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在本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营养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采用72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之前3天患者的饮食情况,采用《营养之星专家系统》软件评价患者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及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患者每天蛋白质、脂肪平均实际供能比例均高于推荐的比例,而碳水化合物平均实际供能比例均低于推荐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总热量摄入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体重组患者每天平均实际摄入的能量低于其每天平均标准能量供给量,而超重肥胖组则高于其每天平均标准能量供给量,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饮食摄入量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亟待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摄入情况,以制定饮食营养健康教育方案。方法采用饮食习惯调查问卷与3日饮食日记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72例患者蛋白质摄入(0.92±0.29)g/(kg·d),能量摄入(118.93±30.54)kJ/(kg·d)。不同性别的患者中能量摄入量[女性(122.92±28.95)kJ/(kg·d),男性(115.50±31.86)kJ/(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脂肪摄入比例[(28.43±8.38)%]高于男性[(24.22±6.34)%];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营养素摄入量显著减少,CKD早期与中晚期比较,在能量、蛋白质以及优质蛋白的比例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者应重视门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建议结合蛋白质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指导、评估低蛋白饮食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膳食摄入情况,为孕妇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孕妇133例为调查组,孕周为24—28周,选取同期产检的、年龄相近、孕周相同的正常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小时回顾性膳食调查(3天),比较两组孕妇膳食能量和膳食结构区别,特别是蛋白和脂肪结构。结果GDM组平均每日能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升高。其中GDM组平均每日摄入的饱和脂肪酸量(15.73±7.75)g,高于对照组(12.53±4.4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GDM组动物蛋白(59.08±19.58)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48.71±12.93)g,GDM组动物脂肪(40.02±14.37)g摄入量高于对照组(29.15±10.53)g,GDM组豆类蛋白构成比(7.16±6.29)%较对照组(12.83±7.42)%明显低,GDM组动物脂肪构成比(40.86±10.68)%高于对照组(36.68±9.91)%,GDM组植物脂肪构成比(59.13±10.68)%低于对照组(63.32±9.91)%。GDM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2.65±3.2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10.47±2.90)%,低于对照组(13.474-3.23)%和(11.95±3.21)%。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GDM孕妇孕期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多、蛋白质中豆类蛋白构成比的减少、脂肪中动物脂肪的构成比增多、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减少,  相似文献   

4.
熊文辉 《职业与健康》2010,26(3):307-309
目的探索膳食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和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和铁负荷水平检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膳食铁摄入量和铁负荷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计算2型糖尿病与高铁膳食摄入的OR值。结果2型糖尿病病例组膳食铁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清中铁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80.3±107.2)μg/L,超过血清中蛋白含量的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180.42±90.45)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膳食铁摄入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0R值为3.72(置信区间为3.23~4.12)。结论高水平膳食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孕妇孕能量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找出存在的营养缺陷与问题。方法调查孕妇孕能量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营养缺陷与问题。结果哈尔滨市孕妇能量摄入是合理的,但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偏低;维生素A与核黄素摄入量为边缘不足,硫胺素摄入不足,与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NI)比较维生素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两者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膳食纤维摄入量低于推荐的摄入范围;维生素B6和叶酸摄入不足,与适宜摄入量或RNI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钙、铁与锌的摄入不能满足随着孕龄增加而需要量的增加;其他营养素摄入都是充足的。结论哈尔滨市孕妇在孕早、中与晚期的膳食摄入均有一定缺陷,应对孕妇开展经常性的营养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现况,评价其膳食质量。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对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奶类,蔬菜,畜禽肉类,蛋类以及油脂类摄入量偏高,分别为:(173.5±137.4),(475.5±296.3),(108.5±97.1),(37.9±22.7),(33.7±16.2)g/d,水果和鱼虾类摄入量偏低,仅为(70.4±83.4)和(35.7±42.6)g/d;能量来源分配比例不合理,脂肪摄入过高,占44.7%,碳水化合物摄人过低,仅占39.4%;脂肪酸供能比例不合理,饱和脂肪酸比例过高,高达17.4%。结论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同时加强营养教育,促进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未增厚患者的营养摄入特点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分析饮食、CR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2月至9月在广州市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平均年龄(59.5±7.27)岁,根据颈动脉内膜是否增厚分为两组(n=30),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检测血高敏CRP、尿微量白蛋白、血糖、C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未增厚组的日均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和维生素C摄入量均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组的高敏CRP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未增厚组(P=0.000),两组其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RP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36,P=0.004);血清CRP水平与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334,P=0.01),与水产类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315,P=0.016),与膳食维生素C的摄入量呈负相关(r=-0.2786,P=0.038);水果摄入量与内膜厚度呈负相关(0=-0.33,P=0.01)。