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双吻合器技术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狭窄预防措施.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对20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直肠前切除术中采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吻合结直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预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符合行直肠前切除术的73例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stapling technique,DST)吻合结直肠。2004年1月以后收治的病例特别注意了会阴助推、远侧直肠密闭试验、吻合器穿刺头穿刺点的选择、吻合口漏气试验和经肛门至结肠及经腹壁至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的技术细节。结果全组2例(2.74%)发生吻合口漏,均为2004年1月以前的病例,1例经横结肠造瘘治愈,另1例经引流管冲洗治疗治愈;2004年1月以后的65例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注意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全直肠系膜切除条件下DST吻合的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行前切除术(AR)的86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形式、相关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结果 8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9例(10.47%,9/86),吻合口狭窄6例(6.98%,6/86)。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吻合技术、中重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无明显相关。9例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经骶前引流管冲洗)后治愈。6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均经扩肛后好转。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虽然可以避免永久性人工肛门,但应重视其术后发生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单吻合器技术实施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04—2017-04间在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单吻合器技术行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的46例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0.44±34.29)min,术中出血量为(73.12±10.25)mL,住院时间为(15.77±2.28)d。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17%),经骶前引流管充分引流和生理盐水冲洗后7 d愈合。随访1~2 a,未发现吻合口狭窄及局部复发病例,大便控制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单吻合器技术实施腹腔镜TME直肠癌前切除术,操作简便,吻合器连接杆可由直肠残端中心穿出,吻合后吻合口两侧无"猫耳",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概率。而且费用少,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弧形切割缝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弧形切割缝合器(凯途TM)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新型弧形切割缝合器施行低位前切除的临床资料.双重器械吻合前切除术40例中,1例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39例直肠癌,其中Dukes A期 11例,Dukes B期15例,Dukes C期13例,分别行低位或超低位前切除术、或前切除术.Hartmann术6例为5例Dukes D期和1例高龄体虚Dukes B期低位直肠癌.结果:双重吻合前切除40例中,超低位吻合33例(33/40,82.5%);无吻合口瘘发生,无局部复发出现;吻合口出血3例(3/40,7.5%),直肠阴道瘘2例(2/18,11.1%).行Hartmann术6例,直肠切割闭合处平均距肛缘2.8 cm.结论:弧形切割缝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与直线形切割缝合器相比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附81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评估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81例采用双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术中肿瘤切除后远端直肠的缝合、吻合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20~190min,平均160mi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3.7%),吻合口狭窄1例(1.2%),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结直肠的吻合,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资料中的31个变量与吻合口漏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行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62例病人中有41例(15.6%)发生吻合口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端直肠切割闭合器触发数(P=0.040)、吻合方式(P=0.030)、围手术期输血(P<0.001)、术后腹泻(P<0.001)与术后吻合口漏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吻合方式(P=0.008)、围手术期输血(P<0.001)、术后腹泻(P<0.001)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建议尽量减少吻合器击发次数,避免不必要的围手术期输血,并重视术后早期腹泻,有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近5年来在我科行直肠前切除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生吻合瘘1例(3.12%),经骶前引流管引流、冲洗后2周愈合。结论熟知吻合口瘘的原因,精细手术操作,正确使用吻合器,可以有效降低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双重器械吻合在保留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1994年6月至2002年1月期间对1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应用双重器械吻合,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本组114例无手术死亡,4例(3.5%)术后出现吻合口漏,5例(4.4%)发生吻合口狭窄,经冲洗引流及扩肛2个月后皆治愈。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应用双重器械吻合可使手术简便、可靠、安全、省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自动荷包器与端吻合器在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2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前切除,采用美国外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动荷包器与端吻合器,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漏2例,发生率4.76%,经保守方法治愈,无一例行结肠造口,结论:只要一次性自动荷包器与端端吻合器使用得当,即使发生漏,由于其漏口较小,通常可不行近端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适应证、方法及术后排尿功能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1月对18例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前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周对比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并了解术后性功能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完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后排尿正常,尿动力学检查指标良好,性功能存在。结论 对60岁以下,Dukes C期以前的男性患者,在实施直肠前切除术的同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其排尿和性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距肛缘4~6cm的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前切除术,术中均采用吻合器技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发生吻合口漏7例,有3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结论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e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分析(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式)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1996年间所收治的91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病例的资料。结果:对前切除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再次行根治性Miles术式47例,姑息性切除27例,单纯探查11例,余6例放弃手术。其中行根治性Miles术的患者术后获随访32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7%和45%。结论:盲目扩大前切除术适应证,将增加术后吻合口复发率,直肠指检、纤维结肠镜加活检是诊断吻合口复发的主要手段,对吻合口复发应积极争取行再次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5.
改良Welch手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介绍用改良Welch手术对低位直肠癌进行超低位前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72例结直肠癌患行根治性切除后,保留直肠残端距齿状线2cm左右,用自制肛门支撑吻合管置入口侧结肠内8cm,距离断端1cm用7号丝线结扎、缝扎各1道。肛侧距残端0.5cm处用2号肠线全层内荷包缝合1周。经盆腔及肛门拖出口侧结肠及肛门支撑吻合管,直肠肛侧外翻肌层与口侧结肠浆肌层间断缝合4—6针,口侧结扎线和荷包缝合线相对,结扎荷包线,口肛侧肠管紧密贴附。手术10d后拔除肛门支撑吻合管,吻合口愈合,14d拆除肠线。结果 对72例直肠癌患用改良Welch手术方法实施超低位前切除,无手术中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00%获得随访,2年生存率为95.8%,局部复发率为2.8%。结论 用改良Welch手术对低位直肠癌可以完成超低位前切除术,且安全、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从1999年以来直肠癌根治术中行双吻合器吻合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共32例,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1例,垂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双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直肠吻合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可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笔采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183例,占同期全部直肠癌242的75.62%,其中属低位主肠癌124例,占同期低位直肺癌174例的71.26%。内有61例属超低位吻合音(吻合距肛缘≤3cm),占低位主肠癌的35.06%和低位前切除术49.19%。本组无手术死亡。在此124例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患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占4.03%;吻合口狭窄14例,占11.29%;术后出现局部复发8例,直发率为6.45%,其中属吻合口复发3例,盆腔复发5例。本组资料充分显示低位直肠癌时应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行保肛手术,不但显提高了肛门保留的成功率,也保证了最佳的性便功能,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首选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8-12间920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1%(56/92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BMI指数≥28 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合并糖尿病,肿瘤≥5 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均是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营养不良风险评分≥3分,是影响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低位直肠癌及营养不良患者,应警惕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直肠癌前切除术过程中,直肠内脱落的癌细胞是否是引起吻合口种植复发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术中直肠冲洗作为减少肿瘤复发的措施已在临床工作中应用^[1]。本文研究直肠癌细胞脱落的阳性率,并探索建立术中直肠冲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作用。方法将173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照组未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87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2.29%),对照组86例发生吻合口漏7例(8.14%)。两组相比,治疗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预防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