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及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作出了调整,由于目前江苏省及省以下政府机构改革尚未进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有序进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食品安全事件不但没有减缓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中存在的不足,投射出我国卫生行政执法体系中存在同类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从问题出发,同时考察修订草案送审稿之亮点,提出建立以行政中心主义为执政理念的食品安全政府管制运行机制,引入动态监管体系,希望能借此改善我国卫生行政过程监管体系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三鹿奶粉事件”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三鹿奶粉事件”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指出其在法律法规、政府监管机制、检验能力和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均现存的问题,结合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监管经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一些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突出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监管原则;提高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和质量标准水平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调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各地在餐饮食品监管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文章通过对各地监管体系的调整模式和方法等进行比较,探讨各种模式在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可取之处,找出各种模式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模式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对口岸食品的监督管理也进行了明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从法律地位上规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国境口岸食品监督管理的主体,保障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国境口岸食品监督管理的统一执法权。在南昌航空口岸,几年来检验检疫食品监管人员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的职责,保证了口岸食品安全。同时,防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促进了食品安全的立法进程,倍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简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简称《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相比,顺应了时代要求,有了合理的改进。但颁布至今由于多方面原因,该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问题影响了该部法律的实施效果,甚至在局部领域出现了短期监管空白的状态。笔者针对监督管理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简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来,通过对苏北赣榆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发现,基层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存在多、散、滥和规模小的现状,监管监测队伍编制不足,经费短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食品安全隐患多,食品安全事故难以避免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应负总则,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应急处置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以及构建食品安全责任机制、监测机制、追溯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严格市场准入机制等长效机制,从而确保食品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以来,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餐饮环节执法主体不符合法定要求、分段监管模式下的职责交叉不清、部分法律规范逻辑不完整、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严重滞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加快机构改革,尽快理顺监管部门职责,使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同时,要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全面构建和维护我国的食品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监管体制和模式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有了重大变化,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如何依法正确进行处置,是卫生行政部门和负有监管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回顾深圳食物中毒处置模式的演变,整理了近期5起食物中毒事件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角度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永建  刘宁  杨建华 《肉品卫生》2005,(5):28-30,26
接连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也促使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关系国家公共安全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问题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应当把从整体上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的九大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战略目标。一、建立并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已大大降低。主要原因包括:1.《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的“食品…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南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祖康  丁伟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50-2452
目的了解南宁市食品安全现状,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南宁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监测计划,在全市各监测点抽检16类279份食品样品,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测。结果食品样品总合格率72.4%。合格率低于80%的食品(由低到高排序)有面点、甜品、冷冻食品、油炸食品、肉丸、水发产品、大米和鲜牛奶,以微生物、食品添加剂、污染物限量超标为主。结论南宁市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和摊贩自制食品的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严把食品安全源头关。建议在食品行业中宣传和推广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素质和市民健康消费意识。加大对市民消费量大的食品(如鲜米粉、奶制品等)的监测和评估,更好地指导市民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2.
柯华  肖明发  郑申西 《职业与健康》2014,(21):3053-3056
目的掌握福州市食品污染状况和污染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修)订提供监测数据,同时也可以提示食品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福建省卫生系统食品化学污染物及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和《2013年福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2013年该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任务,共有13类常规监测和8类专项监测食品,共775份样本,其中婴幼儿食品合格率为100%,水产品中重金属合格率为95.0%,乳及乳制合格率为100%;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临时性监督任务,共有14类食品,383份样本,其监测结果大部分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根据我市的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物的来源,提出需要加强监督的食品种类以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戴嘉林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00-1401
目的为了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总体水平,促进学校食堂管理,推动学校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在学校的发生。方法按照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中规定项目要求,现场监督审查计分,根据标化得分进行评审。结果在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审的10所学校食堂中,符合办、换证的有8所,符合率为80%。被评为A级的有3所,B级3所,C级的有4所。结论学校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后,没有出现一起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也没有食品卫生的投诉举报案件。说明近年来对学校实施的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李洁  傅华  李洋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5):203-206,209
[目的]研究餐饮业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从业人员不安全食品加工操作行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1 070户上海市各类餐饮单位及578名餐饮业从业人员开展食物中毒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餐饮业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从业人员行为受年龄、户籍、文化程度、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与食品加工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业人员对于预防食物中毒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食品安全知识水平、餐饮单位食品加工硬件条件及食品卫生自身管理体系均有待提高。[结论]改变从业人员不安全食品加工操作行为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各项行为影响因素并应用行为改变理论,使不安全行为导致的食物中毒得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5.
赵春元  贲智强  俞雯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39-2440
目的对出口加工区推行食品安全相关资料备案承诺管理模式前后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将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诸因素先按支配关系分组,使之成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层次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判断,评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结果出口加工区推行食品安全相关资料备案承诺管理模式后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量明显好于实施前。结论层次分析法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备案承诺制度改变了企业职工以往模糊消费的状况,再次提升了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许可证、健康证持证率,食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6.
龚祖康  丁伟  韦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7):823-825
目的了解南宁市食品安全现状,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在全市抽样33类874份食品样品和200份餐具样品并委托检测。结果食品样品总合格率77.5%;合格率低于60%的食品(由低到高排序)有食用冰块、甜品、油炸食品、巴氏消毒奶、熟肉食品、酸牛奶、腌腊肉制品和鲜牛奶。以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超标、蛋白质或脂肪指标低于标准限值为主。餐具消毒合格率为76%。结论部分食品样品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超标,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对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应加大制裁力度;应组织各监管机构全面开展包括食源性疾病监测在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采取干预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王慧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57-1058
目的研究工业区内的食品安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江苏省周市镇工业区5年间食物中毒、日常监督和投诉等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工业区内的食品安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要把集体食堂为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按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的思路,运用HACCP方法,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维克  刘君  朱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96-3497
[目的]通过对深圳某地区1995 ̄2004年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地指导预防工作,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方法]检索该地区卫生监督监测存档材料,调查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数、分布时间、就餐场所、致病原因。[结果]该地区食物中毒的发生随年份起伏波动大,无规律性变化。每年以7 ̄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致病因素主要以细菌性中毒为主。[结论]应加快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保证食品卫生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朱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66-2467
目的了解职业学校学生饮食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饮食安全调查问卷,对27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饮食安全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有29.6%的学生经常吃零食,51.2%和57.8%的学生关注感官享受重于健康。结论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态度,学校应加强饮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改变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保障来包旅游者食品安全及建筑工地工人和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旅游景点食品接待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比率为27.27%;早夜市流动食品摊点无任何卫生设施比率为85.14%;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13.64%。[结论]旅游景点、建筑工地食堂、早夜市食品卫生现状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