结论膳食中蔬果类、水产类食物、维生素C可能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增加摄入可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CRP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社区40岁~居民叶黄素营养水平,分析膳食叶黄素摄入量和血清叶黄素含量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将341名调查对象分为40岁-、50岁~和60岁~年龄组。采用24h和食物定量频率法问卷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膳食叶黄素摄入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叶黄素含量。并对膳食叶黄素摄入量和血清叶黄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叶黄素在0.08~1.6μ/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73,回收率为97.85%~103.67%,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2%和3.08%,最低检测限为0.0250edmL。蔬菜是调查对象膳食叶黄素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菠菜、韭菜、西兰花;膳食叶黄素摄入量和血清叶黄素含量分别为(7.77±2.10)mg/d和(0.370±0.183)μmol/L,且60岁~组均明显低于50岁一组(P〈0.05);膳食叶黄素摄入量与血清三酰甘油呈负相关(r=-0.108,P〈0.05),与血清胆固醇呈正相关(r=0.231,P〈0.001),与血清叶黄素含量呈正相关(r=0.681,P〈0.001).[结论]膳食和血清叶黄素明显相关,后者可以作为反映叶黄素营养状况的指标。老年人更应注重叶黄素的摄入和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市城区及周边农村乳母饮食情况、乳汁成分、婴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其相互影响因素。方法在西安市城区选取30例乳母为城区组,同期在周边农村按照1:1配对选取30例乳母为农村组,于其分娩后3~5天至分娩后10个月期间共收集7次乳汁,检测乳汁中能量、脂肪、蛋白质、乳糖、水分及铁、锌、铜、镁、钙、铅的含量,同时收集母乳采集前24小时乳母的饮食情况,并测量其婴儿的身长、体重,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乳母膳食结构比较发现,城区组乳母膳食中蔬菜、水果、鱼虾、蛋类、大豆及牛奶摄入量高于农村组(t值分别为-8.970、-2.958、-5.871、-6.241、-10.804、16.670,均P〈0.05),而农村组乳母粮谷类和禽肉类摄入量高于城区组(t值分别为-6.450和6.540,均P〈0.05);两组乳母日摄入能量比较,城区组乳母饮食中脂肪及蛋白质均高于农村组(t值分别为-8.920、-6.286,均P〈0.00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0.668,P〉0.05)。两组乳母乳汁中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水分和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377、-1.500、0.668、1.098、0.540、1.750,均P〉0.05);城区组乳汁中铁、锌、铜、镁含量高于农村组(t值分别为-2.164、-1.126、-4.58和-2.369,均P〈0.05),钙、铅含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895和0.221,均P〉0.05):两组乳母子代体格发育的比较发现,出生及6月龄时两组婴儿身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月龄时城区组婴儿身长(73.21±1.65cm)、体重(10.02±0.67kg)均高于农村组(身长69.52±2.64cm;体重8.75±0.5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30和-5.850,均P〈0.05)。结论城区组乳母的饮食结构较农村组更为合理,膳食更为均衡,提高了乳汁中铁锌铜镁的含量,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社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2005年1-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社区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观察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饮食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患者的总能量摄入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增加,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P〈0.01或〈0.05);蛋白质供能比例增加,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降低;早餐和午餐供能比例增加,晚餐供能比例减少;空腹血糖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膳食营养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住院患者低胆固醇血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胆固醇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方法以147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总胆固醇和血浆白蛋白水平;采用24小时回顾法调查营养摄入量;对血浆胆固醇水平增高、正常和降低时的疾病谱情况,营养摄入的方式及血浆白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临床常用营养制剂的胆固醇含量进行调查。结果住院患者中,低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2.1% vs.11.4%,P〉0.05)。低胆固醇血症组中男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67% vs.33%,P〈0.05)。低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肺部疾病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胆固醇者(P〈0.05)。低胆固醇血症患者能量、蛋白质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显著低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0.05)。低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胆固醇者(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与高胆固醇血症和正常胆固醇者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常用肠内外营养制剂不含或含少量胆固醇。结论应重视对住院患者低胆固醇血症的防治。引起低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可能原因是采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及患者胆固醇的摄入量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探讨饮食及运动干预对青少年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124名受试者中的93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年龄(13.6±0.7)岁,体重指数(BMI22.4~34.1kg/m。)随机分为四组:饮食干预组(D)、运动干预组(E)、饮食运动干预组(DE)、超重及肥胖对照组(O)。饮食方案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及理想体重制定;运动干预为放学后1h中等强度运动,每周4次。