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职护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学习动机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高职护生学习动机量表得分为(97.94±12.8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关于思政内容的频率、网上学习时间所占比例、对自我形象满意度、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主动积极地分担家务及参与学校劳动对高职护生学习动机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关于思政内容的频率、网上学习时间所占比例、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主动积极地分担家务及参与学校劳动是影响高职护生学习动机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高职护生学习动机尚可,可通过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网上学习时间占比及护生自我形象满意度等来提高护生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
高职护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了解高职护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对我校高职护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兴趣等学习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高职护生有达到人生高层次目的的需求,具有渴求较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的需要,但对护理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主要依靠外部条件来促发,学习缺乏主动性。对此,提出唤醒学习需要、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等对策来改善学习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习前不同层次学历护生焦虑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思路。方法统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0名实习前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职和中职护生实习前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全国水平(P〈0.001),而中职护生的焦虑程度高于高职护生(t=2.44,P〈0.05);(2)高职护生在主观支持方面优于中职护生(F=6.535,P〈0.01),而在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焦虑程度与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0.135,P〈0.05),但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不相关(P〈0.05)。结论实习前帮助护生,尤其是中职护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降低焦虑发生,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实习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接触临床与课堂教育下对三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0级实验组护生分别在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包括问诊、健康评估、案例分析;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调查两组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放问卷394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实验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对改善护生实习前焦虑心理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三年制高职护理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芳 《医学与社会》2013,26(6):85-88
目的:研究90后护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护理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学习动机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自制的职业态度量表对咸阳市某医学院校2009级-2011级的本科、专科、专升本3个层级45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习动机总体情况为求知兴趣得分最高、声誉获取得分最低;2011级与2010级、2009级护生学习动机有显著性差异;专升本护生在声誉获取方面与本科、专科护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温情理解、父亲的偏爱与内部动机呈正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与外部动机呈正相关;职业态度与护生学习动机呈正相关,但2011级大专护生的职业态度与学习动机呈负相关。结论:90后护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内部因素,并受年级、层次、父母教养方式和职业态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从高职护生的智力水平、情绪调控、意志训练、人格完善等方面分析高职护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对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6个要素,旨在引起教育者对护生心理健康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进护士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高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护理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设调查问卷对某高校护理系本、专科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专科男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但本、专科男护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本科男护生在强迫症状、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专科男护生(P<0.05).结论 男护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关注男护生心理健康,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抑郁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对726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抑郁状况明显高于正常人及高校大学生,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高职护生存在着较严重的抑郁症状,作为护理教育者应关注护生的心理状态,鼓励护生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促进护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五年制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开展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广西某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新生开展追踪调查。结果 2017—2021年,护生9个因子得分较低,其中2021年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年际比较发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在不同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随机选取同期三年制高职实习护生进行比较,五年制高职护生8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三年制高职护生。结论 五年制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心理健康状况呈先改善、后下降、再改善的波动变化,实习期间,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三年制高职护生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为促进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供新的干预视角。方法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国际大学调查》和一般心理健康量表,对蚌埠医学院698名本科护生进行测查。结果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评分为(61.78±1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评分分别为(15.23±3.38)分和(105.83±18.