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3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维立体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牵引加定点旋转和针灸,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颅内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后眩晕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颅内动脉收缩期Vmax、舒张末期Vmin、阻力指数(RI)均有所改善。结论: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改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每周治疗1-2次,共5次为一疗程进行统计。结果:治疗63例,治愈38例(60.32%);好转23例(36.5%);未愈2例(3.17%)。结论: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好,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治疗颈椎病800例,分析了216份颈椎病X线片的改变,对发病年龄,骨质增生,单(或多)个椎体移位,颈椎病的诊断及提高疗效的措施等,提出我们的看法和体会。有关机制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颈椎错位综合症包括颈部损伤所致的颈椎病,和内脏组织器官在疾病状态下出现在颈部的错位反射。本病波及面广,一旦发病连绵不愈,日久形成骨质增生性改变,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关于颈椎错位综合症的治疗方法,近几年发表了不少文章,如侧颈加力复位法、旋转定点复位法、推拿、按摩、理疗、牵引、外科手术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特别是侧颈加力复位法和旋转定点复位法疗效尤为突出,只是这些方法技巧性强,一般学会不难,但要熟练掌握就不那么容易了。其它如理疗、牵引等效  相似文献   

5.
戴志凌  邵雪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143-143
目的探讨定点旋转手法加功能锻炼治疗老年性颈椎病的具体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108例老午性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痊愈89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定点旋转手法加功能锻炼治疗老年性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颈性失明或颈性视力障碍是颈椎病的一个症状。由颈椎退行性变或外伤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使视神经功能失调,出现视力下降或失明。我科1997~1998年共收治颈椎病300例,其中5例均因剧烈外力而致颈性失明。依据棘突偏歪进行定点旋转复位法和坐式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后。视力?..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0例的效果天津空军水上村医院王树安关键词椎—基底动脉;颈椎病;旋转复位;活血膏;贴敷我院自1995~1997年采用冯天有颈椎旋转复位手法,配合我院自制活血膏贴敷法等综合疗法,对5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郑氏经穴按摩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5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郑氏经穴按摩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活动功能(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转、右转)、颈椎神经情况(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VAS及ADL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转、右转活动能力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郑氏经穴按摩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颈椎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疼痛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行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组仅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硬膜外阻滞组仅接受硬膜外阻滞。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其治疗结束后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JOA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JOA评分高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其JOA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中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103例中青年巨大型LD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复位组。传统组51例给予传统推拿手法、牵引等综合干预,复位组52例增加“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因子水平、脊柱稳定性、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治疗4周末两组SP、PGE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复位组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4周末两组腰椎曲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平均椎间隙高度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复位组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4周末两组DSE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复位组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中青年巨大型LDH患者,可调节其疼痛因子水平,改善脊柱稳定性,调控体感诱发电位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加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法组(182例)患者采用冯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坐姿)加中药热敷治疗,牵引组(78例)患者采用电脑牵引加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冯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纠正椎体位移,是调整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脊柱内外平衡紊乱的关键点,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以非手术疗法-冯氏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老年性腰痛伴臀上皮神经损伤450例,显效104例,有效248例,好转7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8.77%。冯氏脊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具有恢复脊椎内、外平衡失调,消除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椎间盘的变形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而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邹云滨通过采用颈椎拔伸旋转复位与间歇牵引法对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通过比较各组病例治疗前后一般的症状体征、患者自测的疼痛、颈椎曲度等主要观测指标的变化幅度及改善率。来探讨2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应,及安全性。并得出结论: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对于颈肩歇牵引疗效更佳,而歇牵引法对改善疼痛症状则优于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二者均可改善生理曲度。但是由于临床样本量偏小以及治疗时间较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结果来看症状评分轻的、痊愈的、无痛的例数均少,因此对疗程的选择以及颈椎间歇牵引法和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各方面最终改善程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颈性视力障碍的推拿治疗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颈椎损伤引起的视力障碍病例越来越多见,且多发于青少年。本文从颈性视力障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特,或及运用推拿疗法治疗等方面进行探析,并着重介绍主要的治疗手法──定点旋转复位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6,(5):601-602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由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后导致椎动脉受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其中大多由椎节不稳定导致,一般不需要采取手术疗法,所以住院和需手术者较少[1]。临床表现中眩晕最为常见,发作时患者感到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耳聋、耳鸣等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使用针刀对头项部四周软组织实行彻底松解,并配合新医正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6.
吴国良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27-92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定点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采用针刺结合定点复住手法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10次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9%,显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率30.8%,显效率为80.8%,2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定点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病人7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7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0.36岁。按患者主观疼痛症状、直腿抬高实验(SLR)、脊柱活动度及负重运动距离,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按患者主观疼痛症状、直腿抬高实验(SLR)、脊柱活动度及负重运动距离评分明显增加。经随访6~18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重建脊柱内外平衡,能够有效改善硬模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2 2 2例 ,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2 0~ 6 0岁。其中 2 2例经RMI证实 ,12例经椎管造影证实 ,188例经CT证实。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39例 ,对照组 83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法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 ,电脑三维快慢旋转牵引系统 ,骶管内药物注射 ,局部封闭及体操功能练习。1 2治疗方法1 2 1脊柱定点旋转复位 对初诊者诊断明确后 ,检查棘突偏歪 ,椎体前倾或后仰 ,局部压痛者采用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方法复位 ,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综合保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寰枢关节半脱位4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推拿手法中施加旋转定点复位法,对照组推拿手法以松解为主,不施以旋转定点复位法,均给予牵引、电脑中频、中药药物热敷、推拿手法等综合保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3例。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拿、牵引、电脑中频、中药药物热敷等综合保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施以旋转定点复位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1984年7月,我科在应用按摩及颈椎定点牵引复位法治疗颈椎病中,发现部分病人合并有晨起便急、便次数多,便溏等慢性腹泻症状,从而考虑腹泻是否与颈椎病有关。于1984年8月开始对颈椎病伴有长期慢性腹泻的50例病人(既往曾经临床钡餐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或中医诊为五更泻),进行了治疗。临床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