干预周期为10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人体测量、身体成分、代谢及氧化应激等指标检测。31名正常体重者为对照组。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空腹血糖、TC、LDL—C和MD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SOD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MDA水平与体重、BMI、TC、LDL-C呈正相关(R=0.209,0.228,0.274,0.263,P〈0.05),SOD与体重及BMI呈负相关(R=一0.334,一0.362,P〈0.05);干预后D、E、DE组BMI、腰围、全身脂肪显著下降(P〈0.05),D和E组的MDA水平下降(P〈0.05);两个运动干预组的TC和LDL—C下降亦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青少年在糖脂代谢正常阶段体内即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状态。为期10周的饮食和(或)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青少年超重状态、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其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高血糖认知、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按WHO诊断标准选取CHD患者200例,再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200例CHD患者进一步分组为:血糖正常(NGT)组60例;糖调节受损(IGR)组50例;2型糖尿病(T2DM)组90例,进行住院健康教育及出院后延续性健康教育。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运用高血糖相关知识问卷和自我效能测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教育前、教育后3、6个月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以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后三组CHD患者对高血糖相关知识(1—10题)掌握情况的认知率较教育前显著提高,NGT组(X2=17.207,23.582,37.046,39.046,38.686,46.218,28.643,39.895,37.046,33.333),(均P〈0.05);IGR组(X2=31.723,23.529,23.389,27.542,21.091,27.307,20.219,38.235,24.669,26.475),(均P〈0.05);T2DM组(×。=21.161,20.680,14.612,23.104,22.383,29.436,19.444,32.526,24.671,31.696),(均P〈0.05)。健康教育后CHD患者症状自我管理和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教育前增高,(t=12.75,7.21,均P〈0.05)。健康教育前、教育后3、6个月NGT组患者FPG、2hPG、HbAlc未见明显改变(F=2.35,1.97,2.01,均P〉0.05);IGR组患者FPG、2hPG、HbAlc均有显著下降(F=8.07,8.89,10.23,均P〈0.05);T2DM组患者FPG、2hPG、HhAlc均有显著下降(F=12.35,11.56,8.99,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CHD患者对高血糖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4.
鸡蛋摄人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蛋类食物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设计,使用食物频数问卷(FFQ)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调查了459名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检测身高、体重和血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TC、LDL—C、HDL—C、TG)、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率和QT间期)以及用B超检测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分析鸡蛋摄入次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根据鸡蛋摄入次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用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研究组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和线性趋势。结果459名研究对象中男性174人,女性285人,平均每人每周吃2.5次鸡蛋(中位教)。根据鸡蛋摄入次数分为4组:〈1次/周、≥1且〈3次/周、≥3且〈6次/周、≥6次/周。4组人数分别为:62(13.5%)、187(40.7%)、120(26.1%)和90(19.6%)人。在未校正混杂因素的模型中,蛋类食物的摄入与血浆TC和LDL.C存在负相关关系,蛋类食物摄入量最多组(≥6次/周)相比于最低组(〈1次/周),血浆TC和LDL—C分别低8.8%(P〈0.01)和11.7%(P〈0.05);校正了多种因素后,蛋类食物的摄入与血浆TC(P〈0.05)和LDL—C(P〈0.01)存在负相关关系。未发现蛋类摄入量与血压、HDL、PT、纤维蛋白原、心率及QTc之间存在关联(均P〉0.05)。结论该研究提示蛋类摄入可能与血浆TC和LDL—C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庆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重庆市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城市10个,农村10个,通过随机抽样选取52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采用配对t检验对管理前后血压改变水平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城乡分组血压管理效果的差异;X2检验分析血压控制率的改善情况,评价社区规范化管理对血压控制的效果。结果调查对象5283例,平均年龄为(60.5±11.0)岁,经过1年的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8、13.80,均P〈0.05)。分性别分析血压控制水平,男性与女性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管理后均显著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t=12.58、10.66,女:t=11.60、9.10;P〈0.05)。分年龄组分析血压控制水平,各年龄组管理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其中收缩压降低最为显著的为50~岁年龄组(t=15.29,P〈0.05),其次为40~岁年龄组(t=9.22,P〈0.05)。分城乡分析血压控制水平,城市与农村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较管理前明显下降。经过1年的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提高5.3%(X2=134.5,P〈0.05),分性别、年龄及城乡分别分析血压控制率,管理后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除60-岁及≥70岁组外(x2=2.5、1.7,P〉0.05),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正常但体脂肪含量(BF%)偏高的正常体质指数性肥胖(NWO)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940名,选取BMI介于18.5~25kg/m^2者407名。利用生物电阻抗(BIA)原理进行BF%测定,按BF%≥25%(男)或BF%≥35%(女)定义为NWO组,BF%〈25%(男)或BF%〈35%(女)者为对照组。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检出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WO组发生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度(OR)。结果男性、女性NWO检出率分别为13.13%、14.91%。随年龄增长NWO检出率有增高趋势(趋势χ^2=6.90,P〈0.05)。NWO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97、2.44、2.54、5.09、2.71和3.9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t=-3.90,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及高尿酸的检出率NWO组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6.76、5.58、14.50、11.97、10.97和8.76,P〈0.05)。