%,残胃炎占72.1%,吻合口溃疡占11.7%,残胃癌占7.1%,反流性食管炎占9.5%,胆汁反流占38.7%。其中,B组中残胃炎、吻合口溃疡、残胃癌、胆汁反流等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C组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吻合口炎的发生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以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在临床上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10月收治的112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患者溃疡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来比较两组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溃疡总愈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较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方案具有疗程短、安全性高、Hp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少、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四联疗法组和标准三联疗法组。四联疗法组采用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周期10d;标准三联疗法组采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周期14d。结果:四联疗法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总有效率为89.69%,按PP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率为88.66%,按ITT分析,为86.87%;标准三联疗法组总有效率为78.57%,按PP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率为77.38%,按ITT分析,为76.47%。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