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性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性(P < 0.05);担任班干部的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明显高于未担任者(P < 0.01);不同年级的本科护生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高心理弹性组护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得分均明显高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消极情感得分明显低于低心理弹性组(P < 0.01)。本科护生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与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消极情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心理弹性总变异的37.6%。结论本科护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护理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侧重挖掘护生的内在心理潜能,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以增强护生幸福感体验,促进其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现状及与学习动机、专业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420名高职护生,采用学习倦怠量表(LBI-SS)、学习动机量表(LIMS)、专业适应性量表(PAS)进行测评。结果高职护生LBI-SS评分,大一低于大二,担任学生干部者低于未担任学生干部者,社会支持高分组低于中分组、低分组,高自尊水平组低于中自尊、低自尊水平组。高职护生LBI-SS评分与专业承诺(PPS)、专业学习行为(PSBS)、专业自我效能(PSES)评分呈负相关(r=-0.35、-0.27、-0.34),LIMS评分与PPS、PSBS、PSES评分呈正相关(r=0.32、0.37、0.33),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BI-SS评分与LIMS评分、PSBS评分回归关系成立(β=-0.32、-0.21,均P<0.01)。LIMS评分在PPS、PSES、PSBS评分与LBI-SS评分间发挥不完全中介效应(β=0.33)。LIMS评分在PSBS评分与LBI-SS评分间发挥调节效应。结论高职护生学习倦怠情况较严重,大二、社会支持水平低、低自尊及未担任学生干部的高职护生学习倦怠情况较严重。提升专业适应性可直接或间接激发学习内生动机,减轻学习倦怠;同时,较高的学习内生动机可提升专业适应性,进而减轻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专科、高职护生农村基层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1名专科护生和100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科、高职护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较低,分别只有23.1%和31%的护生表示愿意,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生年龄、户籍、最低心理工资价位三个因素对其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影响显著(P<0.05);高职护生年龄、户籍、家庭人均月收入、就业乐观程度、最低心理工资价位对其农村基层就业意向有较强的影响(P<0.05)。结论“经济效益”、“生活环境”是阻碍专科、高职护生农村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专科护生的择业自主性要高于高职护生,家庭因素对高职护生的影响作用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为社区护理教育和护生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共220人,采用“不同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普遍较低,不同教育层次护生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职本科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分别与普通本科生、专升本科生和专科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生社区护理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护生才能形成强烈的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的心理症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地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应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29项相关因素调查表,对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各类心理症状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且与就业、前途、人际交往、学习、对专业的发展及理解、自理、自学能力等因素有关。结论高职护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生活自理能力、经济负担、学习压力、就业、人际交往、对专业的发展及理解等方面的压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生全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9):157-159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高职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学习动机一直是高职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把高职生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忽略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后进生英语学习内部动机整体低下;外部动机以个人发展、学习成绩为主,教学质量、学习氛围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高职后进生英语学习的内部动机整体低于外部动机。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是高职护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体现专业护士素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高职护生人际交往困扰问卷调查,通过对高职护生自我感觉人际交往调查表、人际交往主观心理量表、人际交往表达调查表分析高职护生人际交往困扰因素及其原因,并针对高职护生人际交往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压力、职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培养护生心理健康和积极的职业心态的正确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161名高职护生进行实习前问卷调查。结果 58.7%护生存在明显心理压力,64.3%护生职业心态不稳定和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就业压力、职业风险和人际关系等。结论加强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医疗安全、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增强护生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生积极的职业心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职和本科护生的共情能力情况。方法采用Davis人际反应指标量表(IRI-C)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89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89人进行共情能力调查。结果高职和本科护生(n=178)共情能力IRI-C量表评分为(38.33±10.14)分;本科护生组的IRI-C总分为(40.72±10.62)分、个人痛苦得分(8.40±3.98)分、观点选择得分(11.88±3.34)分均高于高职护生组的(36.55±9.41)分、(7.11±3.58)分、(10.39±3.89)分(P<0.05)。结论高职和本科护生均存在共情能力不足;本科护生共情能力要高于高职护生,尤其是个人痛苦和观点选择维度方面;护理教学中应该采取针对性方法,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职业认同度及读研动机,分析其职业认同的潜在剖面及特征。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读研动机量表进行调查,采用Mplus 8.3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不同类别护生读研动机。结果 根据职业认同可将本科护生分为4个潜在亚组,分别为低职业认同组(占9.5%)、中低职业认同组(占56.2%)、中高职业认同组(占30.7%)、高职业认同组(占3.6%)。4个潜在亚组的读研动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校应提高护生职业认同度,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以满足护生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