NWO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的发病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186、2.120、2,088和4.175倍。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因素,NWO组高尿酸的发病风险降低为对照组的3.491倍。结论NWO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是具有高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适合某职业人群,即北京市公安民警的体重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对北京市公安局符合条件的107名超重或肥胖在职民警采用生活方式量化干预模式,即金币减重法进行体重管理。按照参加研究活动的次数将其分为优秀组、较好组及失访组,优秀组及较好组视为干预对象。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集中进行基线数据调查,包括填写饮食模式问卷、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血压、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等指标。金币减重法干预8周后,比较干预对象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优秀组50名,占47%;较好组42名,占39%;失访组15名,占14%。优秀组及较好组参与者中,体重下降者83名,占90%,优秀组与较好组在干预后体重下降明显,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1、5.04,均P〈0.05)。优秀组成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体脂肪、内脏脂肪指数明显下降,身体水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1、13.72、10.8、8.59、6.83、-6.62,均P〈0.05),而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干预后,优秀组成员每13膳食能量摄入平均降低74.1kJ,膳食脂肪摄入平均降低约11.6g,膳食脂肪供能比平均降低1.8%,谷类食物供能平均增加4.2%,食用盐摄入量平均减少1.3g,食用油摄入量平均减少约10g,膳食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结论金币减重法对北京市公安局超重肥胖的在职民警管理体重有很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依从性较好、经费支出少,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模式在全局甚至其他功能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均营素匀浆膳的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mrol),COPD阳性对照组(COPD-c),COPD营养干预组(COPD-1)。以气管注射脂多糖联合被动吸烟4周建立大鼠COPD模型,再将两组COPD大鼠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均营素喂养5周。每天计算进食量,每周称量体重。第9周末在小动物肺功能测定仪上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后处死动物,取血样。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结果9周末,COPD.C和COPD-I组体重均显著低于Comwl组(P〈0.05),COPD.I组显著高于COPD.C组(P〈0.05)。COPD.C和COPD-I组4周和5周累计能量摄人均显著低于Comwl组(P〈O.05),COPD—C和COPD-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COPD-C和COPD-I组用力肺活量(FVC)、0.3s用力呼气容积(FEV0.3)和FEV0.3/FVC百分比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COPD-C和COPD-I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周末,COPD—C和COPD.I组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均显著低于Contwl组(P〈0.05),COPD-I组均显著高于COPD-C组(P〈O.05)。结论均营素匀浆膳的应用对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营养状态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非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非住院高血压患者319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n=160)和健康管理组(n=159),于入组当时和研究结束后分别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血脂、空腹血糖、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并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对照组由专人监督用药,并定期随诊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健康管理组除执行对照组药物干预方案外,制定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血压、BMI、血脂、空腹血糖、生活方式等指标,分析健康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健康管理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1、2.306,P〈0.05);健康管理组BMI及总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2.227,P〈0.05);但干预后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健康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0、0.374、1.586、0.226,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吸烟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7,P〉0.05),健康管理组患者能够较多的坚持运动、改善饮食结构,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观察结束时健康管理组的健康满意度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459、52.018、6.321、5.392,P〈0.05)。结论健康管理可以改善非住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生活方式,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对复发、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保守性手术患者共181例,依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依术后药物治疗分为术后未加用药物组(A组)、术后加用米非司酮组(B组)和术后加用诺雷德(GnRH—a)组(c组)。比较并分析各组之间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开腹组患者复发率为31.4%,腹腔镜组患者复发率为27.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妊娠率41.4%,明显低于腹腔镜组的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平均受孕时间为13.3个月,明显长于腹腔镜组的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不同药物治疗患者中,各组复发率分别为A组44.1%,B组26.4%,C组12.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妊娠率分别为A组32.4%,B组53.7%,C组69.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受孕时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诺雷德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术后妊娠率并缩短受孕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