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肠道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肠道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 对1998 ~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肠道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5例恒河猴中58例检出肠道病变,有慢性肠炎、急性肠炎、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溃疡、穿孔、寄生虫共8种主要病变,出现率最高的为急性肠炎(20.00%).实验猴不同年龄组肠道病变类型分布基本相同,肠道病变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检出率较高,急性肠炎是实验猴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实验猴肠道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而病变加重.对实验猴饲养和研究时,应重视肠道病变因素,尤其是急性肠炎.死亡实验猴肠道病变研究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肝脏病理改变,探讨肝脏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 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肝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5例恒河猴中88例检出肝脏病变,有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吞噬细胞增生、肝淤血、纤维组织增生、肝脓肿、寄生虫共八种主要病变,出现率最高的为肝细胞水样变性(34.19%).除肝脓肿外,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八种病变均有检出.卡方检验显示:肝细胞水样变性成年组病变率明显高于幼年组;肝细胞脂肪变性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幼年组;轻度炎细胞浸润病变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纤维组织增生老年组明显高于幼年组(P<0.05).结论 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肝脏病变检出率较高,实验猴肝脏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而病变加重,提示在进行实验猴肝脏研究时,应注意对自发性病变的判别,药物安全性评价实验应避免选择老年猴做为研究对象.死亡实验猴肝脏病变谱研究,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实验恒河猴肺自发病变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脏器自发病变的发生情况,建立恒河猴自发病变的病理图谱。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学技术结合特殊染色方法,观察了各个年龄阶段的52只恒河猴肺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发现84.6%的肺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各型肺炎、炎性细胞浸润、坏死、脓肿、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等共17种病变。随年龄增长肺病变程度和病变发生率增加。结论 肺脏是恒河猴自发病变较严重的器官之一,自发病变对动物实验的干扰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尘螨实验性感染猴肺的结局,观察能否产生猴肺部感染性病理改变.方法实验猴经气管注入含活螨蒸馏水混悬液,复制猴肺螨病模型.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接种螨虫第12天起,实验猴肺组织出现色灰白或略带黄色囊状病灶,囊内经解剖镜观察及病理学证实有螨虫,为螨虫性肺病变.结论尘螨经气管实验性感染猴肺可导致猴肺感染性病灶发生,猴肺螨感染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囊肿样增生性病灶.  相似文献   

5.
实验猴主要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实验猴细菌性感染疾病脏器病理改变的观察和分析,完善实验猴病理检测资料,为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6例实验猴按5种必检细菌性感染疾病(沙门菌病;志贺菌病;结核杆菌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空肠弯曲菌病)病原种类分组,对脏器标本进行病理剖检,HE染色观察记录病变,建立实验猴必检细菌性疾病病理检测资料。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沙门菌病表现为伤寒肉芽肿,结核杆菌病表现为结核肉芽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表现为纵行溃疡、急性炎及化脓性肉芽肿;志贺菌病、空肠弯曲菌病表现为急性炎和表浅溃疡。结论感染5种必检细菌的实验猴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病理检测对疾病的分析诊断有重要价值,检测结果补充了实验猴细菌性疾病病理检测资料,为制定实验动物病理检测指南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对比 SARS 患者和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为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阐明 SARS 病变机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ARS 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观察研究,并与人类 SRAS 患者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人类 SARS 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病变,免疫器官损伤及全身中毒性脏器损伤三方面,恒河猴动物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基本符合人类 SARS 病变特点。结论SARS 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具有类似人类 SARS 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 SARS 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人工饲养条件下恒河猴脏器自发病的发生情况,建立恒河猴自发病变的病理图谱。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学技术结合特殊染色方法。研究了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70只恒河猴肝脏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发现94.3%的猴肝脏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实质细胞的各种变性,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增生,结缔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脓肿,囊肿等共23种病变,肝脏病变程度和病变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关,同一个体肝脏病变的种类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 应加强实验动物组织学病挛 病理监测,为获物安全性评价试验提供脏器病变的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对比SARS患者和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病理学改变,为恒河猴动物模型应用于阐明SARS病变机制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SARS病毒感染8只恒河猴,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安乐死动物,应用光镜、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对动物的各脏器进行观察研究,并与人类SRAS患者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人类SARS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病变,免疫器官损伤及全身中毒性脏器损伤三方面,恒河猴动物模型出现的病理改变基本符合人类SARS病变特点。结论 SARS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具有类似人类SARS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SARS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筛查老年猴群中自然产生的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通过对比灵长类动物眼底疾病改变与人类眼底疾病改变,探讨在老年猴群中建立年龄相关性眼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39只食蟹猴,平均年龄(11.9±2.05)岁,最小9岁,最大17岁和13只猕猴,平均年龄(15.5±5.2)岁,最小7岁,最大24岁,进行空腹血糖和2 h糖耐量检测。应用裂隙灯、眼底相机、眼压计初步筛查眼病和眼压值,疑似病例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对视网膜病变进行确诊。结果血糖筛查中发现4例食蟹猴,3例猕猴血糖升高,眼底未发现类似人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病理改变。13只食蟹猴和6只猕猴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食蟹猴眼压均值为右眼(15.98±3.315)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15.82±4.021)mm Hg;猕猴眼压右眼(14.9±3.867)mm Hg,左眼(14.7±3.329)mm Hg。1例食蟹猴出现高眼压,眼底有早期青光眼改变。眼底图像筛查中,发现2例食蟹猴眼底出现散在玻璃膜疣分布于视网膜周围部。1例食蟹猴单眼出现地图样脉络膜病变。结论在老年猴筛查中发现了自发形成的晶状体混浊、视网膜玻璃膜疣以及脉络膜萎缩等年龄相关性眼病,证实了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同时未见与人类相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改变,可能由于灵长类动物因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结构改变与人类不同,或糖尿病尚未产生视网膜病变,为年龄相关性眼病灵长类动物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引起此次普通棉耳狨猴腹泻、消瘦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为规模化狨猴养殖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方法 对腹泻、消瘦的狨猴进行病因分析,包括病症、饮食状况、饲喂状况、病理剖检、组织切片、肛门拭子采集检测等.结果 通过实验室诊断、饲养管理改善等进行病因分析,确定了引起狨猴腹泻、消瘦并最终导致2例死亡的原因,是由于饲养环境内部分应激因素(如温度)改变、饲养动物处于空调送风口位置、人员进出频繁等,导致机体内条件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动物发病.采取改变饲养管理方式、调整饮食等措施后,逐步控制了病情.结论 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及良好的兽医护理对防止普通棉耳狨猴腹泻、消瘦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